APP下载

蝉吟风韵

2018-04-02

税收征纳 2018年6期
关键词:虞世南骆宾王金蝉

晓 力

麦收之后,一场透雨,“爬叉”便不约而同地从土里钻出来。夜幕降临,路边的杨柳树下,村外的小树林里,远远地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移动的光源,三三两两低头寻找的人们,那是在摸“爬叉”。

每天一大早,小城菜市场两旁就蹲满了卖“爬叉”的乡下人,一大堆一大堆地堆在路边,这么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捉到的。多数是妇女和小学生摸样的孩子,有的小孩只带来几十个,用个塑料袋敞开口铺在地上,也许自己捉的,不舍得吃,拿到市场上换回几个钱贴补家用。被水泡了一夜的小东西,干干净净,被淹的失去了活力,大部分一动不动,只有少数的用爪子微微抓两下。近年来这小东西的价格连年攀高,市面上所有的肉类都不如它贵,好多喜欢吃的人,天天在这个不大的市场上转,也有饭店来人收购。

“爬叉”是鲁西南的“神兽”,我们习惯称之为“嘟喇龟”,龟卵产于树叶,叶落蛹生土中,于地下历几载经几次蜕变方于夏日破土而出,爬上树干,蜕变成蝉。蝉,又名知了,靠吸食树木汁液为生,雄性高鸣,雌性不发声。

我曾在资料里面了解过这小东西的身世,它的蛹期要有长达两、三年或者更长一段的“地狱”生活,北美有一种周期蝉竟要17年,所以叫十七年蝉。无尽的黑暗,几多辛酸,一生要经历五次蜕变,而在地上寿命最长的也仅仅60-70天,虽然蝉生性笨拙,动作缓慢,但一旦破出而土,凭着一种精神,就向着它这一生中的制高点执着地攀登,去完成它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变,感受蝉世间的离合悲欢。“风餐露宿栖髙枝,引吭高歌不停息。炎炎夏日袪烦意,秋来默声逝土归。”我不能不为这小生命的坚韧而赞叹。“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生命虽然短暂,仍然要引吭高歌,这是蝉的风格。

蝉的用途首先体现在它的食用价值,刚出土的幼虫营养价值最高,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说起吃“爬叉”的习惯,菏泽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通常晚上捉了来,洗净,用盐和药料腌上一夜,第二天放在油锅里压扁,拌上葱姜辣椒,熥熟,热热的咬在嘴里,外酥里嫩,咽下许久满口留有余香,的确是实实在在的美味,可与任何肉类媲美。还有刚蜕变的嫩蝉,弄好之后其美味更是无以言表。现在“油炸金蝉”早已是大部分餐馆里一道不可或缺的下酒菜了。餐馆里所谓的“油炸金蝉”,一小盘下面垫着用芫荽段来衬盘的东西,无论如何是吃不过瘾的。其次是蝉的药用价值,根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蝉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蝉,其皮曰蝉蜕或蝉衣,可入药。小时候,母亲经常用蝉蜕给家人冲茶喝,味清香,袪火很有效。这种壳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我们小时候就会认真地找着聚着,几天下来拿到收购站去卖,可以买到几本小画书。买回来与小伙伴轮流着交换看,很是高兴。

中国的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歌咏它,赞颂它。“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出自宋朱熹《南安道中》)、“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出自唐戴叔伦《画蝉》),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不胜枚举。

说到咏蝉之诗,当然应该提到唐代咏蝉诗之“三绝”——虞世南《蝉》、骆宾王《在狱咏蝉》、李商隐《蝉》,三首诗都是借蝉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然不同,名臻其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是风雅名士,胸怀坦荡,寄托的只是清新华美之人生的万丈豪情;“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身陷樊笼,朝不保夕,患难之人说的是自己坎坷不幸,心中比铁沉胜铅重的感伤;“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无冕书生在江湖上发发牢骚而已。蝉本无知,诗人却闻蝉而赋,因为心中又重又浓的情感无法渲泄。

一粒砂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蝉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何尝不与我们相同呢?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各级国税人,牢固树立“干在实处,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实现税收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新作为,树立新形象。

猜你喜欢

虞世南骆宾王金蝉
自拟金蝉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春夜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我和爸爸一起捉金蝉
“金蝉村”靠金蝉年入五百万元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咏萤火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