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政实践助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2018-04-02范瑞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志愿校园文化价值观

范瑞君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价值观是一定历史阶段主客体关系的反映,是个人、组织、社会自发或自觉拥有的。人的主体性决定了人的价值观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成不同价值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我国形成了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价值观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方向。思政课是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是宣传、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域场,而思政实践教学在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更大作用,有助于学生知行合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身实际行动。为此,探讨思政实践教学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具有重大价值。

一、组织各类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的主动性

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政实践教学校内实践的基本形式。校园文化在青年学生培养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实践性、娱乐性、艺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符合青年学生身心特征和喜好取向,青年学生容易、乐于接受并愿意参与其中。为此,思政实践教学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其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的主动性。

(一)借助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内容灌输,深化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

思政课教师应注重顶层设计,结合青年学生成长和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组织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可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学生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举办微课比赛、微视频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思政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借助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吸收内化,提高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

青年学生在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还应感知其无限魅力。这就要求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活动要体现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使青年学生真正相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30。为此,不仅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还应发挥校领导、宣传部长、学工部长等思政工作者的作用。例如实行“诚信考场”,建立青年学生诚信档案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助推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才能使其“信”。

(三)借助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外化展现,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

除了发挥思政课教育工作者作用,还要发挥学生自身组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或学生社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各项富有鲜明特色的,目的性、教育性和针对性较为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或学生社团成为举办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校园活动的主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同时,还要通过软要求和硬约束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使学生不仅信,而且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人人皆是教育之人,时时皆是教育之机,处处皆是教育之地的氛围。

二、组织开展参观、体验、调研等实践教学,强化青年学生践行的认同性

参观、体验和调研活动是思政实践教学经常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要进行科学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这些思政课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是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途径。

(一)组织开展参观、体验、调研等实践教学,加固知识认同

区别于思政理论课教学注重灌输式,参观、体验和调研实践教学更注重自主性和实践性,有助于青年学生更有效、完整、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等,有利于知识认同。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主题,让青年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实践。实践前的准备是加固知识认同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参观、体验和调研。这就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去准备、搜集资料,设置具体环节,做到准备充分。而恰恰准备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知识深入认识的过程,这是加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认同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开展参观、体验、调研等实践活动,实现情感认同

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知识认知的基础上,还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发自内心的肯定、喜爱和满意,这就是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使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到认同效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当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精心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心打造实践育人课程,以期达到情感认同。在对红色革命景点、改革开放新成就等参观过程中,能使学生进行心灵洗涤,升腾起爱国自豪感;在体验式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真实感受,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意义的有效印证,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限魅力,有利于其情感认可;在调研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中存在的疑惑及有效解答、探求解决途径,加深了印象,升华了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三)组织开展参观、体验、调研等实践活动,促使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是指青年学生在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外化为自身行为,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学生通过参观、体验、调研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信息进行了有效分析、处理和加工,并在推理、判断基础上认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选择,更具有稳定性,也更容易去践行。参观、体验、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鲜活的场景、精彩的实例、活生生的实际,促使青年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求,比照、审视自己,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言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青年学生践行的积极性

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中深度参与的重要实践形式。志愿服务是基于志愿者内在源动力,出自内心真实主动意愿,自觉自愿参加的,蕴含着付出、奉献、友爱、互帮互助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且两者相互促进。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也正基于此,思政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和平台,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具有转化作用

青年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吸收并充分印证、深化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生动的实践体验来逐渐吸收,将理论认知转化为认可肯定。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将理念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层面的志愿服务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不仅弥补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差距,又有助于实现理念向信念、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学生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倾听变成践行,由虚化为实,坚定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二)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具有承载作用

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之一,有利于青年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践中检验和印证,有效促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较高,也有利于调动青年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为此,思政实践教学应扩展其实践形式,和学校开展的体验省情、“三下乡”等志愿活动进行无缝对接,使其成为重要平台;同时创新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将学生志愿服务的情况作为实践课成绩的评定,和个人发展紧密相连,增强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

(三)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具有深化作用

志愿服务从浅层次上看是做好事、献爱心,从深层次上看体现着参与者的精神品质。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公共性、公众性等特征,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学生在奉献中不断调整规范自身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有效补充和延伸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深化与升华。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多层次联系志愿服务组织,多方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并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其中,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表彰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深化志愿服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四、实现日常生活实践养成,增强青年学生践行的源动力

将思政实践教学和青年学生日常学习、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是思政实践教学较难实现的实践形式,也是最高层次、最有效的实践形式。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抽离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践行它,才能更好地获取践行的源泉和动力,才能更好地践行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把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165因此,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践行动力。

(一)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立足于日常生活,也内含了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逻辑起点。逻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使原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内容,经过生活实践的浸润而变得丰满、可亲,才能更好地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于我的生活有什么用”的追问,从而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坚实基础。因此,关照青年学生学习、交友、恋爱、职业等日常生活,以此为起点,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审视和洞见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关系,更好地处理宿舍生活、班级生活、学习生活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和落实。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和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等教育工作者形成有效合力,开展经常性的、持续的教育活动,从有限的理论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使日常生活成为青年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

(二)日常生活是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情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需要青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体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任何价值观的践行最终要在生活中具体展现,为此,日常学习和生活自然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情景和主要域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象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2]165这就要求: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问题置于青年学生具体日常生活中予以思考,满足其在生活中的具体需要,让其在生活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限魅力。二是要从青年学生现实而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寻求教育素材并把其作为教育内容,把高度凝练的理论话语转化为生活化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上下功夫。

(三)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终极目标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320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只有在生活中去指导实践,才能找到价值归属,才能释放其价值光芒。为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说青年学生具体化的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方式和话语具有丰富性,而经过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则以鲜明的指向性使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需要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思政实践教学在助推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由宏观到具体的逻辑路理,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求变成青年学生日常之行为准则,自觉践行,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志愿校园文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我志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