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就能发现独家新闻
——《大会发言人四次援引宪法作答》出炉前后
2018-04-02钱贤良
■钱贤良
回想将近10个年头前的事了,2009年3月我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采写的《大会发言人四次援引宪法作答》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在众多新闻界大咖云集的全国两会期间,专业类报纸一篇短消息能在全国性新闻奖项中荣获二等奖实属不易。这篇不到700字的获奖新闻作品,系本人作为检察日报和正义网记者在18年平凡的新闻从业生涯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也是我曾经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上会记者”印记。
这篇消息类稿件,新闻来源不是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案件,是一场新闻发布会。原外交部长李肇星,第一次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在全球媒体前亮相。按照常规,李肇星回答的内容,是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关注焦点,也是最重要新闻源。但是除非得到提问机会在镜头前“隆重亮相”,不然作为一家“非著名”媒体记者,很难写出与其他媒体不同的独特新闻。
近3000名记者大军中,能得到提问机会的也就十来人。两个多小时新闻发布会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答记者问内容不少,可为我所用的却不多。但我发现,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带着一本宪法出场,而且几次看着宪法条文回答记者问题。从没有抢到提问机会的懊丧中,我似乎又找到了可以另辟蹊径写出一篇独特新闻的嗅觉。回到驻地,我向前方报道组组长肖玮报告,她也注意到李肇星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带着宪法的细节,我便下定决心就写带着宪法答记者问的短消息。经过自己回忆,并严格核对新华网的网络现场直播内容,精准定位了一个客观事实:李肇星四次直接引用宪法条文回答了四位中外记者的提问,三次一边手举着宪法一边回答问题。
从准确核对答记者问内容,到通过重复观看网络视频直播的现场细节;从精简提炼相关文字内容,到区分每一次援引宪法情形的行文表达方式;从打磨消息标题,到控制字数……这篇正文只有666字的新闻稿件,花了至少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向肖玮提交稿件汇报任务完成之后,心里其实还在嘀咕:是不是有其他记者也注意到这个细节早就在网络上发了类似消息呢?庆幸的是,第二天见报后,也没有发现其他媒体有关于新闻发言人援引宪法答记者问的类似消息。
回想十年前走进那场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会,其实我也事先精心准备了问题。我的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外国人走进来的同时众多国人走出去,您曾是外交部长,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海外依法保护合法权益问题?这个问题永远没有发问的机会了,但欣慰的是,我采写的关于这场新闻发布会的这一篇短消息,能引起新闻同行关注并获了奖。
细想起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没有天上掉馅饼,凡事没有意外,只有水到渠成。冷板凳坐穿,十年磨一剑,在平凡工作生活中,或许只要有心用心,也能发出些许耀眼的光亮。2009年采写《大会发言人四次援引宪法作答》,正是我2000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工作将近10年的一次让人看得见的烟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