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中非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印象管理
2018-04-02赖敏涵
赖敏涵
(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年度报表是向投资者传递公司风险和回报的信息载体,它包括数据性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和文字性的非财务报表信息披露,通过该载体投资者可以获取公司年度表现的信息,从而进行投资决策。年度报告中的印象管理就是通过修饰和隐藏的手段将部分对公司不利的非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过滤,并筛选出利好的信息展现在年度报告中,从而达到保护公司利益的目的。
一、在年度报告中进行印象管理的意义
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向阅读者传递公司年度表现的消息。无论年度报告风格如何,公司管理层通过年度报告告诉投资者公司的收益和风险。
公司年度报告包括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和非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其中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利润分配表。非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又包括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其中属于强制披露的是审计报告、公司概况、执行长官责任的申明和执行长官的报告。这些报告的披露是基于法律的要求,是为了增加内部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自愿披露包括经营与财务状况回顾、董事长报告、公司战略、未来预测等。非财务信息披露所包含的内容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管理层、公司发展的前景、公司未来的计划等,因此,非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从年度报告需求者的角度,高度主观性的公司经济价值并不能被财务报表所呈现,所以大多数投资者难以根据财务报表中数据判断公司的经济价值,但是投资者可以从非财务披露中轻易得出。Hooks et al曾经以问卷形式调查投资者关于非财务信息内容是否重要,结果显示一大部分的非财务信息内容被受访者认为是“非常重要”[1]。从年度报告编写者的角度来说,管理层需要通过非财务信息部分给投资者传递公司完整的信息,因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董事会的变更和公司框架等内容并不能通过财务报表呈现给投资者,然而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定会产生重大影响。总而言之,非财务信息也可以披露更多重要的、有用的信息,给予投资者更多的公司经营模式、经营收益和涉及领域等的解读,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表现和收益。与此同时,非财务信息揭露也可以帮助管理层传递信息。因此,年度报告中的非财务报表信息对于报告编写者和报告阅读者都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管理层似乎不是很情愿透露公司太多的内部消息,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首先,披露太多的消息可能会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当公司将被出售时,精准的报价会被购买方轻易获得。其次,过多或者重大的消极消息可能会削弱股东对公司和管理层的信任,减少公司的吸引力,从而导致资本投入减少和股票价格下降。再次,当公司达不到股东期望时或者公司的核心内涵和投资者不一致时,投资可能被撤消。因此,管理层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会隐藏一些消息,并留下想象空间给投资者而不是披露所有信息去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样一来,印象管理在年度报告中的运用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了。
二、印象管理的产生原因
第一,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代理理论是导致印象管理产生和存在,年度报告信息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代理理论最初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在1976年提出。该理论假定: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所组成,契约关系包括资本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等)和资本的经营者(管理层)、企业与供货方、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员工等。代理理论主要涉及企业股东和债权人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代理理论还假设:代理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多,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委托人有效地监控代理人是否适当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因此,消极的消息很有可能会加剧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会促进管理层对年度报告进行人为的操纵。再则,加上信息的不对称,管理者有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性地提供积极的信息给投资者,从而导致印象管理的存在和促进印象管理的产生。这样的管理层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产生错误、模糊的假设和推断,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信号理论和代理理论相类似,但他们之间唯一不同的是代理理论研究的是年度收益不太好的公司,而信号理论研究的是年度收益好的公司。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盈利企业一般向外界传递其内部信息有利润宣告、股利宣告和融资宣告。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因此,管理层也许会特意披露选择某项股利政策或资本结构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第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代理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它们都是关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的研究。代理理论是关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关于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应商、客户、社会和政府等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管理层可能会操纵非财务报表信息报告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可能会导致管理层在撰写年度报告时客观性下降,与此同时,报告中对现状描述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也在下降。因此,虽然运用印象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但是也会导致报告的质量下降。
第三,合法性理论。合法性理论认为如果企业想要幸存于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么公司的主流文化应该尽力相符于他们的社会价值。非财务报表披露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不仅用于披露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年的企业利润、当年的股利分配等信息,同时也用于缓解公众对公司的压力和吸引公众目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对于公司文化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程度。所以当遇到公司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存在冲突时,管理层可能会尽可能的在年度报告中使公司内部文化的描述更加贴近社会价值标准。
第四,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假设企业会积极的遵守政府的规定,使得企业满足政府机构的期待,从而为了减少有关部门的检查。通常各项规定可能会对社会、环境和政府本身有利,而往往会伤害公司的利益。例如,对污染企业排污的限制,要求其净化后排放,这对环境和社会是明显有利的,但是这也明显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本身可能没有遵守政府的规章制度,但是很有可能运用印象管理的手段掩饰其未遵守规定的行为,从而使得公众认为其已经遵守。
总之,在年度报告的非财务信息中导致印象管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管理层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外部组织包括股东、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等。运用印象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外部组织的预期,从而得到外部组织的肯定与投资。所以,管理层在非财务信息披露中使用印象管理是为了巧妙的处理信息,传达管理层想要传达的观点和结论,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司利益。
三、印象管理的运用方法
基于以上印象管理产生的原因无法调和,因此年度报告中必然会多多少少存在印象管理。所以,探索管理层使用印象管理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毕竟当要做出一个投资决定时,准确理解非财务报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理论总结出被广泛使用于年度报告中的印象管理的策略,分别是:操纵年度报表阅读难易度,选择特定的主题和文章结构,与其他公司收益的对比以及本企业表现的归因分析。
(一)操纵阅读难易度
这种策略主要是通过使用不易理解和不常用的词或复杂的句子结构降低段落或句子的可理解性,从而掩盖反映公司不良经济状况的消极信息。强化阅读难度的目的是让读者对这些信息感到困惑或直接忽略这些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阅读难度的增加包括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有意识的印象管理指的是年度报表准备者故意写出复杂的报表。例如,Smith和Taffler指出非财务披露部分的阅读难度和公司一年的表现相关,当公司今年的收益下降或者有损失,董事长报告书的阅读难度比较高,并不能容易的被理解,反之亦然[2];当董事长报告书中需要揭露非收益的信息时,其喜欢使用难懂的、难捉摸的语言结构[3];当公司将被收购时,公司会故意地给出模糊的信息,从而阻止购买方给出精确的报价[4]。
无意识的印象管理指的是阅读难度的增加并不是管理层故意造成的,而是因为表达能力的欠缺,频繁的使用专业术语和过度的使用无用的文字等,从而造成文段没有逻辑难以理解从而增加了阅读难度。例如,Courtis通过调查发现,香港成年人可以完整地理解非财务披露的只有10%,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水平,另一个原因是非财务报表披露使用太多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大量不经常使用的语法、词汇,从而减慢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以及加长阅读者的记忆跨度,使他们容易遗忘之前读过的内容[5]。因此提出非财务披露应该减少字数,提高质量。例如,Jones认为当公司表现提高,年度报表的阅读难度下降[6];Courtis发现坏消息通常伴随着阅读难度的提高[7]。
增加阅读难度也可以改变常用的修辞手法。第一,当有消极信息需要被披露的时候,年度财务报表中非财务数据披露使用口头的语气或劝诱性的语气,企图引导或控制阅读者对消极信息的印象。第二,在未来收益预测的披露中,管理层更愿意使用引起争论的和说服性的语气。虽然有些修辞手法的润色是无意识的行为和无恶意的方式,但是都降低了公司对外的透明度,这给管理层提供了导致更多不对称信息的机会。
(二)选择特定的主题和文章结构
主题选择的主要策略是非财务数据披露选择报告企业的好消息而忽略不好的消息。另一方面,非财务数据披露更多地讨论好消息,而更少的涉及不好的信息,这样使得信息不对称和偏见产生。例如:当披露没有利润的信息时,非财务数据披露可能会强调和增加有好消息主题的比例,并且会展现有偏见的观点或者会减少坏消息主题的比例。另外,操纵主题不仅仅可以隐藏消极的消息,还可以强调关注未来的愿景和收益趋势,从而减少对公司现在表现的关注。
文章结构的选择是指对非财务数据披露的外部修饰。视觉影响通常是通过不同的字体、颜色、字号和使用下划线或者标亮来介绍公司好的一面的目标或财务指标,或者重复使用一些词或主题强调公司的优势。文章结构的修辞手段通常将坏消息隐藏在段落的中间[3]。相比其他的印象管理方法,改变结构也许是所有方法中最简单的印象操纵,换句话说,也是最容易被阅读者识别的印象管理。
(三)公司收益的呈现方式
这个方法是选择不同的数据和衡量标准进行对比以向投资者展现公司更好的形象。公司表现的对比手法是将非财务数据与年度表现与比他们差的公司进行对比,或者与以往不同时期的自身对比,以展示今年的表现是优秀的。基于对比产生的影响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管理者因此常常更喜欢应用这个方法去呈现公司的表现。通常使用S&P 500和CRSP指标作为相对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公司的表现,而表现欠佳的公司更愿意使用自己选择的基准作为标准以显示本公司的表现不俗[8]。例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ROA)越高,首席执行官声明中使用外部的标准就越多;公司的每股利润(EPS)越高,首席执行官声明中使用外部的标准也越多[9]。因为这两个财务指标越高,说明公司的绩效越好。公司还可能会把今年的数据和往年进行对比,但是数据与数据的间隙会长于标准的要求,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得公司增长的比例看起来更高。
公司选择性的呈现企业的不同方面以展示优势也是印象管理的方法之一。通常在报告的披露中,公司会最大化公司的盈利,最小化公司的损失。在所有的财务指标中,股东和投资者最关心的都是收益指标。因此,一个更吸引人的非财务披露应该含有更多的有益的财务指标。但是,相对于表现好的企业,表现不佳企业的非财务披露中很少会谈及公司当前的表现和定量的指标,相反会更多的对比自选参照指标和定性的指标。因为对定性指标的描述更偏向主观,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相比之下,定量指标的表述就显得客观和直白了。其次,亏损或者收益没有达到目标的企业管理层更愿意在非财务披露中选用未来估计的盈利来描述企业的蓝图。预估盈余是指设计基于一系列预计未来的盈利,它被经常运用于呈现一个商业计划。因此采用预估盈利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隐藏企业真实的年度表现。因为预估盈利指标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样,当使用相同数字时,预估盈利计算出的盈利结果好于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所计算出的结果。美国安然公司就是在已经开始亏损的时候在财务报表中采用这种方法,掩盖事实。因此,当公司当年表现不佳的时候就会选择预估盈余的结果呈现在非财务披露中,相反,如果公司当年表现好,他们会更愿意使用大多数人公认的参考指标。
(四)公司表现的原因分析
公司表现的归因是指寻找合理的原因去解释公司的表现,自利偏见被认为是导致印象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利偏见意味着非财务披露中更愿意展示公司的成就,而不情愿披露公司不成功的表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解释自利归因偏见的产生依赖于公司的文化背景,西方社会相比于东方社会更偏向与使用自利偏见[10]。
第二种公司表现的归因印象管理方法是公司通常将好的表现归结为内部管理的原因,而消极表现通常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当公司表现不尽如人意时,非财务报表的表达通常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摆事实讲数据。例如,收益好的企业会提供关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辩证因素,然而收益差的企业更多的会抱怨外界环境否认内部危机,并且更多的喜欢展望未来,聚焦短期目标[11]。
四、总结
总的来说,年度报告的字数越来越多,更多的信息被披露,似乎公司相比以前更加透明。但与此同时,非财务报表的披露中印象管理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理解难度越来越高,改变文本特征,故意地选择性披露信息等。对于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强制性披露,为了保持和改善企业的形象,管理层仍然经常巧妙的处理必须披露的信息,因为好的公司形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合作机会,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足。相比于强制性披露,印象管理更容易渗透进自愿性披露中从而修饰信息,因为自愿性披露格式与内容的选择更加自由。当年度报告不能被读者理解,交流中断,那么其作为交流工具的意义就不复存在。无论阅读难度的增加是为了故意装饰不利的管理行为还是无意识的疏忽,都将导致一部分投资者不能有效地搜集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定。
此外,公司希望通过年度报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因此他们可能更愿意呈现公司有利的一面给公众。例如,盈利公司的财务报表以盈利的数字吸引投资者,而没有盈利的企业更愿意使用印象管理方法在非财务报表信息上下功夫。当然,也有一些经营失败的公司,他们企图通过使用印象管理和欺骗的手段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例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这些例子揭示了印象管理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因此,印象管理被用于隐藏管理层的欺骗行为和掩盖消极信息的作用是存在的。与此同时,本文通过总结报告编制者运用印象管理的方法,也起到了提示报告使用者可以从这些方面更加精确的辨认企业的真实情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ooks J,Coy D,Davey H.The information gap in annual reports[J].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2(15):501-522.
[2]Smith M,Taffler R J.The chairman’s statement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counting&Finance,1992(32):75-90.
[3]Courtis J K.Annual report readability variability:Tests of the obfuscation hypothesis[J].Accounting,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1998(11):459-472.
[4]Brennan N,Gray S J.Voluntary disclosure of profit forecasts:Factors influencing information disclosed during UK takeover bids[J].Rechnungswesenals Instrument fürFührungsentscheidungen,1998(6):447-475.
[5]Courtis J K.Readability of annual reports:Western versus Asian evidence[J].Accounting,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1995(8):4-17.
[6]Jones M J.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adability of the chairman’s narratives in the corporate reports of a UK company[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8(18):297-306.
[7]Courtis J K.Colour as visual rhetoric in financial reporting[J].Accounting Forum,2004a(28):265-281.
[8]Soffer L C.An analysis of the proxy rules on performance disclosure[M].Working paper,North-western University,Evanston,IL.1996.
[9]Short J C,Palmer T B.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referent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ir content and influence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3(90):209-224.
[10]Choi I,Nisbett R E.Situational salienc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orrespondence bias and actor-observer bia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949-960.
[11]D'Aveni R A,MacMillan I C.Crisis and the content of managerial communications:A study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op managers in surviving and failing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63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