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条件下的行政改革与发展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政治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地位在我国的社会转型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曲折历程,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等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新与变迁。这种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深刻地诠释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场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间内,不仅包括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根本任务,而且还从根本上包含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这一历史性任务。新时期高速发展条件下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经济上的日益富有,而且是政治、文化上的高度民主和文明[1]。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我国政府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使命。针对我国行政发展存在的问题,顺应当代行政发展的趋势,立足我国行政发展的实际和借鉴西方行政发展的经验。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等公共价值问题成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关注的重要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价值管理等理论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从构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出发,具体来说,介绍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了解新时代背景对行政改革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新的行政发展观[2]。

二、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对于新时代条件下的各种矛盾来说,改革和创新是解决它们的必由之路,然而同经济领域的快速变革与发展相比,作为社会调控主干部分的行政系统的发展明显滞后,甚至成为整个社会发展变迁的“瓶颈”之一。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新时代的文化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制约社会的进步。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缓解了部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3]。但由于行政改革仍与新时代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效果仍然不尽人意。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水平可总体分为以下三点:

(1)由于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行政环境还未达到政治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1949年建国,我国实现了空前的政治统一,建立了新中国,国家在以往从未达到的规模上,动员了全社会的资源组织生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束缚了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更不利于监督,缺少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还造成了官僚主义的盛行。

(2)由于行政系统自身利益和权力的阻力,导致“部门主义”、“地方主义”严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现象导致政府的改革创新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改革目标难以实现。

(3)忽视了政府改革的目的应该是适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至于机构改革难于引起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理解,同情和支持,改革的效果难以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成果难以巩固。

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尚未树立一种良好的、系统的行政发展观,从而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改革目标尚不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新时代背景下了解行政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三、新时代对行政改革的影响

众所周知,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变革着自己的社会结构关系,从而创造出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4]。当社会处于不同时期的交替期时,正是各种社会关系整体的、全方位的变革时期,而社会主义新时期变革的直接表现为:由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化时代的转型,由落后的乡村文化向现代化城市文化和全面文明开放社会的转型,由伦理道德社会向民主法治社会的转型[5]。这样异常空前的社会变革,无可回避的把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集中引发出来,因此,新时代条件下对行政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内,我国新旧体制制度交织盘旋。建立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空前的伟大事业,需要不断地探索,解决产生的主要社会矛盾。尤其是旧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失去其存在的主客观条件时,必然会对新形成的体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产生严重障碍。这种经济体制上的矛盾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2)新时代条件下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更加显露,价值取向更加复杂,文化碰撞愈加激烈。首先,社会的改革必然使个体利益摆脱集中的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沿着相互竞争的游戏规则发展,由此造成社会中整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再分配。由于利益的驱动以及新旧体制转轨出现的间隙,一部分人便会运用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攫取利益,甚至利用公共权力非法参与商品经营活动以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其次,市场经济的大潮还将激发复杂多样的价值追求,不同地位,不同利益,不同经历的利益集团对任何一方面的变革,都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心态和行为;再次,对于社会变革中的各种事态和矛盾现象,社会成员会持有不同的文化视角。总之,新时代条件下对社会转型时期的这些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经济改革的承受力和适应度,还会影响到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认同和参与,从而在广泛层面上影响到政治稳定状态和社会协调程度。

(3)新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内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分立。事实上,自从产生了阶级,出现了阶级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分,社会就分裂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但由于政治国家的强大,因而在很长时期内,这种逻辑分离并未成为现实的分离,市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吞没,直到近代确立了新的市场经济规则和行为规范,才提供了在现实中把市民社会分离出去的条件与力量[6]。面对如此种种无可回避的矛盾,仅仅依靠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迫切要求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充分发挥政治对社会转型的特殊作用[7]。

四、新时期树立新的行政发展观

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思想解放和文明进步的历程,没有思想观念的一步突破,决不会有改革实践的节节胜利。方法论从来就是指导社会实践的一种不可低估的力量。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政府最好,管得最少”及“守夜人”理论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推进行政改革与发展和建构行政系统的主导方法论。社会主义国家则无不以马克思的“社会大工厂”作为理论基础进行行政系统的构建。我们今天的行政改革与发展则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行政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由于行政环境和行政资源不断变化,要求行政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管理形态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以使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行政资源得到动态平衡,促进行政系统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持续活动过程[8]。行政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规律性,不是纯主观意志的结果,而要适合国情,适应行政环境及国民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防止那种为发展而发展,为效率而发展,“以手段代替目的”的倾向,应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行政发展的终极标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对行政改革与发展有着特殊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新的行政发展观念应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渐进发展

新时代转型时期,失序、失范、失衡以及各种矛盾纷至沓来,作为社会调控系统主干部分的行政系统本身又处于变革之中,社会转型对它的客观要求在于,一方面要变革和创新社会行政系统,另一方面又要依赖它实现对当前社会的调控,既要实现变革,又不能盲目地一次性完成,唯一的选择是循序渐进,边破边立,从而符合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以渐进的积累为基本要求这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同时经济体制的转轨也要求政府行政行为的调整,重塑必然是渐进发展过程。

(二)配套进行

在新时代条件下的转型时期,行政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协同有序、配套进行的策略成为新的行政发展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这一内容首先要求强化改革设计者和操作者的协同意识;其次要求行政改革与发展的外部协同,即与政治系统的其他部分,以及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的发展相配合;再次要求行政改革与发展的内部协同,即使行使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改革发展配套进行。由此可见,行政改革与发展不是单项要素的简单相加,它必然要受各子系统和行政环境的制约。如果孤军深入,必然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紊乱。

(三)依法行政

这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依法行政不是“以法行政”——只是将法律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来管理社会事务,维护行政权威,强调的是相对人应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是一种单向的行为方式,说到底还是人治。转型时期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有赖于依法行政原则的有效实施,要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依法加强对这些机构和人员的监督,逐步引导政府行政行为朝着适应现代经济的体制过渡。

五、结语

新时代条件下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复杂多样,行政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树立自我扬弃和主动变革的行政发展观来实现系统自身的发展。改革实质上是一场权力的重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构国民社会的伟大变革中,控制社会资源的政府和各级行政组织既是变革的对象,又握有决定事物发展命运的大权,是变革中难以替代的力量。然而行政系统及其工作人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任何举措都会触及行政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利益,让行政主体自动放弃既得的权力和利益是困难的,同时,国民社会从现行体制下的每一次分离都会引起相应行政部门的抵制,但作为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它们又必须摆脱自身利益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对自身弊端进行自我革命。这是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和勇气,转型时期我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势如破竹,顺利前进。

【参考文献】

[1]熊光清.中国行政改革与政治发展(专题讨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

[2]耿雪萍.官僚制视野下的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08.

[3]徐斐.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改革与发展观[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02):52-54.

[4]陈晏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5]庞景君.社会转型的动力和标志[J].社会科学辑刊,1995,(7).

[6]国际社会学百科全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78-79.

[7]施雪华.论社会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J].天津社会科学,1995,(2).

[8]政治辞书[M].北京:中国国际出版社,1991:1173-1174.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行政政治
行政学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