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02杨汝婷李红霞

山东化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兰州校企实训

杨汝婷,李红霞

(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2.兰州石化公司 质检部,甘肃 兰州 730060)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近6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及“水十条”各项措施的落实,多数化工尤其是石化企业都配有自身的污水处理系统。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了工业水处理技术专业。本专业以服务水质监测与治理领域为宗旨,以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水质监测与评价等岗位从事装置操作、技术研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技能训练及教科研条件,为大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2013年至2015年,投入建设经费总计620余万元,石油化学工程学院累计立项工业水处理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5个[1],包括投资220万元建设环境微生物实验室、投资400万元建设工业水处理技术、水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等。但是由于本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仅招生一个班级,所以实验实训室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并进一步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世界高校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都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满足技术培训方面的不足[2-3]。例如德国著名的“双元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和学校各定为一个单元,从学校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企业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形成自然的对接[4]。又比如英国"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整个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先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接着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再回到学校总结积累完成最后的学业[5]。还有澳大利亚的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模式,学校与企业行业完全融合合作,所有学院校长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企业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6]。

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对企业的当前的生产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准确定位,造成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更加擅长理论教学但是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历,不能完全胜任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这些不足我们只能够通过与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才能够得以弥补和加强。概括起来,企业在技术人才培养上可以弥补高职院校所没有的两点不足:

(1)企业对行业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最为了解,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作为用人单位企业最清楚本行业对人才层次、类型、结构和规格等各方面的需求,而且掌握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上存在的需要完善的不足。所以企业参与具体的培养工作能够有效指导学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为教学内容提供指导和改进的建议,使得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更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去企业进行调研,查找问题与补充,提出整改方案。同时,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过程中,积极听取企业专家意见与建议,发挥教研室教师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人、明确任务、明确质量。重点解决专业定位、准确把握生源特征,按需编制培养方案、探索毕业班教学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要把握目标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稳定延续,持续完善提高,切合实际条件,提高实训效率,发挥专委作用,强化审核机制。完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从“开足、开好”职业素质类课程,“开够、开实”专业知识类课程,“开精、开准”岗位能力类课程。“开特、开活”职业拓展类课程四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

(2)企业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高职院校中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师工作岗位,在专业领域是理论上非常强大,但是缺乏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企业技术人员每天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解决各种生产问题、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生产技术领域的专家。将这些企业专家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在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双效合一。 同时,由于本专业刚开始起步,近年来仅招生一个班级,实训室利用率低。

综合以上两点本专业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主要措施有:一是采取"人盯人"的方法,建立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库,与20余家重点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连续三年和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签订了《11套典型炼油装置腐蚀介质相关化学性质分析》合作项目,引进服务经费80万元,项目运行过程中,26位教师带领300余名学生全天候对兰州石化公司11套典型炼油装置腐蚀介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累计完成分析测试数据26800余个[1]。二是搞好校企联合技术研发工作,建立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4个,完成校企合作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13项,校企联合纵向课题申请立项10余项,校企合作技术发明专利4项,积极促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开发实训项目21项。产学研合作拓展平台的搭建,对加强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校内专业学习为企业实践学习打下基础,能够用专业知识来指导企业学习;而企业学习则是专业知识的强化和延伸,能够促进校内学习目标的改革;学校与企业在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时要共同开发那些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和教材,开发出的教材和培养目标将更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猜你喜欢

兰州校企实训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