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粉丝经济下国产电影的社会化传播
2018-04-02尚婷婷
□ 尚婷婷
随着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互联网如今已然披上崭新、充满活力的铠甲,迎接新的时代。在这一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各路新媒体纷至沓来,其中社会化媒体更是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媒体俘获人心的能力,使它获得越来越多来自各个行业营销人士的关注,而粉丝经济概念的出现,则使得音乐、影视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传播方向,并将改变消费低迷的现实愿望一定程度上寄托于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巧用粉丝进行社会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国产电影社会化传播概况
(一)初探社会化,《疯狂的石头》口口相传
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为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了成功营销的最早电影,它也成为2006年电影营销最大的一匹黑马。由于演员阵容并不强大,单纯的广告宣传根本无法满足电影的吸睛目的,这使得营销人员大胆尝试口碑营销,他们联合新浪网进行免费试映活动,观影过后,观众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口口相传,着实让电影火了一把。这种新的尝试也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思考、效仿。《疯狂的石头》成为开启电影社会化营销的成功案例。
(二)成绩不断,《失恋33天》微博吸粉
到了2011年,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谨慎尝试,围绕它进行的营销成绩可喜,这一年尤其引人注目的电影便是在双11上映的《失恋33天》,《失恋33天》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在营销方面的大胆创新。它凭借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微博进行影片宣传。尤以微博为主战场,汇聚众多粉丝,进而将粉丝转化为实际观众,很多观众表示,就是由于微博影响才走进电影院。营销方以新浪微博为主要平台,从6月10日创建新浪微博到11月11日电影上映再持续到12月末电影结束放映,把握各个时间节点进行微博营销活动,这种持续努力,成功地构建了品牌形象,收获了票房回报。
(三)登峰造极,全面汇聚粉丝力量
2013年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系列、《后会无期》等,将电影社会化传播发挥到极致。相比于此前的小成本电影,它们则拥有扎实的粉丝基础,拿《致青春》来说,光是赵薇导演处女作、王菲献唱主题曲、辛夷坞同名小说改编这几条,就已经为电影提供很多潜在观众,这种观众基础来自于电影本身阵容所汇集的固有粉丝。而《小时代》系列,作为“粉丝电影”,精准地掌握观众群,网络上的推广铺天盖地,由于小说原著早已为导演郭敬明赢得了大量粉丝,在电影宣传期,郭敬明的个人微博便足以承担起电影官微的作用。此外,郭采洁、杨幂、郭碧婷这些主演明星阵容同样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也为电影奠定了不少群众基础。固有的粉丝基础加上社会化媒体的狂轰乱炸,使得这些电影的社会化营销登峰造极。
(四)不断探索,“IP、朋友圈”齐上阵
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取得惊人成绩,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从这一年开始,国产电影的超强吸金能力,已经从原来的拼导演,拼剧本,拼演员,演变为拼IP、拼朋友圈。《港囧》、《煎饼侠》等都是这一年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此外,这一年更是涌出了所谓“拼IP”的IP电影,如脱胎于互联网自制视频的《煎饼侠》(《屌丝男士》电影版)、《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出自综艺节目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都是借助IP口碑,在电影上映前就拥有了广泛而忠实的群众。就这样,社会化媒体仍在路上,继续发展创新,巩固着它在电影营销中的中坚地位。
二、“粉丝经济”下电影社会化传播的宏观把控
(一)把握自身定位——切勿只针对粉丝
对于电影营销来说,明确电影的市场定位是进行营销活动的首要前提,因为只有明确了它,才能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是哪一群人、是怎样的一群人,从而顺利进行下一步规划。票房是判断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最直接信息来源,所以,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票房收入,即便是目标明确的“粉丝电影”,也不能把目标仅仅锁定在粉丝身上,粉丝的直接潜力并不在于票房,而在于为电影进行宣传,带动其他非粉丝观众群。社会化媒体的优点之一便在于传播范围的广泛,把握了自己的潜在观众群,设计符合受众群的营销策略,才能将兼顾到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利用到媒体资源。
(二)选准营销渠道——了解受众喜好
受众群自身不同的特质决定了他们会经常浏览什么网站、使用什么软件、关注怎样的板块。对于粉丝受众,我们很容易能够掌握他们的栖身之处,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贴吧、QQ群、微信群、社区、微博聚集地等。而对于其他潜在的受众,则需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后,确定营销时的主战场。当然,由于大部分电影的受众比较年轻化,微博的使用几乎是他们共有的习惯,对于微博话题的关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微博方面,利用固有粉丝拉动新的粉丝是必须要进行的。
(三)明确营销主题——合时顺势
电影营销是一场持久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几个月,一些电影甚至从开机时就处于备战状态,早早地放出消息,开始了一场营销战。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明确“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才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前期宣传中,我们应多多博得关注度,这时影片的直接宣传未必是重点,让大家注意到才是首要任务,因此围绕影片有号召力的演员、导演、编剧、IP等确定主题,发起话题、活动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粉丝助力进行宣传,省时省力又省钱。而后期宣传则重在转化票房实力,它与前期不同,在这时为了刺激大家进行实际行动,必须要下一些“猛药”,让人产生要去看的欲望,这时则应该围绕电影本身,如内容、表现形式、正面评价等进行宣传策划。
三、“粉丝经济”下电影微观传播的务实
(一)由备受关注的传播主体发声
传播主体应为最具票房号召潜力、拥有巨大的粉丝基础的人,可以是演员、导演、编剧等电影创作团队人员,也包括一些粉丝中的意见领袖,但这些意见领袖的最终来源也归功于前者。《小时代》系列和《后会无期》的营销重任显然由他们的编剧兼导演扛起,他们作为众多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的偶像,凭借自己的文学作品拥有了大批忠实粉丝,将原著改编,进军电影界自然会引起粉丝们的注意,并自发地支持偶像。而带有徐峥标签的《囧》系列,和有姜文品牌的特色电影,则通过早期的影片打出了自己的独特品牌,赢得了一批粉丝。影片的特色不只归功于导演,一些角色设计上的习惯也加分,比如几个“御用”演员,能大量吸引粉丝。这时这种庞大的粉丝群的来源可能不归功于导演一人,而是落在整个班子身上,宣传的主力不是某一个人,而变成了一群人。在《港囧》的宣传上,主演赵薇,主题曲主唱王菲,演员王宝强、包贝尔纷纷发声,为宣传贡献力量。
(二)传播内容紧贴策略、多元化
传播不止于电影本身,配合营销策略,我们也要顺势而为。由于前期注重粉丝增长,可以抛开电影信息传播者的身份,传播应以软性宣传为主,传播目的在于周知即可。而后期需要刺激消费时,再适当增加与影片密切相关的信息,具体到一些出彩的内容、片花等,增加可供议论的与影片直接相关的话题,使前期培养的粉丝产生走进影院的冲动。如《后会无期》的导演韩寒为了宣传首次进驻微博,在前期,他并没有直奔宣传主题,而是发一些自己的生活状态,如自己女儿的照片等,将人们的眼球吸引过去。《港囧》的前期宣传,更多的则是搞怪,如赵薇跪求参演的视频等,也并不多涉及影片的实质内容。说到底,干巴巴的硬广告式的内容,在信息满天飞的网络时代是会被无情淹没的。
(三)亲民、互动、有度的传播形式
自然不做作的内容需要传播主体低姿态、重互动、合理有度地进行传播。粉丝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化传播的产物,而这一产物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化传播的进行。有效进行社会化传播,就要注意创造粉丝并维护与粉丝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传播过程中的沟通形式,当传播主体放下自己的高姿态、能够与受众平等交流、重沟通重互动,粉丝一定会有所回馈的。《煎饼侠》导演大鹏,就真正做到了实实在在的互动,首先他具有草根的亲民性,深入群众,将大鹏摊煎饼的视频进行病毒式的传播,并在网上和网友热情讨论下一次摊煎饼去哪,让人丝毫没有距离感。此外策划的“大鹏进蓝翔”“妈,我的朋友圈里有个你”不是形式搞怪接地气,就是准确把握群众情感沟通点,亲民、实在,因此引起可观的点击量、转发量,并持续赢得大批粉丝的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时,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宣传也应适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像邓超,在《恶棍天使》的宣传中,就因自己对影片宣传信息的疯狂转发而掉粉十万,这后续的影响可想而知。用不用心,受众都是会感受到的。
(四)以目标受众为核心延伸传播对象
主体将策划好的传播内容以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目的就在于最大范围地抵达目标受众。因此,从目标受众发散开来,所有有可能最终抵达他们的人都成为我们的直接传播对象。因此拿微博为例,我们的直接受众就不能只面向固有粉丝,还应延伸为一些领域的意见领袖,其他名人等,借助他们获得其他非粉丝的关注。让电影大卖,认识到粉丝的重要性是必须的,但是将目标只锁定为粉丝,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一些做得成功的“粉丝电影”,如杨幂的《孤岛惊魂》、五月天的《五月天追梦3DNA》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电影宣传的时候甚至会联合粉丝刻意回避自身“粉丝电影”的定位,让粉丝尽量传播演员以外的电影本体的优质信息,希望传播给更多非粉丝的年轻群体,以增加票房。
四、结语
在粉丝经济背景下,粉丝的力量不可小觑、无法忽视。粉丝并不是一个被动的群体,正确看待他们、认真对待他们、用心维系他们才能让他们为营销所用。在电影社会化传播过程中,应明确自身定位,选准营销渠道,设计合时宜的营销主题活动。以目标受众为核心、延伸自己的直接传播对象,不可拘泥于固有粉丝,还要涉及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其他名人等能够抵达更多目标受众的对象。看得见粉丝,又不能只看见粉丝;利用粉丝,又用心维系粉丝。这才是粉丝经济下国产电影社会化传播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