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题材深奥的慢综艺“潮”起来
——《国乐大典》灯光设计的实践

2018-04-02马文磊

视听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乐综艺灯具

□ 马文磊

媒体风向总是跟随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变幻莫测。曾几何时,“快”才是综艺节目的主要特色,IP和明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诱饵。然而这两年来,观众的胃口似乎从大快朵颐转向细嚼慢咽。随着《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引爆社会舆论,取得收视、口碑双丰收,“慢综艺”这匹黑马,让我们看到电视节目的创新空间还大有可为。

要让题材看起来深奥古板的慢综艺“潮”起来,与生俱来自带科技感的灯光成了节目呈现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于灯光设计者而言,“玩”好一档慢综艺是当下的挑战,也是不能错过的时代机遇。作为广东卫视大型原创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的灯光设计,笔者对这个命题感触颇深。《国乐大典》节目内容围绕中国民乐主题展开,每期节目都有六个乐团同台竞技,通过比拼晋级,最终登上巅峰盛典的舞台。节目组打破常规器乐节目之中只有乐器演奏的传统,将经典国乐作品重新配器编曲,糅合戏曲、舞蹈、吟唱、吟诵、诗赋等多种文化元素进行全新改编。竞演乐团融合创新民乐演奏手法与多元艺术形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颖演奏版本,重释国乐经典曲目。

由于《国乐大典》呈现形式之广、内涵之深,灯光呈现要与之匹配,可谓任重道远,本文就该节目灯光设计的四项重点工作进行探讨。

一、整体构思,开拓创新

该节目的舞美设计概念取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折扇”的造型,巨大的扇形LED屏幕结合视频承担了“造境”的功能。封闭式结构给人一种静态之美。这也给灯光设计定义了经典大气的调性。除了强化舞台功能的分区,灯光设计者还要考虑使用颜色、区域、造型以及节奏将不同国乐节目的内涵进行提炼,让传统的文化“潮”起来,静态的气氛“活”起来,沉闷的竞技“秀”起来。

有关整体设计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灯光吊挂的结构上,沿着舞美“折扇”的屏幕造型做了一圈半圆形的包裹。这样的好处是既能够丰富空间造型,延伸舞美形象,同时还能做到不破坏主题氛围,保持静态造型的完整。舞台上方使用可旋转灯杆搭配Tussle架以线的形态构建出“方”型结构,使之与立面和地面的“圆”相呼应,形成“天方地圆”的格局。其次,在灯位和灯具的选择上,人物光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聊天环节嘉宾和主持人的基本光,二是节目演出部分参赛选手的基本光。因为这两个部分都对光区有着较大的要求,因此必须选用带有切割功能的灯具,同时又考虑到这两个部分的人物经常需要互相交流,因此人物光除了主光之外,补光的角度和亮度也显得尤其重要。

二、情景交融,诠释内涵

灯位布置完毕后,动态表现力才是灯光设计的生命所在。《国乐大典》的独特性在于,要重新诠释中国音乐之美,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实现创新。笔者将节目中的竞技曲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经典曲目,二是创新曲目,三是结合了戏剧表演的节目。

与流行音乐类节目不同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写意的表达,讲究音乐本身的气息和神韵,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然流露,突出“情”与“景”的交融,这和中国水墨山水画所追求的意境也是相通的。因此在灯光设计上,更多地要考虑音乐的内容和意境的传达。有时候恰当的留白不但不会降低视觉表现力,反而能增强观众对乐曲本身的理解。

节目中除了中国传统音乐外,还演奏了许多创新曲目。演奏者通过东西方乐器的融合,结合中国文化独特的内涵,创作出更受当下年轻人欢迎的乐曲。对于此类乐曲,灯光设计要结合西方乐曲中更讲求节奏、色彩、气势的特点,用色上更加饱满,节奏上变化多端,整体视觉空间更加丰富。

在一些有着地方特色的节目中,节目组还加入了许多戏剧表演的元素。在此类乐曲表现中,对于音乐叙事性的分析尤为重要。灯光需要通过对于剧情角色符号化的捕捉来挖掘音乐的内涵。例如山西名曲《老鼠娶亲》,讲述的是在中国民间,相传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小老鼠们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摸摸又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迎接亲事。音乐的层次感、节奏感由弱变强,模拟老鼠们的神态、心情。灯光若单从音乐的节奏和风格上极难表现其内容的张力,因此考虑运用戏剧舞台的灯光形式,以造“境”和推“情”为主,从个体形象的描绘,到群体气势的渲染,配合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制造出了妥帖、有趣的效果。

三、气氛渲染,细节呈现

考虑到《国乐大典》同样是一档竞演类节目,竞技性是节目的最大卖点之一。各组选手需要通过选票、淘汰等激烈的竞争环节脱颖而出。灯光在效果光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除了使用常规的图案灯、染色灯光灯之外,还大量使用了一款名为“复古Led回光灯”的灯具。这款灯具与其他灯具的差别主要在于它并不是强调亮度或者角度,而是更为接近“灯饰”的作用,主要用于渲染气氛和丰富舞台形象。这款灯具外形类似一面“鼓”,与节目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元素相符,因此即使是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并没有脱离整体舞美形象。在选票环节,配合音乐运用节奏鲜明的闪烁效果,犹如是等待结果的一颗颗扑通直跳的心脏,强调、渲染现场紧张的气氛。

四、烘云托月,主次分明

虽然说灯光的科技感可以让节目变得时尚、动感、趋向潮流,但过度设计,也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笔者始终坚持灯光设计者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越线”,以契合节目内容,凸显节目主题为己任。例如《国乐大典》表演环节的主角始终是音乐和演奏者,过度的灯光效果不但无法丰富节目内容,同时还会喧宾夺主,破坏意境,造成画面的“光污染”。当下有多档霸屏网综,总是以光怪陆离的灯光效果作为节目的视觉重点,看似铺张奢华,但却掩盖了节目的精彩内容,掩盖了“人”的魅力,看久了便觉得眼花缭乱、视觉疲劳,产生不适之感,这是值得所有相关从业人员思量斟酌的问题。

央视第二季的《朗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启发。节目内涵丰富,整体的灯光设计赋予书卷的“慢”气质之外的高级、时尚之感,准确而到位,主次分明,完美融入,给人以温馨、清爽、舒适的感觉。节目再一次掀起收视热潮。

除此之外,《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多档“慢“综艺,从初心到创意,再到视觉呈现,都体现出满满的诚意,在灯光设计上亦是别具匠心。灯光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也成为诠释节目内容必不可少的主体之一,被作为考量节目制作精细与否的关键要素。

当然,带有政治任务、文化气息的综艺收视比起以纯娱乐为目的的综艺依然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但民族文化自信的趋势势不可挡。面对如此激烈的新旧媒体的竞争,相信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品味的提高,电视匠人们也必然会奉献越来越多的文化大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艺作品提出了新要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虽然灯光设计只是节目制作当中的一个环节,但也同样任重道远。紧跟时代,依托科技的进步,发扬创新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之路,成为每一位从业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国乐综艺灯具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灯具
◆ 灯具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灯具技术要求22条
解读GB/T 31728—2015《带充电装置的可移式灯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