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地方报业2018年两会报道的特征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2018-04-02李中正

视听 2018年8期
关键词:河南日报报业深度

□ 李中正

每年两会都是各个媒体综合实力大练兵的时期,各媒体既要完成两会报道任务,又要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和传播效果。2018年两会媒体融合传播策划可谓“遍地开花”,在数据新闻、H5、微视频、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尝试,报道形式多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河南省党报集团,本届两会首次将中央厨房“搬”进两会,通过报纸、网络、两微一端的深度融合推出融媒体产品,各项报道精彩迭出。

一、两会报道的内容特征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两会报道期间重视河南相关议题的报道,关注人民的心声,注重新时代下受众接受信息的特点,推动深度报道的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一)新闻报道的本土化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接近性,包括心理和地理上的接近性。地方报业有着内容本土化的优势,其两会报道要突出地方特色,贴近地方受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两会期间高度重视河南相关议题的报道,精心策划本土化专题,面对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四周年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河南日报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良好的新闻素养,于3月17日重磅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斗新时代春意满中原》特刊,整整16个版面,展现了4年来全省人民牢记总书记嘱咐,奋力推进河南发展的新篇章。同时,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走进河南团”栏目,介绍河南代表团的情况以及行程安排,关注两会新面孔和两会好声音,精选河南代表团的议案提案,满足了本地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牢牢把握两会期间舆论引导的方向。

(二)关注人民的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河南日报在两会报道期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更多的镜头、版面留给了基层代表,比如农民代表马文芳,基层教师代表赵鸿涛,沈丘县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等,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同时,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两会青春派”栏目,让青年观察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委员交流青年人所关心的问题,并呈现了青年人读政府工作报告最关心的内容,如经济结构调整、教育公平、创新成果转化等。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切实关心人民的心声,拉近了人民与两会之间的距离,为全国两会搭起了“人民—代表—政府”的连心桥。

(三)深度报道的融合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仍然是媒体实力的重要表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首次把“中央厨房”搬进两会,“中央厨房”的出现为深度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全国两会中央厨房可以统筹协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媒体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同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的特色模块“指挥调度”可以实时展现记者的分布位置,帮助指挥中心最大效率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到随时随近调配,提高了深度报道的时效性和传播力度。除此之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两会报道期间创新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如河南日报客户端推出“总编有约”栏目,由集团副总编辑与河南代表团委员们深入交谈重要话题,如郑焦融合发展、河南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等,并且节目以“短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深度报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全媒体报道形式,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精彩的内容,增强了深度报道的吸引力。

二、两会报道的形式特征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报道全国两会的过程中,注重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全媒体展现两会内容,多形态传达两会声音,呈现出互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特点,在具体呈现上,其形式主要有趣味游戏H5、AR科技看两会,以及引入人工智能和微视频传播。

(一)推出趣味游戏H5

传统媒体环境下,我国的时政新闻报道多被处理成“硬新闻”推送给受众,受众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而在互联网时代,受众正在成为具有独立个性的用户,单向的新闻叙事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两会报道期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精心策划,将两会的重要议题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第一时间推出了趣味H5《报告中的冠军“足球队”》,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巧妙地通过小游戏传达给用户,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并获得了广泛传播。

(二)AR科技看两会

沃尔特·李普曼曾指出媒介传播固有的局限性,“在传播过程中,话语的‘意义’不免会受到损害,世界太大,我们面对的情况太复杂,得到的信息却又太少”。传统的印刷媒体提供的是静态的、线性的、局部的信息,而AR技术将无限的数字化信息叠加到有限的浅层叙事上,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使静态的文字或图片动起来,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生动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今年首次携手腾讯打造“AR科技看两会”,受众只需要使用手机QQ-AR扫一扫功能,对准《河南日报》指定的两会报纸版面或图片,即可在线观看两会热点报道、两会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采访视频等内容,信息传达更加丰富、立体,提升了受众的阅读体验。

(三)引入人工智能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人工智能”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用主要是机器人写稿,对于规格化的新闻资讯可以做到精确、迅捷的生成和发布,提高了新闻的生产效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河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首次引入实体智能机器人——大河小AI。大河小AI身高仅90cm,但可以自动识别用户输入的两会内容,推荐相关新闻,并可以实现语音互动、视频连线、采访代表等,如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淅川县张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家祥通过大河小AI连线淅川县梅池村党支部书记项中山,把群众最关心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政策传递了回去。大河小AI让基层群众可以与全国人大代表进行连线对话,在两会期间大河报共推出8期连线节目,内容涉及教育、医疗、创新创业、脱贫攻坚等热点话题,报道形式新颖,加强了人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

(四)微视频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接收信息更加便捷与碎片化,微视频篇幅短小,内容广泛,更适合碎片化的时间消费,目前使用微视频报道重大主题成为媒体尤其是官方主流媒体探索的主要领域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两会期间推出微视频《进·城》,通过对易学锐、王志辉、姚国际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展现,讲述了河南城镇化进程中普通人进城的故事,“那年,我背起行囊,怀揣梦想进城,如今,这是我的城,还有我的家……”短短5分钟,抒情的旁白解说,真挚平实的访谈,真情流露的画面,深深触动了受众的心。微视频《进·城》将城镇化进程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现城镇化对人民生活的切实影响,并且能帮助人民更好地了解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状况,将抽象的重大主题具体化,由典型具体的人物、事件呈现出来,以小见大,引起了受众的共鸣,有更好的宣传效果。

三、结语

本届两会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圆满完成两会报道任务的同时,有亮点,有特色,融媒体产品创意不断。地方报业拥有内容本土化优势和强大的调配本地资源的能力,其转型发展应定位于服务本地的新型融媒体平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两会报道期间,重视河南相关议题的挖掘,强化服务理念,注重科技创新,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快捷性、互动性、碎片化的特点,满足受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为其他地方报业两会报道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河南日报报业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脱口秀评论缘何引起关注——以河南日报新闻评论节目《问“侯”两会》为例
构建三点着力的内容布局——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豫直播”为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扮靓“面子”强壮“里子” 锻造精品党报的必由之路——河南日报2018年改版创新亮点
深度观察
四项“深”功夫讲好农民新故事——《河南日报》三农重大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