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2018-04-02郭蕾
□郭蕾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提升,健康节目也越发为受众所关注,同时大家对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传播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毫无疑问,在诸多传播渠道中,由电视媒体制作和播出的健康节目,凭借着独特的医疗资源、高度的专业性和精良的品质,以及主流媒体的巨大公信力和影响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由广东卫视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联合推出的健康科普节目《健康有道》,自开播以来,以专家的权威性和节目的互动性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南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健康节目,堪称老广们的“养生学堂”。作为《健康有道》节目的主持人,笔者五年来与节目共同成长,见证了节目自诞生至今数次改版并不断完善成熟的发展历程,自己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健康节目主持人略有感悟。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健康节目传播的是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和各种健康信息,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既是节目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影响着受众对健康知识的信任度和接受度。要想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做到既严谨又亲切、既科学又生动、既实用又有趣,笔者的体会是,主持人必须具备“三种意识”:即健康意识、服务意识和主人意识。
一、健康意识
作为健康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健康意识,这里的健康意识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第一层含义即为具备丰富的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是指主持人要具有维护身体健康必须的保健知识和医学常识。在健康节目中,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节目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节目的传播效果;丰富的医学常识和保健知识的储备,是保证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在节目中,许多听似“口误”的表达其实是缺乏医学常识的表现,比如:对于某些疾病进行科普的时候,谈到治疗效果,“完全可以控制”和“完全可以治愈”,就是两种看似相近,意思却截然不同的说法。医学上的“控制”表示阻止病情发展或者有所好转,但不代表“治愈”;而“治愈”则代表疾病完全康复,与“控制”是不同的概念。“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是准确的表述,目的是鼓励病患积极治疗但是不能随便减药和停药;如果说成“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就是错误的表达,不仅涉及“夸大疗效”“虚假宣传”,还容易给观众和病患造成病情好转就可以不再吃药的误解,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的严重后果。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让语言更加规范和准确,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保证节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第二层含义是要形成科学的健康认知
健康认知是将各种碎片化的健康知识整合起来,提炼出对健康各个维度、各种标准的认识和判断。这是在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医学常识和保健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由感悟到思辨而产生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优秀的健康节目主持人不可或缺的。在节目主持现场的话题引导过程中,主持人科学的健康认知常常会起到灯塔的作用,提醒嘉宾将话题往正确的方向引导。比如在一次谈到减肥话题的时候,一位年轻女嘉宾测出体脂指数20,嚷嚷着要减肥,现场许多观众对肥胖的定义没有基本的了解,对这个观点表示一边倒的支持。场上气氛甚是热烈,但作为主持人,我的健康认知告诉我,这样的导向跑偏了,得及时纠正。于是我试着引导观众:“大家先别急着鼓掌,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我怎么觉得这位嘉宾的身材很匀称,不需要减肥呢?请专家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样的情况才需要减肥?”于是专家马上接过话题,对我的说法表示肯定后,指出了中国人的体脂指数≥24才是超重,需要减肥,而场上那位女嘉宾属于正常体重,完全不需要减肥。我顺势劝告大家:“肥胖固然不利健康,但盲目减肥会给身体带来更坏的影响,我们要追求的是健康最美而不是越瘦越美。”这段谈话及时纠正了嘉宾的过激观点,引导观众科学对待减肥问题,避免了对电视机前的观众造成误导。正是有了对体脂指数各个指标的了解,形成了正确的健康认知,才让我在节目中没有错过这个重要的话题转折点,带出了后面的重要知识。
(三)第三层含义是具备完善的健康素养
如果说上个世纪中国老百姓对于健康的疑惑来自健康信息的匮乏,那么本世纪以来大家对于健康的困惑与健康信息的泛滥不无关系。毫无疑问,作为媒体人,我们当然希望向观众传播的是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及信息,但在融媒体时代呈爆炸式传播的健康信息中我们也会有迷惘和误解,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将某些错误的信息传播出去,误导观众。因此健康节目主持人还必须努力提升“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形成完善的健康素养,准确甄别高质量的健康信息并予以传播,引导观众更加理性、客观地理解健康知识。
笔者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教训:当看到关于基因检测的资料后,自己对这项最新技术充满了好奇,想当然地认为根据检测出的个人基因特点来指导养生应该会更准确有效,并准备在节目中跟观众分享。为了确保这个观点的正确,上节目前我电话求教了一位基因专家,他却告诉我:绝大部分情况下,决定人健康状态的诸多因素中,基因只占了不到20%,环境和生活方式却占到了70%~80%,很明显,用基因检测报告来指导养生的想法并不可行。挂上电话后我开始反省:或许正是不够完善的健康素养导致了自己的以偏概全,这种不科学的观点如果传播出去,无疑会误导观众。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在节目中依然向观众介绍这项最新的技术,但同时也提醒大家: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却不能成为养生的依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可靠的养生方法。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完善的健康素养对于健康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它能够保证我们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观点的准确和语言的严谨。当然,健康素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健康节目主持人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主动向各方专家请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融会贯通,方能够达到提升自身健康素养的目的。
二、服务意识
对于健康节目主持人而言,如果说健康意识是其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那么服务意识则是其在实现传播目的过程中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因为让观众接收有益的健康信息,为观众答疑解惑,让观众知晓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并形成健康行为,是主持人的职责所在。
(一)服务意识的第一层含义,是要做到“心态上的平等”
健康节目主持人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流利的谈吐是服务观众的工具,而不是居高临下“掉书袋”的资本;要将自己放到观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最方便观众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表达。观众普遍存在“求近心理”,主持人越能够在心理上贴近观众的需求,观众就越愿意倾听他的讲述。不妨在开口前先问问自己:“这样说观众能听懂吗?”“这是不是现在观众最想知道的东西?”“有没有生活中的事物可以用来打个比方?”专家在阐述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提到医学术语,这是他们专业性的体现,但这些术语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可能会带来深奥难懂的感觉。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在不损害准确性的前提下,站在观众的角度,用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常见的事物,将老百姓不容易理解的医学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节目现场专家提到“乳糖不耐适”,我看到观众的眼神有些茫然,就举了个常见的例子:“有的人从小一喝牛奶就会胀气甚至拉肚子,把牛奶一停就好了,大家想想,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们这毛病就叫做乳糖不耐适”,“哦!”观众席传来恍然大悟的感叹,我知道大家现在听懂了。只要主持人能够摆正心态,设身处地地替观众着想,就能及时准确地察觉观众的疑惑,发现他们的需求,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的放矢”。
(二)服务意识的第二层含义体现在语言上,即要使用具有时代感而非娱乐化的语言
语言的时代感来自主持人对事物的观察、对热点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感悟,生动而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无疑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表达。比如:“血糖太高了不行,可是您这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也不行啊!”“给大家尝尝刚才胡教授教的黄芪补气茶,多喝两杯,一会儿录完节目您从演播厅一路走回番禺的家都不觉得累。”轻松却不低俗的玩笑,让观众在欢笑中接受了劝告、记住了知识点。但是受某些综艺娱乐节目的影响,有时在健康节目中会听到主持人说出夸张的描述和过于煽情的表达,比如为了营造神秘气氛,刻意用惊悚的语气说:“如果你有这些症状,那么这种恐怖的疾病也许就要找上你了!”等等不恰当的表述,生生把原本应该温馨融洽的“健康节目”做成了“疾病节目”。语言固然要追求生动,但在健康节目中,过度娱乐化的语言会损害主持人的语言面貌,从而导致节目的低俗和庸俗化,削弱节目的传播效果。要让语言做到具有时代感而非娱乐化,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能够形成,个中尺度的把握正是健康节目主持人要长期学习和修炼的目标。
(三)服务意识的第三层含义,是不可或缺的人文关怀
随着健康节目的蓬勃发展,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持人和专家照本宣科地宣传健康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如果想让健康节目内涵更加丰富、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主持人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在录制现场可以将主持人和专家进行角色分工,专家负责“晓之以理”,主持人负责“动之以情”,一冷一热配合默契常常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节目的现场问诊中,一位老年嘉宾郑伯被诊断为高血压,专家建议他吃药,却被固执的郑伯顶了回来:“是药三分毒,而且我一直身体都挺好,能吃能睡,说明高血压没什么要紧!”无论专家如何讲解高血压的危害,郑伯就是不为所动。我本来在他身边帮忙测血压,眼看现场气氛陷入尴尬,连忙蹲下身拉住他的手,将他当成自己家的长辈说:“郑伯,教授刚才说了那么多高血压的危害,就算你不担心自己,也要想想孩子和家人吧?你不吃药,万一出点事,他们多难受啊,你不想孩子一边上着班还要一边担心你的血压吧?咱们这么多人都关心着你呢,你就听我们一句劝好吗?”听了我的话,郑伯像个孩子一样点了点头。当时我的体态并不优雅(蹲着),辞藻也不华丽,之所以能够说服郑伯,也许就得益于我说话时心中真切的关怀。我想电视机前也许坐着许多像郑伯一样的老年人,他们是健康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节目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努力使观众通过收看节目获得健康的知识与信息,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感动,这是健康节目存在的意义,也是主持人的职责所在。
三、主人意识
除了健康意识和服务意识,主持人要想更好地融入节目、找准自己在节目中的定位,还必须树立主人意识,也就是要参与节目的整体策划工作。如果将节目的制作比作一场接力赛跑,主持人就是那最重要的“最后一棒”,主持人在录制现场的发挥就像是带着接力棒做最后的冲刺,直接决定了节目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然而主持人的现场表现绝不能只靠临场的“灵光一闪”,而是要有充分的准备,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准备工作就是参与节目的整体策划。
每年3月24日“世界结核病日”,《健康有道》都会策划录制一期预防结核病的特别节目在当天播出。我从2月底第一次选题会就全程参与,与编导一起收集关于结核病的最新数据、在中国特别是广东的发病情况和特点,与专家讨论节目框架、设计话题,甚至一起联系到一位已痊愈病人,提前沟通打消她的疑虑,将她请到现场分享求医经历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结核病的防治现状、防治方法、知识普及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知,这些前期工作为我在节目录制中及时提出观众最想知道的问题、将观众最应该知道的结核病知识的关键点进行准确的传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参与策划是主持人上台前重要的准备步骤,这一步骤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主持人对编导意图理解的偏差,进而导致对场上谈话内容和节奏把握的失当,某些节目中主持人出现的语言空洞甚至在采访中无话可说的情况,就与前期策划工作介入不足、对节目内容和目的理解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节目主持人树立“主人意识”,就像把节目当成自己的家、像“主人”打理房前屋后一样主动参与策划工作,对“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琐事”了然于心,对“客人”的需求、性格体贴入微,才能在主持时就像在家里招呼客人一样周到妥帖、游刃有余。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这三种意识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互相关联、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健康意识的树立能够激励主持人加强自身业务和健康知识的学习,向“专家型”主持人转变,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之所以提出在知识水平上成为“专家”是为了更准确、更科学地传播健康知识,并不代表在思维方式上也以“专家”自居;树立服务意识则能够帮助主持人摆正心态,时刻认清自己与观众之间的平等关系,用更加亲切温和的形象和态度与观众良好地互动;主人意识则可以帮助主持人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更好地融入节目,实现节目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佳化。近几年来,电视健康节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节目形式更加多样、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互动性也越来越强,精品化的电视健康节目不断涌现。在健康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话题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需要紧跟节目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健康意识、服务意识、主人意识的树立,也许能够成为健康节目主持人前进的动力和探索的基石,帮助主持人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打造电视健康节目精品,让节目更加深刻、更加精致、更加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