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民族新闻舆论工作的转型与创新
——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2018-04-02张依欢刘志武翟星渊

视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蒙医蒙药蒙古

□ 张依欢 刘志武 翟星渊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面对媒体融合趋势的迅猛发展,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开始尝试媒介融合、资源整合、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省市级媒体的转型创新尝试,为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这样的县级地方民族新闻舆论工作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蓝本和具体的变革路径。

一、转型发展: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由之路

2003年,我国开始由“四级办报办台”逐步改为“三级办报办台”,除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外的绝大多数县级媒体均被裁撤。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报社和县广播电视台得以保留下来。事实证明,民族自治地区的广播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在信息传播、新闻宣传、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等诸多方面仍发挥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如此,在受众分流日趋严重、发展远景极其有限、媒体融合“黑云压城”的状况下,地方民族新闻舆论工作仍面临着极大困扰,转型发展已成为摆在各地方民族新闻舆论工作者面前的不二选择。

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报社的《蒙古贞日报》为例,在新媒体浪潮中,其数字化内容的产出率曾经几乎为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也未曾及时开通。近几年,《蒙古贞日报》沉着面对数字传播力、影响力不足的这一境况,全体报社员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畏艰难,勇担重任,努力开创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局面,先后推出了新闻网站和数字版等适应时代需求的融媒体产品。

《蒙古贞日报》数字版在2014年9月正式上线,将党报的声音传播于互联网,有效促进了报网一体化发展。①面对既有的成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报社的新闻工作者继续前进,稳步推进报网互动,不断积极探索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的盈利模式。

近年来,《蒙古贞日报》与兄弟媒体开展广泛的合作,与省市级的传媒行业协会充分开展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媒体转型“桥头堡”的作用。《蒙古贞日报》以全县的新闻舆论工作稳步推进为契机,不断对接中央、省市级报业优质资源。

全县新闻舆论工作机构始终坚持在发展中探索,不断赴兄弟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吸取媒体融合可借鉴的经验,以合作、联合的形式,进一步优化县级媒体优势力量,进而探求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组织机构变革新模式。

二、创新发展: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新闻舆论工作的常胜之道

近年来,“两微一端”的布局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传统媒体的流量入口。中央厨房式的采编协作形式方兴未艾;Html5、动新闻等新兴的媒体技术正日益成为媒体抢占的技术高地。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以建立传媒中心为标志的地市级媒体改革正迅速推进。在这种形势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工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打开突破口:

(一)从根本上打破县级两家媒体块状分布、运行的旧有格局,整合全县现有各类媒介资源,从人员调度、内容安排、发布统筹的角度,成立新闻中心。在全县的范围内,建立县域采编一体化分发平台,逐步优化,统一编辑、记者等重要的采编力量,进而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媒体运行的“中央厨房”样本。

也就是说,新成立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闻中心要将“中央厨房”的调度、内容分发制度作为采编的中枢神经与媒体运作的核心,在发挥信息沟通、力量调度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媒体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二)大力深化、细化采编人员考核制度。在保证采编人员基本收入的基础上,让采编人员俯下身子抓落实,进而以绩效考核来正面激励采编人员的积极性。

(三)针对不同部门、类型的采编人员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分析各种工种的特点,分门别类制定管理章程,进一步推进人尽其用,让采编人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四)详细化、分类化有计划地推进媒体融合的变革。针对所有的采编资源配置、人员分工都要充分发挥能者多劳的优势,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让员工在你追我赶中切实提高采编人员队伍的水平。

三、特色发展: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要义

一直以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以宣传、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不断发掘探索其内部的文化系统,发扬、解构其深层次的“蒙古贞”民族文化积淀。时间为证,较为厚重的文化积淀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当地媒体的融合变革、由网下到网上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条件。

当地仅有的两家主流媒体《蒙古贞日报》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面对的是读者、观众日益下滑,广告投放、收入日渐减少的境况。两家媒体在加速新媒体发展进程的同时,始终坚持“网上”“网下”同步发声,立足蒙古贞地域文化这个独特的宣传视域,牢牢巩固本地区受众的文化自信,以此为基础,借助网络,面向外围逐步推广蒙古贞文化,走出了一条特色较为鲜明的党媒发声之路,树立了较高的业界口碑。

以《蒙古贞日报》为例,该报在办报过程中力求突出其民族特色,近年来依次开办了“民族教育”“民族团结”“民族·好来宝”“敖包文化”“蒙医蒙药”“民族工作经验”等数个旗帜鲜明、民族特色浓厚的报纸专栏②,并在实体报纸的基础上,直面新媒体的挑战,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开办、承办、自办了“蒙古贞日报”“阜蒙县宣传”等8个面向全县的微信公众号。

以融合为契机,《蒙古贞日报》进一步优化其电子版,将原本单纯的报纸与网络、网站等新媒体产品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蒙古贞日报》的全媒体矩阵。

为了突出民族大团结、大繁荣的局面,促进“线上线下内容一体化”发展,《蒙古贞日报》在“民族团结”专栏中,用实际的报道事例,并通过开辟特别版面的形式系统讲述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工作条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中央国家机关的民族文件的核心要义,以人物化的报道案例,着重介绍、报道了少数民族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着重报道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民族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学习蒙汉双语的典型,数篇文章在刊登到《蒙古贞日报》微信公众号后,引发了朋友圈的大量转载。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和谐共处。

为了进一步激发蒙汉民族学习双语的热情,促进新时代民族大团结、大融合,《蒙古贞日报》特开设“民族教育文化”专栏。自2012年10月起,《蒙古贞日报》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工作委员会合作开办该专栏以来,刊登了大量蒙汉双语的稿件,为民族团结做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③

为了进一步发扬蒙医蒙药的精粹,扩大蒙医蒙药的对外知名度,稳固蒙医蒙药的本地品牌占有率,《蒙古贞日报》开设了“蒙医蒙药”专栏。“蒙医蒙药”专栏的传播对象是独特的,辽宁唯一的蒙医研究院和全国第一个蒙药厂都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自栏目开办以来,栏目记者有计划地采访报道了蒙药研究所专家治疗“血癌”等一大批疑难杂症,妙手回春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蒙医蒙药在外界的知名度。数篇相关文章被辽宁省内的网站转载,极大地提高了报纸、栏目的知名度。

今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仍将以转型、创新发展为契机,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不断激发县域媒体活力,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供给侧改革;④在坚持党管媒体的语境下,破除束缚县级媒体转型创新的媒介经营体制、机制和发展观念,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构筑适应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本地市场的运营机制,建立适应于新媒体发展的内容创作、技术应用、人才管理的体系,进而为做好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新闻舆论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肖泽伟.突出民族特色彰显地域特点——《蒙古贞日报》以“小报特办”坚守内容品质[J].中国地市报人,2017(5):31-32.

②吴清海.突出民族特色 办好《蒙古贞日报》[J].中国报业,2013(1):46-47.

③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58.

④肖泽伟.开门办报如何开好门——浅谈县级党报践行群众路线[J].记者摇篮,2015(4):15-16.

猜你喜欢

蒙医蒙药蒙古
蒙古靴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蒙药治疗产后尿储留
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在蒙药中应用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