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质性研究理论发展沿革
——基于“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会议综述”的分析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质性案例文献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一、引言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运用逐渐增多。在中国期刊网以质性研究为主题词对2003到2007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粗略检索,获得的文章数量分别为5,24,25,33和49,呈逐年递增趋势。尽管我国社会科学界接触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时间并不长,但已在不少领域(如管理学、教育学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只是或多或少地将质性研究作为一件现成的工具来加以使用,对质性研究本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体系的理论探讨却很少。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二、国内质性研究理论发展历程

目前,国内有关质性研究的文献鲜有关注经济管理领域的问题,更多的是集中于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张玉婷(2016)通过对学生教育投入不同的研究发现,学生投入的差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比于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易遭遇学业困境,他们学习主动性不足时也更易缺乏资源支持。曹娟等(2015)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同时存在且同等重要。本文试图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会议综述”的基础上,对质性研究的在国内目前的发展现状予以阐述。

(一)质性研究设计与写作的若干策略

针对如何开展案例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诀窍等国内学者关心的课题,Pratt和Garg分别分享了他们从事案例研究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文献阅读。两位学者都高度强调文献回顾的重要性,Pratt指出理论能够指导数据收集,提高结论的普适性。多案例研究专家Garg更是强调文献回顾是进行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回顾文献,研究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研究主题的已知和未知内容。(2)明确研究问题。Garg强调研究问题要明确清晰,这样才能更好的聚焦。研究者在这个阶段可以借鉴文献中的构念,但是不要有预设的研究假设(例如各构念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可能影响后续的数据再收集和分析。

(3)研究设计。Pratt指出这个阶段要决定采用单案例研究还是多案例研究,是针对单一分析单元的整体性研究(holistic)还是多分析单元的嵌入式研究(embedded)。(4)准备访谈提纲,做好数据收集准备。两位专家都强调要尽量扩大数据收集的途径,在确定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尽可能收集会议、邮件、公司视频和文档等档案资料,以及微博、媒体等外部资料进行补充。(5)进入访谈现场。Garg建议访谈者要灵活应对意料之外的、有趣数据。访谈结束后立即写下感想,包括与其他案例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从案例中看到的研究问题的潜在答案。(6)数据分析。Pratt指出研究者首先要确定被访者说了什么,对数据进行一级编码或者临时性编码(provisional codes);其次回到文献中,看看文献说了什么,在一级编码基础上做二级编码、主轴编码;然后再讲述理论和数据之间如何匹配的故事。(7)将研究发现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重点比较与远文献的相似处和与近文献的相异处。(8)研究贡献。Garg强调论文需要反复迭代,直到新发现的理论贡献已经非常少为止。

(二)质性研究的“术”与“道”的反思

通过分析统计检验的局限性来强调案例研究的意义,之后分别讨论当前国内管理案例研究在“术”与“道”两个层而存在的常见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前者主要涵盖论文规范性以及写作技巧,后者侧重如何做出理论贡献,特别强调了理论贡献的必要性和己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并说明案例研究的归纳逻辑和基本过程。Lee教授的报告题为《错把统计当严谨的北美商学研究:中国学者应该追随还是另辟蹊径》。他开门见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的学术研究中,中国的工商管理研究者应该采取怎样的研究策略?并且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对理论进行的统计检验可以是严谨的,但是这种严谨性可能仅限于统计检验本身,而无法保障理论本身或应用理论所做解释的严谨性。对统计检验的推崇导致工商管理研究尽管具有统计上的严谨性,但却与实践脱节。由于这些结论在统计上过于复杂使得企业管理者和MBA学生无法理解研究结论。过于依赖严谨的统计方法使得研究结论的影响非常有限,甚至会削弱相关的应用。

(三)案例选择与研究策略

案例选择对于案例研究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存在许多误区。介绍有趣的案例研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然后给出案列研究的一些策略,最后总结当前国内案例研究的进步和不足,以及如何做出理论贡献。有趣的案例一般具备以下特征:(1)案例所展示的结果出乎意料或者说是反直觉的;(2)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该案例或认为该案例不可能存在;(3)能够为以往没有研究过的现象提供启示。案例仅仅是反直觉是并不够的,还要能够弥补理论上的缺口。这样的案例往往是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或是认为不太可能存在的现象。例如,战略研究认为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很难在股票市场上取得非常好的表现。但是澳大利亚的作为实施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从1984年起在该国股票市场的表现一直是一枝独秀。既然理论没有预测到这种现象,如果对丰富的案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很有可能产生独创的想法和启发性的结论。特别是当对于某一现象,理论的解释有局限性时,对丰富翔实的案例数据进行分析和演绎,是发现新理论的开始。

综上所述,能够给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往往具备一个或多个上述标准。而在中国当前特殊的环境下,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在西方工业组织中发展出来的理论并不一定能够解释中国的现象。因此,如果国内学者能用上述3条标准去寻找案例,研究会更有趣。

(四)质性研究的理论构建

案例研究的目标是构建理论(Eisenhardt,1989),所构建的理论是由构念及其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命题、以及命题背后的理论依据这3个要素组成;构念和关系必需来源于数据。正因为案例研究扎根于数据,案例作为数据的载体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需要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情境,并对特定的情境进行充分的描述。案例研究需要深度沉浸于现象之中,是一个从数据到理论的归纳过程,因而有其适用范围。对于案例研究,研究问题是一个开放的或者别人暂未涉及的问题。刚开始时,应该有一个较为开放的主题,并在进入企业和阅读文献后逐步打磨,使之聚焦。此外,提出研究问题时需考虑其目的:要么构建新的理论,要么对已有理论进行深化。

1.案例研究的一般适用范畴

案例研究的目标是构建理论所构建的理论是由构念及其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命题、以及命题背后的理论依据这三个要素组成;构念和关系必需来源于数据。正因为案例研究扎根于数据,案例作为数据的载体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需要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情境,并对特定的情境进行充分的描述。案例研究需要深度沉浸于现象之中,是一个从数据到理论的归纳过程,因而有其适用范围(Eisenhardt,2016)。

2.单案例、多案例、双案例以及嵌入式案例研究的适用范畴

每种案例研究都对应特定的使用范畴。单案例强调故事性,多案例强调构建简约与普适的理论,双案例强调案例的匹配性,嵌入式案例强调单个案例中多个层面分析的整合。Eisenhardt(2016)总结了各种案例研究设计的适用条件与优劣势。这几种研究设计也涉及理论抽样的问题。

3.案例研究适用性的新见解

案例研究也可以构建理论解读新兴理论情境—例如中国的管理情境。此外,案例研究也可以使用新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来源,例如社交网络平台和博客等。最后,案例研究不仅重视新理论构建也注重理论深化(Theoretical Elahoration),《美国管理学会学报》最佳论文集萃(第二辑)中的几篇近年的获奖案例研究都是理论深化型的。

三、结论与回顾

十年案例论坛见证了我国管理案例研究的进展。“千锤百炼方精彩,精益求精显匠心”,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方法论的学习并关注中国特有的管理现象,多些耐心,继续坚持,本土管理案例研究一定能尽早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跨越,构建出高质量的管理理论。当前中国依然处于高速发展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管理实践中有很多新的现象涌现,这为案例和质性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已有学者探讨过质性研究兴起的社会科学背景,认为质性研究吸取了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养分,因此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但仅仅发现了孕育质性研究的母体学科是不够的。

目前有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应当很好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是一条可能的发展途径,但应当谨慎视之。毕竟,两种研究在哲学观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当然,我们不妨双管齐下,既在哲学层面上促进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又在研究实践中尝试综合运用。质性研究的发展前途并不取决于它与量化研究“斗争”的结果是输还是赢,毋庸置疑,在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质性研究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我们有必要努力地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一种不可替代性。质性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可能还有助于增强中国学者在国际社会科学界的话语权。

[1]Garg,S.Case Study Projects:From Building a New Theory to Developing a Ncw Research Program.(第十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6)”专题工作坊).

[2]Pratt,M.Fitting Oval Pegs Into Round Holes:Tensions in Evaluating and Publish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op-Tier North American Journal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8,11(3):481-509.

[3]Eiscnhardt,K.M.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第十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6)”主题报告).

[4]卫田:《案例研究的论文写作和理论构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5)工作坊报告,2015年.

[5]陈雪琼.中国高星级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6]徐建.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6-10.

[7]张玉婷.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高等教育经验-基于学生投入理论的质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6(06):88-93.

[8]曹娟,安芹,陈浩.ERG理论视角下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质性研究[M].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02):343-345.

[9]苏芳,黄江明.质性研究设计与写作的若干策略—“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2)”会议综述[J].管理世界,2013(02):136-140.

猜你喜欢

质性案例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