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4-02熊政力江

社科纵横 2018年9期
关键词:甘肃省网络安全信息化

熊政力江 娜

(1.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甘肃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要求,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设备集中采购、两平台建设等相关信息化举措、体系指标走在了全国前列,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融合不断深化,为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新时期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长远问题上定责定调,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格局。同时,成立了信息化咨询专家组,为信息化提供支持。

(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提升和改善。自2015年以来,甘肃省共投入21.4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其中,省级集中采购共计5亿元,各市(州)、县区分散采购共计16.4亿元。目前,甘肃省学校网络接入率为87.50%(全国为89.99%),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0个百分点;多媒体教室的比例为83.54%(全国为82.66%),比十二五末提高了50%。近三年实施的“利用‘改薄资金’集中采购‘班班通’项目”,基本解决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问题。为8000余所中小学校集中采购配备了40260套设备,为1600多所学校接通了互联网络。集中购买了教学软件和数字资源,除了为每个教室按照教材版本、学科、年级配备200G的本地资源外,还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5家资源提供商(科大讯飞、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敏特英语)的教学资源账号。账号服务期是5年,服务期内,资源内容保持不断更新。项目为每一所学校培训了至少一名“班班通”技术骨干,为每所项目学校培训2名骨干教师,同时要求骨干教师要开展校本培训。

(三)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初具规模。按照“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及B类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建成安全、高效、节能、功能齐全的教育云数据中心。承载着全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宣传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满足国家及省级信息系统的部署环境需求和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借助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以活动促应用,以项目抓典型,坚持应用驱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是搭建了“甘肃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培训平台”,借助“国培计划”对我省教师进行了网络培训。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COP项目”、“爱普生·多媒体爱心课堂”项目等一系列的国际国内项目,改善和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项目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二是积极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按照“人人网上晒课、层层评优推课”的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个性化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基础性资源系统开发、个性化资源万众开发的教学资源开发新格局,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三是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等比赛,参赛的师生累计7万人次,极大地推动了基层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在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并得到认可。

创建了移动学习的本土品牌——“甘肃教师学苑”。通过微信订阅的方式开展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探索出了“互联网+移动端”的学习模式,把互联网的定点学习和用手机、pad等终端移动学习的方式结合起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要求。让老师在网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文素养,培养了专业能力。从2014年至今,通过甘肃教师学苑在线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对甘肃省30万基础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有效提升的我省教师的人文素养。

(五)“两平台”工作成效显著。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临泽县试点应用。张掖市临泽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地区之后,在全县91所中小学(高中1所、初中3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75个)全面开展试点。目前,全县中小学学校空间、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和三年级以上学生空间开通率均达到100%,家长空间开通率80%。试点在甘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建成。该平台是全国首批建设使用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国23个自建平台的省份之一。平台目前拥有1000G以上的教学资源,可以免费向全省中小学提供服务。购买了移动、联通、电信、科大讯飞等的教学资源。教学助手、虚拟实验室、备课工具等教学应用深受学生欢迎。

教育管理平台逐步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建设模式,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了6项国家核心系统部署(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系统)。能够为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事业统计、日程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完成了5项省级特色系统(甘肃省教育综合数据监测系统、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管理系统、教育厅OA系统、甘肃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报考登记服务管理系统、甘肃省教育科研管理系统)的部署。

二、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没有深刻认识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作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

(二)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各主体的责任须进一步厘清,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仍须完善,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还处在探索阶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普遍需要提升。

(三)信息化建设应用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有的地区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并尝试融合创新,而有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未完成。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边远、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偏低;管理信息化在教育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四)“两平台”建设与保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对“两平台”的建设思路是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模式来设计的。甘肃省“两平台”建设保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阻碍了对全省资源应用和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挥。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投入。

(五)网络安全意识、保障和服务能力尚需加强。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意识到,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传播不仅涉及教育安全,还涉及国家安全。学校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各级教育机构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持续投入不够,缺少网络安全专项,网络安全方面技术人才欠缺,需进一步引进和增加;网络安全管理机制需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服务和应急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六)网络带宽制约信息化发展。目前,甘肃省还有1000多所的教学点还没有接入互联网络,这些教学点因为地处偏远,无法走线,导致互联网不能接入到学校,同时已经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带宽尚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教育部目前正在舟曲进行卫星传输资源试点。如果试点成功,甘肃省这些未接入宽带的学校将采用卫星的方式解决宽带问题。另外一方面,各地学校宽带资费偏高,“提速降费”不充分。

(七)职业教育信息化尚没有纳入统一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相应的信息主管及决策部门,没有纳入甘肃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范畴。缺少统一的指导,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纳入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范畴整体推进。

(八)高等教育信息化统筹能力不强,各自为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甘肃省高校信息化没有进行统筹,资源建设各自为战现象严重,各校都在建设本校的MOOC平台,但无法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加强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指导,结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以智慧教育建设为核心,统筹基础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信息化等,以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项目为基础,实施“四大工程”(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工程、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保障工程),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一)实施好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为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精神和发挥教育脱贫在“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甘肃省教育厅与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按照《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积极发挥金融助力教育脱贫作用的要求签订了相关协议,经过总体规划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通过对深度贫困县区的投入倾斜,以信息化助力消除深度贫困,做好智力扶贫。

(二)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实现教育信息化内涵发展。

1.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将未接通宽带网络的1300所教学点作为重点,依托电信运营企业,引入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光纤入校,有效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出口带宽。同时同教育部紧密联系,加快卫星解决宽带项目的试点工作(教育部在舟曲县试点),争取能够通过卫星为未联网的学校接入宽带。

2.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步伐。大力建设资源、管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教育平台、职业教育平台、高等教育mooc平台等),统筹基础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信息化等,建设集中统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涵盖课堂教学、教师研修、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测、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校园生活、体质监测、心理监测、图书借阅、学生成长等内容。

3.加大力度建设资源平台。补充购置覆盖全省的幼教类资源,供全省幼儿园免费使用。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高等教育MOOC平台。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平台能够满足教师备课、上课、组卷、考试、综合素质评测,教学类资源和学习类资源较为充分,学科工具丰富。

4.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实施好“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项目建设。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临夏州、甘南州和庆阳市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在西北师大附中选择高一数学、英语两门课程进行实时直播,逐步推广到全学科直播。在高中学校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兰州十一中和兰州实验小学等名校的初中和小学等课程也进行远程直播教学,实现初中和小学的“异地同堂”教学。

5.深化“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促使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变。依托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使学生、教师全员注册、全员使用。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个人及机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校空间、教育机构空间、家长空间等)。实现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之间日常教学、管理、互动等功能。

6.促进少数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将资源提供给民族地区的学校师生免费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建设少数民族教育数字资源库、资源平台,开发双语数字教材、双语教学应用软件,推动民族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

7.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全省统一的职业教育基础平台。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和提高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动态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

8.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教育创新,建设全省MOOC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MOOC学习平台,大数据等的应用,实现省内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开展移动和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整体提升甘肃高校综合实力。

9.加快管理服务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服务。以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为基础,联合市县区域云中心,共同构建甘肃省教育云服务体系,为全省教育信息化提供云服务。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学校、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师生“一卡通”,实现精细化、即时化管理。指导全省学校升级、使用校务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快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按照“一县一策”、“压茬推进”的方针,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利用“国培”“省培”项目继续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完善教师培训研修平台,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模式,形成网上教师专业发展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与学习机制。

(四)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事件监测体制,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着力构建学校绿色安全屏障,在学校网络设施安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内容安全防护措施,探索建立安全绿色信息化环境的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猜你喜欢

甘肃省网络安全信息化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