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逻辑思维启蒙
2018-04-02
重要启事:
原创是我们的追求,优秀作者是我们的渴求。也许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与您取得联系,请您拨冗与我们联系,以便致以稿酬。
读者信箱:
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将您关于教育的每一点想法发送至the_educator@126.com。
读者QQ群:127797148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母亲,我对孩子的期待就一个:幸福。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人生幸福的能力。
生活不是教科书,它太丰富,变幻莫测,需要足够的理性与生活相处,甚至是与生活妥协,才能得到幸福。而理性,在我看来就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
一般课堂教育是通过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在考试中找到标准答案,这是一种单向的收敛思维训练过程。学习“硬知识”,或许行之有效,但对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我更愿意在我的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软知识”。
2018年高考作文题引入了“幸存者的偏差”一词(《新教育家》07期有报道),这个二战时的故事,我曾在数学课上和孩子们讨论过。六年级的孩子对这种逻辑思考非常热情,了解逻辑常识,避免逻辑陷阱,它不同于数学题的直线推理,它更丰富有趣,出人意料。
我们在数学课上,还讨论过“老农白菜烂在地里,志愿者网上爱心销售”的事件。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爱心:好在有人帮忙。进而讨论“为什么会烂在地里”,可能是种白菜的人太多了。有孩子提到:那会不会因为白菜最终卖完了,老农明年又继续种白菜呢?又造成供大于求呢?又有孩子说道:因为别人都觉得供大于求,所以都不种了,反而明年又很好卖呢?还有孩子提出:不要只种白菜,再种些其他农作物,保险一些。在热烈的讨论中,他们明白了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多角度的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在现有的教育中,老师、家长们已经是争分夺秒地督促孩子做题,这种自由思考思辨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而这种思辨能力,恰好是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
记得儿子四岁的时候,好奇水龙头里的水从哪里来。我带他从水龙头到水管,到屋外的水管,到楼下的水管,直到找到水表,再告诉他城市的地下,还埋着许多个大水管,通到自来水厂,自来水厂的水又从湘江河边吸取。其实这就是一个逆推的过程,让孩子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了解世间事物有着许多看不见的联系。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做了逻辑思维的启蒙。
与其教小孩子多认一些字,多记得几个单词,还不如留一点时间出来,带着孩子们去观察这个世界,陪他们理解万事万物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才能具有人生智慧,能看清人生的本质,达到人生幸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