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本课堂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8-04-02赖菊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文思维语文

赖菊香

(福州市晋安区第四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11)

晋安区第四中心小学作为教改实验学校之一,通过教师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进修学习,以及四附小名师团队来校指导,学校逐渐形成自己的教改理念,即打造生本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发展。

一、理念先导,把握方向

为儿童未来而教、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是学校教改的方向。把握这一核心理念,保证教改不偏离方向,使教与改真正变得富有意义。学校通过研究探索三种学习模式,即蔡塘的学习模式、四附小的学习共同体与徐州的“学讲课堂”,发现三者具有相似之处,即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地位慢慢弱化,以生为本、以学为重、因学而教,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三种学习模式都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学习的困惑,然后与同伴交流。或是二人一组,或是四人一组,同学之间的学习关系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以此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历程。这样的课堂学习是有挑战性的,不再是过去以师为主、以教为主的课堂。学生变得会思考、会表达、会倾听、会交流,实现了学教翻转,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二、实践为路,且思且行

1.设计问题,增强挑战性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材特点、重难点、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主问题,让主问题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精心考量,以语文学科为例,每个单元有单元导读以及精读与略读课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发现文本的核心要义,提出具有统领性质的问题,以整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入系统的思考。可以文章题目来设计问题,可紧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来设计问题,可根据文路和学路来设计问题等。例如学校林老师执教三年级略读课《好汉查理》时,提出一个具有学习挑战性的主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划出描写相关人物的语句,并认真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自学,再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一定获益匪浅。教师一定要善于设计课堂提问,做到精简、精炼,兼顾不同的认知层次,提出指向高层次思维水平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批判思维、创意思维能力。

2.还学于生,坚持自主性

在主问题的导读下,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划一划、圈一圈,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亲历自学的过程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这才是让学习真正地发生。这样比教师给予现成的答案更加有价值,久而久之,学生将形成自己的学习力。例如学校何老师执教一年级课文《小猴子下山》时,在课堂伊始,教师激趣导入,让学生三读课文(轻声自由读、同桌轮读、挑战接龙读)。在此基础上发现文中的三组词,读词了解小猴子下山去了哪里,看到啥?做什么?梳理全文,对故事有印象,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密,学习动词,创编故事。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晋四小的课堂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3.互助共享,凸显合作性

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是有温度的,让人暖心的,当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两两合作或四人小组合作时,这样的画面会促进同伴间平等、合作、互助氛围的形成。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互相补充,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同伴间的倾听能力,让后进生不再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回到小组中来,回到团队中来。在班级中长期进行这样合作的训练,让学生做到会组织、会交流、会帮助、会评价,让课堂学习变得温暖,变得柔软。让学生大胆说出“我不会”,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而帮助他人的学生也能够更具有合作能力,更乐于助人,使人性焕发出光芒。

例如黄老师执教三年级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时,先聚焦人物对话,关注少年和“我”之间初次见面和再次相遇时的两次对话。学生自读自悟,做好批注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少年对中国的了解与热爱,以及善解人意、心灵手巧、质朴、善良等美好的品格。接着聚焦第10自然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或者疑问,深入感受少年的用心、执着、感恩……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人物形象印入脑海。学生进行充分的深度思考,在学习中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教师把整个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把目光集中在学生身上,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观察学生合作讨论的情况,使用柔软而富有启发的话语引导学生,如“与同伴交流一下,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能不能给你带来启发?”等,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精彩的发言,让听者品味到这才是灵动而充满智慧的真正的语文课。

4.拓展延伸,强化综合性

在解决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主问题之后,学生已经获得一种学习的方法,或者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答案。带上学习收获的成功与体验,适当再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设计思维的高度与宽度,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想象力。例如林老师执教《好汉查理》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笔,她设计了一道题:“杰西走后,查理是怎么做的?镇上的人们又是怎样说的?”这是一道有跳跃性的题目,既是想象题,又是训练写作题,允许学生有自己个性的思维,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活跃。每篇课文学习之后,都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训练思维与写作能力。再如学校刘老师执教五年级课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之后,设计了一道题:“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写一写‘我有一个 的父母亲。’”这道拓展题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有兴趣点,有具体感受,并且是写生活中最熟悉的父母。学生有话可说,心中有素材,自然能激发起学习热情与写作欲望。此外,教师每学年可根据不同学段给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做到低、中、高年级各有侧重点。久而久之,学生爱上阅读,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教改看似艰难,实质却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改变观念,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放下身架,走近学生;课前用心解读教材,把握重点,认真备好课;课后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大胆想象,加强有效学习,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