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补助新准则下我国矿产企业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2018-04-02岳佳彬

市场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矿业矿产营业

◇岳佳彬

一、解读政府补助新准则

新的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于2017年颁布,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而不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同时,其他收益与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合计确认为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则是在利润总额项目中。这一变动在账务处理方面、在会计原理的理解上是易懂的,换言之,在实际账务的处理过程中是能够广泛被运用的。这一新准则潜在的影响是极大的,能够上升至企业决策的战略高度。一方面,政府补助新准则在企业信息的披露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披露全面性、透明性提高。另一方面,在多步式利润表中,由于新的处理方法,使得利润的结构和大小发生变化,不仅影响相关财务指标,同时还影响业绩考评。我们要明白,这些变化是基于会计原理,它符合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原则,变化之后的指标也更加客观合理。

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相比,尽管市场自由度在不断提高,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依然是强有力的无形的手,对整个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政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政府扶持某一产业或者确定某些产业的重要经济战略地位时,处于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无论在技术层面,或者是管理层面。最好的证明就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腾飞。随着战略转型,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显而易见,我国20世纪的重工业突飞猛进,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在能源的提供与资源基地的建设上有了卓越成果,但是国家的战略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时,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发展便相对滞缓,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时,这些地区更面临了发展的瓶颈与结构转型的时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的实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贴、重点项目扶持计划、政府免息等都是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用到的政策手段。也就是说政府补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常见的。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盈利都是重要的。以上所叙述,是大环境下政府补助的经常性,而政府补助金额往往是巨大的。金额的巨大是相对的,但是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的经济性质扶持,如果于企业是杯水车薪,则对市场的把控是失灵的。相关部门在补助金额的制定上,对于企业是具有诱惑性的,所以金额巨大,政府补助的形式往往与企业的性质联系,补助方式或途径又与企业的产品、产值、相关指标有关,补助的时间跨度较大且持续,一般而言,大多是跨越几个会计年度,几乎每期都有。比如,在汽车制造行业,政府对于绿色环保产品的补贴是每辆汽车给予一定金额,汽车是企业的产品,若生产100台汽车,政府补贴也是以100台作为补助的基数。矿产企业的排污合格达到指标,政府补贴大多按照每月发放或者排放的总立方米为基数进行补助。这便体现了政府补助的金额巨大(重要性)、相关性、持续性。

政府补助的经常性、持续性、重要性、相关性决定了其通过营业外收入的不合理性,当然排除无关的、非经营性质的政府补助。新准则计入其他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一部分是更加客观合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准则的颁布比较企业的实际发展环境与情况是滞后的。

二、政府补助新准则下的矿业企业会计问题

政府补助的对象是企业,那么政府补助的确认与企业的性质有无关系呢?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时,当企业为私营企业时,是否会出现较大差异呢?问题来源于政府补助获得的难易程度,和“政府补助”是否真的是政府补助。单纯认为政府给予企业一笔专用款便认定为政府补助的方法是有失公允的,在判定是否为政府补助的最重要依据就是取得相关证明。取得相关证明的重要性关乎资金款项的分类、关乎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审计的过程中,作为审计证据而言,政府补助如果不能够界定清楚,可能成为企业盈余操控的灰色地带。尽管可能不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但企业有可能将非经营性质的补助也通过其他收益核算,使得企业的毛利增多。

我国矿业产业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以煤炭、石油等能源支柱性的经济结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悄然改变。但是我国的矿业企业成熟的工业流程以及庞大的规模使其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能够迅速反应。同时,较为僵化而缺乏活力的矿产能源企业的管理机制导致产生的常年未能痊愈的企业顽疾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无形的桎梏。我国的矿业企业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在新时代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方针下,粗放式的矿业企业的发展方式举步维艰,大部分矿业企业盈利较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这些企业的业绩考核使得企业在账务处理方面、在业绩考核方面增加了压力。本身披露不够透明的矿产企业,在不温不火的经济态势下,潜在的管理风险与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来讲到达了一个临界值。政府部门也意识到我国矿产企业的艰难境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毫无例外在促进矿产企业的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新工艺、排污指标的字眼出现在政府的文件规章和政策中。政府补助在矿产企业的转型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少数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矿产企业,政府补助甚至成为整个企业运转的主要收益来源。将政府补助放入其他收益并且进行披露对于国资委对企业的考核意义非凡,能够有效识别僵尸企业,也有助于其他企业活血化瘀,更有助于政府资源与资金的高效合理配置。

三、关于矿业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本文结合矿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将浅谈政府补助新准则下的企业披露问题、审计问题和相关的绩效考核问题。我国的矿产企业具有特殊性、在许多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不同于普通的企业,整个生产周期往往横跨会计年度,并且会计核算具有复杂性,成本的确认、价格的制定等都有不确定性。行业有垄断性,在相关会计核算的研究上不够深入。煤炭、石油是主导矿产企业,铜等有色金属种类也是丰富多样。近些年我国的矿产企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当前形势下,开发成本不断增高,环境保护相关的资金投入与支出不断增长。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矿产企业的产品需求也随之减少,政府在推动矿采企业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在政府补贴方面积极投入大量的资金。原因之一是矿产企业本身多为国有持股企业,长期的亏损会使得整个矿产企业恶性循环,对我国的产业链条造成沉重打击,加剧市场风险。原因之二是矿业企业改革处于我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我国矿业企业在资源的利用率上远远不及西方发达水平。重视产出到重视技术的转变要求国家的更多投入。原因之三是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国的矿产企业逐渐走出去,与广大的中亚、非洲、南美洲等矿产储量较高的国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我国作为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以加工为手段,技术为支撑实现互惠共赢。政府补助的投入对于部分矿业企业的发展如一剂猛药,解决了技术研发的资金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配合了国家的战略布局。对于有些企业而言,则是一剂中药,在企业之后一段时期内保持正常的运转与盈利,寻找市场机会,开拓市场新局面。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则是“续命丸”,这些企业自身已经存在许多问题,应当退出市场,但是企业仍然占用政府补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建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成为矿产企业改革的掣肘。所以政府补助放入营业外收入的不合理性凸显。

政府补助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密切关联时,计入其他收益,作为过渡性账户,可以理解为成品销售的收入,正是因为企业产品才产生的这笔收益。不直接计入营业收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披露问题,政府补助在性质与金额上都超出重要性水平。应该单独设置科目核算,正如应付职工薪酬的归集环节,人工薪酬在性质上便很重要,不能和其他费用一样,直接计入期间费用、生产成本。政府补助则是异曲同工。一方面,能够考核这笔其他收益在营业利润中的占比,进一步考核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的作用大小,尤其是在政策性较强的经济环境中的企业状况。作为反馈指标也对相关部门之后的预算制定、扶持力度有着参考意义,有利于研究政府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的相关程度。如果设定标准水平,假设当政府补助在企业的营业利润超过50%,意味着企业产品自身的收入情况便不是非常乐观。比例更大者极有可能就是僵尸型企业。当政府补助不通过其他收益核算而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时,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的意义便被弱化。因为营业外收入与日常经营无关,大多数情况下是利得,比如资产处置、债务重组、捐赠收入。这些因为不经常发生,便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不被作为参考依据,因为营业外收入的性质决定其参考价值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具有相关性。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将在短期内加强,行政干预下的市场经济随着国家战略侧重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矿业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其能够区分于其他企业的披露问题,政府补助新规将使我国矿业企业的披露内容更加规范合理,更能够公允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猜你喜欢

矿业矿产营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