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授之以渔”,学员收获满满

2018-04-02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检察工作检察院

新闻写作的章法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检察院 包婧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几天的培训,让我对新闻写作的章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是新闻写作的站位要高。我们的新闻宣传,不是个人的写作秀,体现的是全院工作,展示的是检察机关的风貌,因而写作时,切入点可以小,但格局要大,要统筹布局,突出检察工作实效。当然,稿件质量也要高标准严要求。新闻写作也是一技,要出彩,“无他,唯手熟尔”。不断练习写作,持续打磨锤炼,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产出精品。

二是新闻写作的定位要准。我们宣传的是检察机关,通过报道检察工作范围和程序,让检察职能为大众知晓。我们还要明确自己的受众对象。宣传是面向群众的,要接地气。因此,写稿时,要尽量用普通百姓能懂的语言,让他们明白检察院做的事,感受到检察工作专业到位,这才是有效宣传。

三是新闻写作的走位要活。我们总说新闻要客观中立,我之前误把平淡无奇与其画上等号。通过这次培训,看到很多成功的报道后,我才意识到个性的表达不仅可以与新闻客观中立并存,更可以增加文本的可读性,让其变得“有意思”。切入的角度也可以不一样。在翻看课前发放的《法治新闻传播》时,我看到了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案例的深入报道,很受启发。诚然,事情总有很多面,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许迥异,但只要深入思考,言之有理,都是可以的。

适应新要求 善用新媒体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检察院 周鹤鹏

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在具有深厚理论功底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各位老师精心指导下,我对做好检察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在新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基层检察机关宣传人员应及时转变陈旧的宣传观念,要用接地气的语言,讲好检察故事。要找到法言法语和网言网语的最佳结合点,增加检察宣传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要想不断提升宣传影响力,应深入了解和掌握受众群体年龄结构、学历、关注点等信息,特别是在宣传平台多元化的形势下,只有熟悉各个平台受众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应题材的报道内容,从而收获最大化的宣传效果。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特征,可分别采取问卷调查、后台统计等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丰富宣传内容与形式。

新媒体时代为检察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更为广阔的平台。基层检察机关应在重视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善用新媒体,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提高检察宣传辐射面和影响力,增强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讲好检察故事,提升司法公信,赢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掌握文化与技术两项本领

■四川省广元市检察院 彭秋云

短短几天的培训,不但增添了我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的信心和勇气,更为广元检察宣传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写作的热情和新媒体创作的爱好,那么我们的宣传工作就事半功倍。写作是基础,但如果只是仅仅掌握了写作的技巧,而心中没有对基本社会知识、基本人文素养、基本历史、哲学、法理的认知,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就缺少一种内涵和品质,语言就很乏味。没有文化沉淀,我们就不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只要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沉淀,我们的生活品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待人处物也会变得更加绅士,情绪也会更加趋于理性,这就是良性文化氛围带给我们的好处。了解的越多,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会更多,就会促使你去多读书,慢慢地就充满了对文化和写作的兴趣。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我们要站在读者和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很有深度和水平,但全篇就是很长的黑白文字,读者很难有耐心去看完,可能看一个标题也就翻过去了。但是如果在文字的旁边加上照片、漫画、音乐等,效果又不一样。目前盛行快餐文化,如何留住读者,需要新媒体技术人员去美化我们的文字,需要我们掌握必要的软件技术,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能,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通讯员是“讲解员”和“侦查员”

■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检察院 唐丹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对通讯员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责主业做好“讲解员”。让公众了解检察工作,让检察机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检察宣传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与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不同,我们的报道不追求“猎奇”。检察新闻宣传是建立在具体检察工作之上的,不熟悉检察工作主责主业、不研究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很难写出真实有力的报道。要不断补齐“短板”,修炼“内功”,防止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看笑话”的报道失误。

其次,我们还要深入了解检察工作实际情况,做好“侦查员”。刚接触宣传工作时,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出来的报道也平淡又乏味,后来我不断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密切与其他单位的联系,多次参加区、市相关调研活动,熟悉了本地区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渐渐摸透检察机关在服务地区大局工作中的职能与定位,打开了检察宣传工作的视野。

最后,还要下功夫多读多看,多写多练。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像这次培训时老师们所讲,每个媒体、板块,都有侧重点与宣传定位,平时广泛阅读,才能琢磨出不同的素材适合哪种报道方式,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一律‘简报体’”。需要练习对一个事件的反应、归类、提炼,“枪杆子越磨越亮,笔杆子越写越溜”,越熟练,反应才会更灵敏。

我对新闻写作更有信心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检察院 郝志霞

初夏之际,检察日报社举办了此次培训班,各位授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案件报道及新时代下稿件写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并把他们多年的写作经验、摄影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对新闻写作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令我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准确地描述事实,进行实地调查求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要学会思考。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用平实的语言去阐释,这样写出的东西才有特色。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从中得到灵感。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并一直坚持下去。写新闻稿件是“苦差事”,但热爱是写好新闻的动力。因为热爱,可以变枯燥为有趣,变无聊为鲜活。另外,无论文章立意如何好,没有与之匹配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都将会功亏一篑。写作功底靠日积月累,必须重视并切实提升文字驾驭能力。

总之,本次学习培训激发了我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我来自基层,身边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都值得去发现、写作、报道。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检察工作检察院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为了“梦之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