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学龄前儿童交互式教育APP设计研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要素记忆特征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一、服务设计概述

服务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用户为中心。美国服务设计公司IDEO的汤姆·凯利强调:“当今设计不应当以设计师和客户、办公室及工作室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渴望成为核心。”[1]服务设计需要解决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例如界面、情感、互动和心理等来实现目标,设计师将这些因素进行连接,确保用户无障碍地使用产品。基于此诞生了本文通过一系列服务设计与需求特征的关系展现,研究学龄前儿童人群的互联网教育APP设计特点。

二、交互式教育APP服务设计研究

(一)针对学习认知能力特征的服务设计

1.注意力特征与服务设计

儿童的注意现象在学龄前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注意力是儿童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能帮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2]服务设计通过研究发现交互教育APP中的出现消失和动作变化都能够刺激和促进儿童的注意力,所以选择着重设计操作方式和动画进程以增加儿童交互欲望的途径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帮助儿童增加注意强度和延长注意时长,凸显服务设计对儿童注意力的研究和针对性设计改进成效。

2.记忆特征与服务设计

记忆是在脑中积累和储存个人经验的过程。学龄前儿童更有可能加深他们感兴趣并有强烈印象的事物的记忆。意味着服务设计需要研究设计出符合儿童兴趣需求能激起强烈情绪的产品配色和使用方式,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儿童表现出明显的回忆行为。多选择一些有针对性鲜亮的颜色,如小女孩比较喜欢的红、粉等暖色调和小男孩喜欢的冷色调,多种操作的重复也能引导用户不断回忆之前使用的经历以对记忆进行巩固。同时,利用儿童喜好玩耍的天性增加教育产品的趣味性,儿童也会主动地练习记忆的能力,在玩耍中强化记忆。

3.思维特征与服务设计

思维能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互联网交互教育APP为儿童提供主动的创造体验过程,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加入对于儿童而言新奇的部分。因此设计需要考虑到APP使用过程中的情景影响,建立合适的情景来培养儿童的分析和逻辑抽象能力等。为了使儿童思维能建立事物间的联系,服务设计要求产品设计制定过程中保证对于好奇心、想象力、探究能力、积极情绪和矛盾解决方案几个特征表现方面的掌握,再通过确立产品方案的构成要素表现出来。

4.语言能力特征与服务设计

语言包括物理,口头和书面表达。作为个体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学龄前时期的阅读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后续的发展,儿童除了少部分文字外不借助成人帮助的阅读主要还是通过图像,因此服务设计要求产品的图形语言表达能力极高,而语言肢体表达能力需求则对APP的交流交互功能提出高要求。通过界面中的形状色彩和操作动作、语言控制等元素,APP产品得以帮助学龄前儿童建立初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针对交互式教育APP构成要素的服务设计

产品构成要素包括功能要素、形态要素和色彩要素等,这些要素的不同特色决定了交互式教育APP的定位和服务特性。有趣的事情更受学龄前儿童欢迎,孩子们更喜欢接近并使用亲和力高、有活力的界面操作。所以APP产品从形态、色彩到功能操作都需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服务设计作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研究交互教育产品的功能定位,调整产品的功能排列操作方式和形态特征选择以激发儿童的兴趣,使用户获得心理需求的满足和愉悦的体验。

APP的设计实践经历五方面,其一是信息架构,对教育APP里的信息进行一系列有机处理,设计APP产品信息是基于学前儿童的需求和对他们的需求反馈。其二是交互设计,这一步定义了用户与产品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这两者互相配合共同达成目的。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认知成长需求优化APP的图形语言和操作方式,使得二者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原型设计和界面设计一个是设计师与工程师沟通的工具,一个是用户和产品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二者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过程和产品。

三、总结

全球设计向以人为本进步的大环境下,直接由设计师和商家决定的设计项目因为用户需求和市场淘汰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求,越来越受到追捧的服务设计将人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沟通、环境、行为、材料等,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始终。

结合APP设计和服务设计理念,本文认为产品设计过程中针对用户需求的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设计活动是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的重要步骤,可以从针对用户能力需求特征和APP构成要素两个服务设计角度研究学龄前儿童交互式教育APP的设计。以学龄前儿童为中心,考虑儿童学习过程的能力培养和需求,综合多专业领域的能力技术水品,完成完整的APP设计。

猜你喜欢

要素记忆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抓住特征巧观察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