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的把关作用
2018-04-02■罗欣
■罗 欣
编辑工作无小事。一篇稿件从遴选、编辑、审校到出版,每一环节都需要编辑把好关口,才能确保质量,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精神文化食粮。编辑工作中常见的对稿件审核把关主要分为政治关、文字关和专业关。
把好政治关
通常报刊尤其是社科类报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好稿件政治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把握舆论导向。编辑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将把好稿件政治关放在意识形态层面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把关不严、制止错误言论不力的局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和党管媒体的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四个意识”教育,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
第一,把好稿件政治关,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必须抓紧、抓好,毫不松懈。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在各自领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推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切实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政治学习,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教育,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引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和坚定。
第二,把好稿件政治关,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工作。实行严格责任制,建立由报纸或杂志社社长、主编、副主编、各部门主任组成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社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追责问责,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
报刊编辑工作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对其举办的微博、微信、网站以及举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论坛,严格管理,把好关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大做强正面思想舆论,坚决抵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思潮和言论,绝不给宣扬错误观点的人提供任何讲台;对与会人员的发言,不盲从不盲信,自觉用“四个意识”来衡量,旗帜鲜明地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第三,把好稿件政治关,要加强对编务工作中的意识形态工作,严格稿件三审把关管理制度。在稿件的选取中,对于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违背党的基本路线,鼓吹“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稿件坚决摈弃,对有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的稿件,边处置边汇报;在策划选题时,明确实行选题编务会制度,对拟策划选题进行讨论研究,明确采访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编辑稿件时,一二三审要层层负责,严格把好政治关,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绝不允许带有意识形态错误思想观点的文章在报刊的各个端口出现。
把好文字关
综观各类报刊,许多记者写而优则编,从记者走向编辑岗位,也有的实行采编合一,不管怎样,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和修养,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说,把好文字关,是对编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一要注意句式表达符合语法规范。编辑工作首先要确保稿件语句要通顺,除了散文、诗歌外,句式表达一般要符合语法规范,要求主谓结构,动宾词组,定语状语补语等都有固定位置,不然不仅读起来费劲,也会影响读者对作者要表达观点的理解。否定句及双重否定句句式的通顺,反复读几遍,看意思是否颠倒及通顺。如“没有对不纠正行为对惩戒手段作保障”改为“对不纠正行为没有惩戒手段作保障”意思表达更为通畅。文字简洁也是对稿件编辑的要求之一。如文章中内容重叠部分的不得超过两行(或20个字)以上,需要删除或换表述。又如文中出现三次以上的专有名词或习惯称谓名称如果表述较长,首次出现需要用全称,后面可简称,但须括弧注明“以下简称‘某某’”。
二要注意文章逻辑关系。文章定式不一而足,没有统一要求,也不必八股文,但通常用三级标题来划分大致的逻辑关系,比如,文章体例大致的顺序可为:一、(一)、1、(1);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在各部分均可穿插使用。编辑中要注意避免文章出现内容前后矛盾、不一致的地方。如有的观点类文章编辑中,通常遵循不破不立原则,先驳斥对方,后正面论述,最后结论,这样逻辑上更顺畅,也更利于读者的理解。
三要注意语言的感情倾向。社科文献类文章要保持客观中立,避免情绪化色彩,如“(公权力)肆意行使”改“恣意行使”,“辛苦付出”改“辛勤付出”,又如,避免屁股决定脑袋式的表达,如“某某部门处于弱势、边缘部门”“受到排斥”等等,而降低了文章的信度。
四要杜绝常见的字词标点错用。通常报纸文字差错率不得高于万分之三。如果编辑的基本功扎实,练就火眼金睛,能够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比如,常见的错字“想像”应为“想象”、“台帐”应为“台账”、“拨乱返正”应为“拨乱反正”;注意容易被混淆使用的“中国五千年”和“中华五千年”,等等。标点符号使用也有规范,如常见的错误有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正确用法应是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又如,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而正确用法应是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此外,有引用的论述还要注意注释规范。报纸文章极少使用注释,各家杂志则都有自己的参考文献著作注释规范说明。比如,注释中引文需要标题,一般要有作者;引用报纸杂志的不需要标注页码;有的引用报纸需要标注在第几版,引用杂志至少需要标注第几期,直接引语的标注第几页,引用来自网络,需要标注原网址和最后访问时间。比较长的背景注释要通读编辑,注意逻辑关系和掉字漏字标题符号;注意注释的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如圆点、连接符号的位置,等等。
把好专业关
在我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中,相当一部分是专业性、行业性报刊,有着特定的受众或读者群,所刊登的文章也多是某一领域专业性问题的阐述。因此,把好稿件专业关,确保传递给大众科学、正确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
一要注意专业问题报道的基本规范。比如,法律条文的引用,必须与法条规定一致,不能误用和任意删减,案情简介中被害人的个人信息、涉案具体单位及产品名称尽量隐去,案情中涉及的产品属于犯罪手段、工具,自然要删去。还要注意专有词语内涵的不同而不能乱用。如,公民个人应为“私权利”而非“私权力”,政府机关“公权利”应为“公权力”。编辑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专业意识、责任意识、谨慎意识,把好关口,避免引起误解。
二要注意专有名词的使用规范。比如,刑事诉讼中,区分不同的诉讼阶段使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诉讼中“受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应为“被害人”,“瑕疵证据的补证”应为“补正”,“罪行法定原则”应为“罪刑法定原则”,等等。法律类报刊规范法言法语也非常重要。比如“非法证据”较之“不合法证据”、“适格主体”较之“适当主体”、“情形”较之“情况”等更符合法言法语的要求。
三要注意规范文件的使用规范。规范性法律文件表述通常为:时间+发文单位全称+文件名称,但当文中强调的是发文单位及文件而非时间并且处于句中时,表述顺序为:发文单位全称+时间+文件名称。法律名称以及民诉法解释、刑诉法解释等要用全称,法律文件后面有“(试行)”的不能省。涉及公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也要规范,如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通常不使用顿号分隔,并列分句使用句号后不能再使用分号,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等等。
编辑工作还要注意与时俱进。新华社在《新闻阅评动态》第315期发表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从网络不文明用语,到时政和社会生活类,都作出了新的规定。例如,法律法规类词语中,不宜称“中共××省省委书记”“××市市委书记”,应称“中共××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又如,在表述民族宗教类词语时,不得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澳门)”,或者“京港(澳)”“沪港(澳)”等。又如,新增的时政社会生活类词汇中强调,对国内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不使用“老板”。另外,新闻媒体和网站应当禁用的不文明用语有装逼、草泥马、撕逼等38个,编辑工作中都要注意。
总之,要发挥好审稿过程中的把关作用,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把好文章观点的政治关、专业关、文字关,提高编辑水平。二是加强审前稿件价值研判,审中严格编辑流程,审后编务总结制度,开阔思路,解决问题,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三是加强对编辑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和前沿问题。四是虚心向实践学习,了解实践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不断梳理总结、推介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编辑质量,让报刊成为人们了解社会、学习知识以及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