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晚九点半”经历了三个转变

2018-04-02张伯晋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数日报检察

■张伯晋

今年初,检察日报新媒体着力开辟“夜读”市场,抓住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特点,尝试突破现有粉丝圈,实现更广维度的信息传播与宣传送达,真正走进百姓的“朋友圈”。经过认真讨论,我们初步确定了专栏名称为“今晚九点半”,坚持每晚在检察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经过半年多的运营,专栏每期平均阅读数破万,网友留言互动踊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在专栏的策划与定位方面,我们经历了从大胆试错到逐渐成熟的动态过程

“夜读”已经成为当今新媒体流行趋势,如何以独特的法治特色、检察特色吸引读者?成了我们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大胆试错,专栏设立初期刊发了很多类型的文章,例如案例、影评、法治时评、文化评论、历史故事等。通过对已发文章的追踪、分析,我们发现在夜间睡前的阅读时段,检察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读者最喜欢看“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一些比较“小众”的文艺类、评论类文章阅读数明显不高。最终,我们发现“案件故事”备受粉丝关注、追捧,于是将案件故事确立为专栏的主流用稿。这一点,也正是检察日报的优势所在。检察日报以及所属的正义网、《方圆》杂志的案件报道较为丰富,我们通过改编、重新包装,图文并茂,增加了文章的可视性和可读性。同时,我们也放宽视野,面向全国检察机关新媒体公众号选稿、征稿、约稿,精选“最佳”故事。截至目前,“今晚九点半”专栏定位日渐清晰明确,得到各界一致好评。今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到检察日报社考察调研,对“今晚九点半”专栏予以表扬,评价道:“故事里有检察。”

二、在专栏的选稿、编稿方面,我们经历了从选案到以案释法的积极转变

案件故事有简有繁、有奇有正,怎样选取到“粉丝”爱看又能传达检察正能量的稿件?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二道难题。为了精选到好稿,我们曾经最多时一天换稿10余次。我们在选稿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拒绝猎奇,拒绝平庸,决不为了追求阅读数,而放弃原则和底线。

在选稿、编稿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仅有一个好看的案件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受众能从阅读这个案件中得到启示。因此,我们一方面坚持正向把关,在故事正文中淡化犯罪细节、犯罪场景、犯罪方法等自然主义描写,在故事标题中淡化暴力血腥元素;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故事作者增加相关“以案释法”内容,在不伤害故事可读性的基础上以案释法、警示世人,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个好的标题决定了图文打开率,之后通过好的故事内容才能决定传播率。为了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我们高度重视故事的标题和摘要栏的制作,建立了“碰题”制度。制作人员经常从不同角度起多个标题,在微信工作群中集体碰题,反复推敲,投票确定最佳标题。通过标题和摘要栏的制作,营造有悬念、有情绪的阅读语境,专栏的阅读数持续走高。

目前,我们通过报纸选稿、各地检察新媒体荐稿、各地检察机关定向约稿等方式,建立了多元化的选稿、用稿机制,实现了“普法阅读”与“以案释法”的共赢。

三、在专栏的互动和推广方面,我们正着手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运营模式

好酒也怕巷子深,怎么推广?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三道难题。为了突破传播瓶颈,我们向广大的网络新媒体、自媒体大号、达人们取经,明确了“加强推广,重视运营”的专栏运营策略。近期,我们策划推出“留言奖”模式,吸引铁杆粉丝入群互动,通过定期颁发“留言奖”的方式,提升粉丝留言的积极性和互动活跃度,进而带动检察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整体阅读数、活跃度、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今晚九点半”专栏是检察日报社践行张军检察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更优质的法治和检察产品”“重视典型案例宣传”“讲好检察故事”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积极探索。这个专栏还很年轻,需要更多检察同仁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期待各省检察机关能够为该专栏积极提供稿件或线索,共同打造金牌检察故事栏目,让更多老百姓在这里读懂检察、读懂法治、读懂正义。

猜你喜欢

阅读数日报检察
科技政务微信传播方式与效果研究
——以某省科技微信公众号为例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