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儿童诗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8-04-02梅州市梅江区金山小学叶满芬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儿童诗情趣美的

文 梅州市梅江区金山小学 叶满芬

儿童诗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也包括少年儿童为抒发自己的感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描写的是儿童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上乘之作。把握儿童诗的特点,从融情、觅趣入手,引导孩子们用心灵去感受诗中的情感,诗情与童心融汇交合,让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儿童诗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教师在儿童诗教学中的不当引导

我们在课堂上导入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儿童与我们时代的差距。现在孩子的童年,和我们的相距太过遥远,那咕噜咕噜转的陀螺,那写有 “东南西北”的 “猪蹄甲”,那抱着腿玩相互撞击的 “斗鸡”等,在我们心中也许代表着童年美好的回忆,可对学生们来说,并不是打开童年记忆的钥匙。如果用老师记忆中的童年去启发学生,不仅不能点燃学生的情感,相反,可能会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

2.教师在儿童诗教学时受自身思维的限制

教师在教学儿童诗时,往往会带着成人的标准和思想。儿童的世界单纯,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可以的,但是成人总有一套衡量标准。有些教师用自己的固定思维去评价学生们的创作,不仅挫伤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还抹杀了他们创作的意愿。

二、提升儿童诗教学效果的策略

1.反复诵读,激发情趣

儿童诗的语言朴素明快,韵律优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滋有味。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是体会儿童诗的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和悟诗的语言美。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儿童诗教学中加强诵读,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诗的节奏美,音乐美,读出美感来,并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儿童诗的美。同时把儿童诗编成一个个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故事充满生活情趣。从引导学生搜集大量儿童诗、诵读大量儿童诗入手,推荐学生阅读潘从文、柯岩、金波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儿童诗阅读量,让学生对儿童诗由陌生到熟悉到理解到喜爱,激发学生的情趣。

2.创设情境,感知体验

儿童是通过直观、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让儿童感知美的形象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前提和基础。这就是说,儿童诗的教学首先不是要求儿童理解诗表达了什么意思,而是应引导儿童直接去感知诗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诗所描绘的情境。儿童诗中的语言文字是儿童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如眼看、口读、耳听、脑想,凭着直觉去感受美。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会随情境的出现而产生,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时更好地融入情境,做到以境生情。在儿童诗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和情趣,感受到儿童诗的艺术美。

3.情景绘画,学会欣赏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儿童诗语言精练,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适时地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插图,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儿童诗开阔的空间提供的意境美,让学生学会了欣赏美,是一次审美的感受,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的一个极好的教学契机。

4.展开想象,深化美感

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挖掘教材,利用教材的积极因素,组织学生以“读—思—想—行”的逻辑欣赏美。指学生在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运用语言以外,还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儿童诗。同时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加强对诗的艺术感受。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练,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

5.启迪思维,领略妙趣

儿童诗除了以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之外,还因为它具有扣响童年心的情趣。这个 “趣”字写尽了儿童的活泼天真,淘气可爱,也写尽了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一下子就与诗歌接近起来,像老朋友一般熟悉,从而不感觉诗的深奥难懂,学生乐于诵读它,乐于去探究它。因此,我们从觅趣入手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儿童诗情趣美的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