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现状浅析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阿拉伯宁夏运输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00)

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合作由来己久,以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成功开辟为起点,双方一直保持友好往来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宁夏与阿自2005年开始加强贸易合作,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宏观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大背景下,双方贸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确立了宁夏“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重要位置,使宁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在宁夏对阿的出口贸易中,其独一无二的人文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而回族与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宗教信仰一致,特别是与阿拉伯民族有着同根的历史渊源,文化风俗比较接近。这种得天独厚的亲近关系、以伊斯兰教为基本的共同信仰和生活习俗为宁夏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历史上,宁阿通过“丝绸之路”的间接和直接贸易活跃,商人来往频繁。从2005年开始,宁夏开始加强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宁夏向西开放的效果开始显现出来,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其中,阿拉伯国家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海合会成员国是宁夏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2013年,宁夏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额中,阿联酋、沙特、卡塔尔位列前三,他们总计的出口额高达10054.6万美元,占与阿拉伯各国出口总额的27.53%。而宁夏对三个国家的出口额,无论是与中国对其出口额相比,还是与其进口额相比,所占的份额都极小,微不足道。

虽然宁夏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整体趋势比较缓慢。据宁夏商务厅数据信息统计,2007年宁夏对阿进出口占总额的8%;2014年上半年上涨到21.5%;2015年宁夏对阿出口比同期下降73.4%。可以看出,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不是很稳定,而且比较缓慢。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近些年来宁夏对阿拉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出口规模保持着增大的趋势。然而,总的来讲农产品的出口急需大力发展,宁夏还不是阿拉伯国家农产品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

(二)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宁夏主要向阿拉伯国家出口服装鞋帽箱包类、玻璃制品、金属材料和塑料制品,瓷砖、羊绒纱线、抗菌素也占到了一定的出口份额。根据出口额显示,玻璃制零件,橡胶、塑料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的其他鞋靴,塑料饰品,金属器具和羊绒纱线位列前5,出口额分别为819.8万美元、659.4万美元、630.4万美元、578.6万美元和488.8万美元。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主要商品,并非产自本地,更加不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主要还是因为中阿结算中心的建立,促使区外来宁进行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企业增加。同时也说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行,对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宁阿一直在增强与彼此的贸易往来,而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宁夏对阿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可以发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宁夏主要向阿出口化工医药、有色金属、纺织产品等,但是在宁阿贸易合作中居于重要和优势位置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却进展较慢,2013年宁夏出口到阿拉伯国家的农产品只有53万美元。

二、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水平低下。加工贸易是一个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增加出口、扩大就业和吸引外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部于2008年将宁夏银川市确定为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同时,国家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鼓励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西部发展。宁夏加工贸易近些年来才开始发展,且发展速度缓慢,远落后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是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不断递减。2013年宁夏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由高峰时的十几家减到了五家,进出口总值跌为1808万美元,与同期相比下降43.73%。二是从事加工贸易且有出口业务的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加工贸易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所谓“两头在外”指的就是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最终成品的售卖都在国际市场。宁夏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加工贸易量不断缩减,经济效益越来越不景气。近几年来,在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的建立背景下,宁夏外贸尽管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加工贸易仍是“短板”。

(二)宁夏对阿拉伯国家运输通道不畅,成本偏高。运输对贸易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彼此的地理位置越近,越方便进行贸易往来。宁夏地处我国内陆,阻碍了其开发对外运输通道。目前,宁夏针对阿拉伯国家的运输通道仍然有很大阻碍,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宁夏的海运货物一般要通过天津港进行中转,然后走海运到达阿拉伯国家。在这种运输方式中,运输耗时长、中间环节手续复杂,导致了较高的运输成本。亚欧大陆桥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让宁夏的铁路运输缩短了时间,但是比较麻烦的是运输途中不得不经过很多国家,如此就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协商及通关手续。综上,目前宁夏对阿拉伯国家的运输通道极其不通畅,严重阻挡了宁夏的出口贸易发展。

(三)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凌空对接”。从地缘政治半径来看,阿拉伯国家属于中国地缘政治中的“中邻”范畴,同时宁夏作为内陆省区,既不沿边又不沿海,在没有地缘临近优势的情况下,宁夏在一定程度上与阿拉伯国家属于“凌空对接”。因此,在宁夏发展对阿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如何克服地理位置障碍,以高效、便捷的对外贸易服务平台应对“凌空对接”这一制约因素则成为保证双方贸易合作长久稳定的重点。

(四)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阿拉伯地区常年被战乱所困扰,战火延绵不断严重干扰了阿拉伯地区的人民正常生活、政局和谐稳定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风险,毋庸置疑给宁夏对阿的出口贸易提出了极大的难题。一方面,在稳定时期签订的双边经贸关系协议会受到战争和政局动荡的影响,导致拖延甚至停止。众所周知的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导致中国四川省与其签订的7500万美元的汽车出口协议搁置,另外四川与伊拉克签订的800公里的新造铁路科员运输项目也由于战争的爆发而泡汤。另一方面在阿拉伯地区的外国企业资产以及员工安全得不到保障。2011年,由突尼斯引发的茉莉花革命演变成了一场阿拉伯之春,许多阿拉伯国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处于混乱时期,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出于对资产和人身安全的考虑纷纷撤回国内。从种种阿拉伯国家政治局势动荡来看,无一不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法衡量的危害与风险,严重阻碍了中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合作健康发展。

宁夏的回族在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与阿拉伯国家有独一无二的相联性,具有与阿贸易往来的优势和便利传统。且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关键节点,宁夏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通道。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背景下,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目前,宁夏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口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贸易结构也在逐渐改善中。但是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着加工贸易水平低下、运输通道不畅、缺乏外贸主体和高端的外贸专业人才、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凌空对接”、宁夏对阿的宣传力度不够、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等迫切的问题。

猜你喜欢

阿拉伯宁夏运输
宁夏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