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发展探究
2018-04-02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0)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提出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对生态旅游统一的定义,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提供可持续的新的人文景观。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从国家与地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出发,贯彻国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和平衡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间的矛盾,制定和颁布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护生态安全,其内涵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保证环境质量。另外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获得自然生态系及地域文化等各方的旅游经历,领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激发起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对保护自然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国外生态旅游管理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球范围掀起生态旅游热潮,尤其在英国、美国、日本、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成为一种新时尚。
(一)美国生态旅游发展管理。1872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1990年,尤斯梅蒂国家公园成立100周年时发表了名为《爱,勿至于死地》的宣言,被称为“生态旅游取代大众游园式旅游的新纪元”。1991年成立了国际生态旅游协会,1994年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系统的对生态旅游加以规定。其特点如下:
1.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公园管理局及各公园的管理层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他们只负责管理公园的日常行政事务,不从事具体的经营。公园内的各种营利性经营活动与经营由各服务企业承担,自主经营并独立核算,需向国家公园管理局申请特别许可。
2.立法保障。在国家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要受到环境政策法案、空气清洁法案、历史保护法案等法律的制约。针对国家公园整体的立法、国家公园及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专门立法,立法的详细程度已到了操作层次,从而使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有了物质基础和法律保证。
(二)日本生态旅游发展管理现状。1992年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布了《生态旅游的指导方针》和“游客保护地球宣言”,设立了“公益信托JATA环境基金”,用于保护访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等。其特点如下:
1.健全的法律制度。日本的生态旅游活动也是以各级自然公园为主要场所,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园法》和《自然公园法》,规定在公园内指定一些区域为限制利用区,而且须经环境部部长或都道府政府有关负责人批准,在公园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签订风景保护协议等。
2.经营管理相结合。自然公园的国家管理机关是环境部,国立公园由环境部指定,国定公园由环境部指定。旅游业者可以多样化经营,但必须与管理机构签订风景保护协议,如积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等。
三、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1982年,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既有长白山、武夷山等名山,又有黑龙江扎龙、青海鸟岛等湿地,还建立了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大部分森林公园已基本形成配套服务体系,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齐发展。
但我国的旅游业开发较短,开发建设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是从自然环境出发,管理目标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从原生态环境保护到半人工生态环境的保护过渡。现今我国的生态旅游模式也逐年增多,模式的多样性也对旅游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划。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我国各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但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极大的制约了生态旅游的长远建设,造成生态旅游规划不合理,缺乏长远发展目标。
2.管理人才匮乏。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一般存在两种管理体制,国有管理体制和私有管理体制。国有管理体制受计划经济影响,导致服务质量差;私有体制存在着服务经营理念差,制度不健全的现象。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3.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是新兴产业,其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基础和配套设施不健全,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中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延伸产品和延伸服务,直接影响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
四、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发展建议
(一)加大宣传和保护生态旅游的力度。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营造浓厚的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的氛围。生态旅游从正确思想和观念的培育入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长远的观点和战略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让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与服务,既提供了就业机会又促进经济发展,可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减轻因对资源需求而破坏环境的压力。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旅游管理机构要重视“生态开发”旅游资源,关键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是否可行、开发价值评估等都是旅游管理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管理机构在旅游资源开发要避免盲目和过度开发,要以系统、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发与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要考虑到当地资源承载力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价值功能,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贏的局面。
(三)切实做好生态旅游管理的总体规划。旅游开发要对旅游发展未来状态做出科学规划。不管是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还是资源开发建设方面,生态旅游管理离不开合理规划。因此必须要做好旅游业开发与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如在长白山保护区,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大气、水、土壤环境等。此外要协调好旅游区承载力与游客行为的关系,承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游客特点、资源配比、社会经济财富发展水平等。众多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当地承载力问题必须成为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中重要的指导方针。
(四)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管理和服务人才。人才是实现生态旅游合理开发和管理的关键。生态旅游技术较为复杂,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人才要求高,既需要懂得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又药熟悉旅游业运行规律和机制。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