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课中的那些事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反思

2018-04-02张晨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教学物理

张晨辉

(1.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710061;2.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初级中学 713200)

初中物理实验课是传递知识与沟通科学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优良载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尽管农村不利因素(如初中生源的数量下降,教学经费的急剧紧缩,学生动手习惯尚未养成等)的客观存在,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肩负和社会角色担当.“如何才能打造‘课堂有秩序,实践有指导,学生有收获’的实验课?”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追求.

一、对物理实验课中学生的分类

根据学生实验课堂中动机强弱和动手能力差异表现,将学生划分成:

(1)“挑战极限型”-他们提前预习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尽管有玩实验仪器的,他们知道实验要做些什么,到实验室就是为了寻求刺激,部分同学以自我探究为名,搞出一些挑战极限的动作,这类学生有成功动机,有方法,有计划,不受教师控制;(2)“害怕犯错型”-基础一般的学生对实验是非常想做,不敢做,怕在做实验时出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有实验探究动机,无行动计划意识,属于趋利避害一种;(3)“乖巧观望型”-基础较好的学生是不想做,更害怕自己出错,还不如等老师讲,如果老师问及,往往回答“我不会!”.实验动机弱,动手能力差,标准答案是他们关注的核心.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的“通病”

实验教学仍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三种“通病”:

(1)缺乏预习环节,实验目的、原理不清楚.大部分老师习惯于前半节课讲解实验理论,但学生入室登堂的兴奋程度迟迟未能冷却,势必造成学生未能平心静气来听教师讲解.缺少预习和回顾,一旦进行实验操作,知识与实践瞬间“短路”.

(2)不重视实验过程,忽略课堂实验细节记录.心怀猎奇心理,在众多实验仪器柜前眼花迷乱,而忘记了实验课的目的.实验过程中,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看着秒表时显得极不耐烦;而对于温度变化、气泡大小变化、声音的如何毫不在意.一旦其他实验小组实验结束,就选择了抄别人或伪造数据来蒙混老师.

(3)成功率低下,损坏仪器屡见不鲜.猎奇心理进入实验室,当发现实验和课本的安排发生冲突时,大部分学生陷入行动停顿与思维摇摆.无法成功完成实验,或者操作很不顺心呢,而对自己的实验能力极度不自信,也渐渐削弱学生的操作兴趣.

三、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学生的心态

1.有新奇感

农村初中生生活经验丰富,因条件限制,极力要求增加进入实验次数.一旦进入实验室,强烈地好奇心强,驱使他们对实验器材乱摆弄,无形中造成器材的损坏,继而导致计划和目标的偏离.

2.好胜心强

有部分学生虚荣心较强,怕别人质疑自己实验能力.因而总想,证明自己比他人强.正确早点做完实验,尽快地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而实验中,过程观察比较随意、操作马马虎虎,除了满足虚伪的“好胜心”,真正的实验探究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3.有畏惧感

有部分学生认为实验有危险,特别是电学实验因害怕触电或者损坏仪器,而对实验操作心生恐惧,学习中仅对实验试题情有独钟.他们坚持:只要牢记书中操作原理、步骤、结论,能考试得高分就行,是否动手操作不重要.还有部分学生实验课上较随意,擅自逃离课堂,缺乏教养,没有纪律性.

归纳起来就是:“好奇,好动,不自信;随意,马虎,爱出错;盲目,孤立,不总结”.学生实验学习方法滞后,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观察漫无目的、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将无法谈起,无法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因此,对当前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如何才能打造‘课堂有秩序,实践有指导,学生有收获’的实验课?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追求.

四、打造“三有”实验课堂的实践心得

1.老师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备课

确定好演示实验的目的,有的实验并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引起学生的兴趣或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演示实验的时间和效率.以提高教学效果.

2.及时而恰当的指导、简约高效的组织

良好的实验课堂离不开教师及时而恰当的指导.在课堂内,有些学生无视实验操作规范,造成仪器损坏;甚至极力掩饰和推诿责任;有些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冒险冲动,让实验教师提心吊胆,用行动挑战指导老师的心理极限.例如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学生会出现一些诸如看不懂电路图、不会接线,开关未断开,电流表电压表出现指针“反偏”或量程选错,滑动变阻器接错等问题.此时,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引导和纠正,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实验较好的同学给他们进行讲解.对于“观望型”的学生,要请他们观察邻组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做好,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对于违纪的学生,必须教导学生明确学习责任和行为担当,通过长善救失加以警示,通过身体力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物理实验中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剖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帮助同学指出问题并纠正,增强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分析-设计-再思考-再设计-再评估”的过程中,捕捉关键信息,洞察自己的不足,为改善学习提供依据,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创造条件.

3.搞好分组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有效的物理实验,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突出学生探究主体地位,培养合作精神.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实验教学氛围中探究,观察,记录,分析,总结,体验.让孩子在实验课堂中,懂得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魅力.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敏锐捕捉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是初中学习物理观察能力的关键.物理实验课中需要学生对实验探究问题“有意识的注意和观察”.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有详实的培养计划、有明确的步骤.在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过程中,善思笃行,做物理学习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从“会看-想动手做-参与到实验”中来,逐步提高个人的观察素养.教师提前在教室组织学生观摩正确操作,静下心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然后进入实验室,有条不紊的亲自动手操作,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达到学思行完美统一.

5.实验课后的反思

除了实验报告外,实验后学生必须有体会和反思,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明白自己将朝那里奋斗.通过实验反思深化对自己的认知,才能超越原有的物理经验,洞察实验探究课对师生双方的行为改善.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现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美好故事、突出的教学事件,珍藏美好时光的点点滴滴.通过实验反思总结,优化实验教学方案,革新实验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设计可行性,增强物理实验课堂体验真实性和实用性,使自己的事业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和进阶.

一节实验课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物理实验课为载体,身体力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折不挠地科学精神.“积沙成塔,水滴石穿”,随着初中物理实验课不断摸索,优化和改进,最终达到“课堂有秩序,实践有指导,学生有收获”的终极目的.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