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环境 优化数学教学
2018-04-02陈琳
陈 琳
(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 350500)
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多元的途径、便捷的信息慢慢渗入教学活动中,使互联网在学校内得以普遍运用.在这个网络环境中,数学课堂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逐渐从传统向着现代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现代式教学要体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发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特性,并且高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信息网络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渗入,能够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网络课堂等进行自主学习.本文中将结合网络背景下数学课堂的现状,浅要论述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一、课前:网络互动预习内容
通过分析现阶段数学教学的情况,网络的普及度虽然广泛,但是应用程度一般是停留在使用PPT制作教案的水平上,教师虽然有意识地使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但是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却仍有局限.其实,除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之外,教师依然可以使用网络和学生交流互动.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建构一个课外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为师生之情以及协调的同学联系提供了很好的保证.教学过程一般包括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就课前准备环节而言,良好的网络互动能够督促学生提前预习,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举例,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上发一个公告,一是告诉学生下一节课的主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不同种类;如何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二是下发该节课的预习内容:阅读教材认识直线与圆的方位联系;独立完成教材后的习题练习;整理疑难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将有关的教学材料下发到群里,让有需要的同学自行下载.
通过网络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起的交流平台,建构了互动式的师生教学关系.教师用网络告知预习题目,学生也可以就学习中碰着的问题在网络上与同学探讨,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此一来,教学面向学生的需求,便能有效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二、课堂:网络资源丰富教学
在过去的教学环境中,有效教学资源十分匮乏,教师只能依据教材和有限的教辅资料为学生提供资源,可是在当下的进修环境中,网络供应的课余资源越来越丰硕.并且,网络具有互动性强、获取便捷、数据庞大以及开放流通等特征,对于推动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丰富数学课堂环境等具有重要性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优势,打造一个丰富多元、高效有趣的数学课堂呢?
1.辨别和引导
互联网上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用于数学的资源也是数不数胜.这些教学资源主要分布在各种数学专题网站、教学机构网站、优秀教师教案集锦,包括专题教案、数学习题、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资源.但这些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庞大复杂、真假难辨,有些资源并不适合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很多时候并不具备区分和选择合适资源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学资源众多导致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学习需求来选择,而这些教学信息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必须由教师帮助辨别和引导,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数学资源.
2.借助网络丰富课堂
互联网的应用为数学课堂提供了多种样式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资料、视频、音效、卡通效果等,可以营造课堂趣味,再现数学故事,将抽象逻辑的内容具体化,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借助网络技术既可以创造丰富多元的气氛,又可以通过多种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多向思维,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教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教学工作的安排可以掌握重点的常识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难点内容,教师在讲课前要给学生合理地安排活动,烘托自己的讲课氛围,带动学生的就学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探索灵感.首先,在引入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以动画的形式显示出两个三角形,并让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发觉这两个图形是可以重合的,教师并由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接下来,为了教学全等图案的特性,教师可以借助电脑动画显示出图形的各个变化,各个角的不同,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图形角和图形边的联系是三组边相同、三组角相等.以动画来显示全等三角形的特性,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中直接观察、感受动画中图形的变化,能够加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深入了解和记忆全等三角形的特点.总的来说,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保证学生的就学质量.
3.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
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都是素质教育大力推广下对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在网络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中,教师更要看重利用网络教育工作的优势,充分突显学生的主要地位,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强调小组合作的有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说在教学“频数分布直方图”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作为调查对象设计一个调查主题,小组讨论之后选定一个调查方向并自行设计调查题目,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调查任务,并最终整理调查结果,使用计算机画出一个结果图.如此一来,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既发展了自主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意识,强化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探究交流活动中,教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烘托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更积极地去探索问题,同时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后:网络任务巩固知识
网络授课模式要贯穿整个活动包括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尤其是在课后的巩固复习阶段.在这一段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但由于每个学生的自学程度和数学能力不同,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给予学生一定的就学空间,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选择复习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讲习内容发布到网络上,让同学们有选择性地下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后察看教学资料,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方式体现了网络教学工作开展的自由性,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除此之外,为了搜查学生的就学情况,过去教师会采用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通过批改作业来检查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今,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可积极利用网络来发放、提交、修改作业等.学生直接在线上进行答题,结束后将工作内容提交给老师,老师便在网络进行评阅.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后辅导,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去自主探索其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师想要的授课效果.
综上所述,在网络技术全面覆盖人类日常生活的今天,教育也要积极融入时机成长的潮流中,加大网络技术的引入和渗透,为学校教学创建一个网络教学环境.在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内容开始思考,针对出现的不同题目开展分析,可以吸取其他教师课上效果的长处,改善自己的工作缺陷,从而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就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网络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合作探究、发展数学思维,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