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和防治
2018-04-02叶建波福建省大田县武陵畜牧兽医站福建大田366121
叶建波 福建省大田县武陵畜牧兽医站 福建大田 366121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以皮肤油脂样渗出、形成小水泡及体表痂皮结壳[1]。该病主要侵害刚出生的哺乳仔猪和刚断乳仔猪,农村散养户对仔猪渗出性皮炎认识不足,常常按疥癣治疗而造成仔猪死亡。现将一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和防治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7年5月,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林某自繁自养的一窝10头(刚断乳10 d)和另一窝14头(刚出生7 d)仔猪发病,精神沉郁,畏寒打颤,皮肤发红,出现红色丘疹和小水泡,畜主误认为是疥癣,注射伊维菌素和涂搽硫磺软膏3 d无效,仔猪已死亡2头,畜主见病情无法控制,故来我站求诊。经观察和询问畜主发现猪舍环境卫生差,舍内没有清洗消毒,还添加了多年变质的稻草,且未给出生仔猪剪牙,这些就给仔猪感染疾病创造了条件。
2 临床症状
患猪仔猪皮肤变红,带有黏性;鼻镜、眼睛周围及耳后等无毛处出现皮肤炎症,皮肤损伤处出现红色斑点,很快发展为小水泡并破溃,渗出液与灰尘、皮屑和污垢混合,干燥后形成结痂,从外观看像涂上一层厚厚的烟煤,气味很难闻。随着病情加重,仔猪不吮乳,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眼睫毛因渗出物而黏连,全身震颤,皮肤增厚、干燥、龟裂。用手提起猪后肢或耳朵,抓住困难,随即一层皮肤粘在手上,恶臭。最终仔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3 剖检病变
剖检患猪可见尸体脱水,全身皮肤有黏胶样渗出物,真皮表层间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更明显,切面多汁;肾乳头灰白色,肾盂有尿酸盐结晶;输尿管扩张,有黏液样尿液积聚;胃底黏膜损伤,有白色结节。
4 实验室检查
首先从多处病变皮肤上刮取表皮物,滴上1滴生理盐水,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螨虫。无菌采集脓汁或渗出物,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在37℃恒温箱内培养24 h后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多量蓝色的葡萄球菌。同时,挑取单个菌落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48 h后可见光滑湿润、表面突起、白色不透明的圆形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病为仔猪渗出性皮炎。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日常管理 母猪分娩时做好消毒,保持分娩舍的清洁,控制好湿度;对刚出生的仔猪要用消毒过的毛巾将体表黏液擦干净,并及时正确剪牙;在仔猪3日龄时应固定好仔猪吮乳的乳头位置;平时要注意仔猪皮毛卫生,做好圈舍环境卫生。
6.2 隔离消毒 为避免相互交叉感染,发现患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对猪舍和饲养用具用二氯异氰脲酸钠(1∶200)进行彻底消毒,同时用二氯异氰脲酸钠(1∶1 000)对母猪和仔猪体表进行喷洒消毒,1次/d,直到病情控制为止。
6.3 药物治疗 在仔猪、母猪的日粮中添加头孢类药物,用黄芪多糖加电解多维饮水。对重病仔猪可用葡萄糖盐水进行腹腔补液。
6.3.1 肌肉注射 对仔猪每千克体重肌注青霉素2~3万U、鱼腥草3 mL;同时每千克体重肌注复合维生素B 2 mL、维生素B61 mL及维生素C 1 mL作为辅助治疗,1次/d,连用3~5 d。
6.3.2 皮肤给药 用茶叶10 g和食盐一汤匙加水煮沸,凉至常温,用干净纱布、脱脂棉或新毛巾做成棉签,沾湿对患病皮肤进行搽洗,将较厚的痂皮揭除。再用老茶油稀释青霉素,待溶解后用棉签沾湿在猪身上涂搽,1~2次/d,直至痊愈为止。
7 体 会
1)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管理粗放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因此饲养管理要到位,保持猪舍通风,光照充足,保证地面干燥、清洁,定期对猪舍、饲养用具和运动场所清洗消毒,这样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2)仔猪渗出性皮炎属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经皮肤伤口感染,尽可能消除引发外伤的各种因素,如料槽表面、地板、产箱、猪栏侧壁不能太粗糙,要及时正确剪牙。一旦出现外伤要及时用碘酒等处理,防伤口感染。
3)一旦发现有1头仔猪发病就要全窝预防治疗。哺乳仔猪发病时,亚健康仔猪与患猪分开哺乳;断乳仔猪发病时,将患猪隔离,同时采取全身性治疗和皮肤抗感染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