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8-04-02周孟杰
□ 周孟杰
一、社会市场需求与传统编导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新问题
(一)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冲突
融媒体时代下,市场更需要全媒体网络型人才。在专业知识层面,需掌握跨媒体技能,能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信息服务,比如能为电视综艺节目提供文案策划,也能将文案转化成网络大电影的企划;能为传统媒体撰写新闻稿件,也能编辑自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在传统媒体与网络自媒体之间自由流畅切换,在导演、灯光、录音和文字策划等不同岗位之间找到专业平衡点,这也为编导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多种媒体融合的展开及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传媒之间的传媒介质的差异正在缩小或趋同,因此具备跨媒体技能的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将成为未来的首选。”①当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专业设置、学科架构与实践实训等方面都较为陈旧僵化,并未真正认清传播媒介环境的深刻变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影视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兴建与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鸿沟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马栏山创意集聚区。“以湖南广播电视台为核心,以文化与高科技、互联网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马栏山创意集聚区。”②2017年12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式揭牌并举行奠基仪式,长沙市出台21条措施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2018年4月,湖南马栏山芒果实业拍得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商业地块,产业园建设开始启动。
按照“产城融合,智娱经济”的园区定位,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最强的视频文创聚集区——“中国V谷”。面对市场投资、文化创意内核与经济效益产出如此巨大的工程,现实环境为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
其一,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是面向中国、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影视产业,也就必须要求人才培养站在国际平台化、行业精英化和理念创新化的专业视角,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多学科交叉且满足整合营销的高层次媒介经营管理类人才。复杂多变的影视传媒环境,需要独特的项目分析与判断能力,人才只有掌握多种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才能敏锐察觉市场动向,制作出引领社会舆论的节目。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如何熟练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对影视项目产品进行成功的商业资本运作,需要富有创意的媒介经营管理理念与夯实的知识基础。
其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区的定位主要为数字视频创意创业孵化器、数字视频生产聚集区、视频版权衍生产业大本营。打造一批批集国际一流的影视摄影棚与创意、文案策划与制作、动漫卡通与游戏、网络电商平台、智能AI硬件、娱乐旅游经济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集聚区。这就要求在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将各个相关学科进行资源整合,让编导与新闻传播、艺术设计、音乐舞蹈,甚至旅游管理、文创产业等专业合理融合交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行业边界和相关领域动态,鼓励学生选修第二本科学位课程,提高综合素质,服务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建设发展。
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对编导人才的新要求
(一)人才培养以创新创意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50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
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聚集,更加离不开高层次且具有创新创意人才的贡献。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创新创意为中心,在课堂中,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支持学生提出创意想法,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创新创意精神,鼓励科技创新、实践创新与文化创新,构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二)人才培养以“互联网+视频”为核心
最新启动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片区规划用地4200亩,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朝正垸鸭子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产业集群有明显的差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要打造“中国V谷”,它是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湖南广电为依托、以“文化+”“互联网+”为手段、以数字视频为主导产业的文化创意集聚区。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集影视技术、文学艺术和新闻传播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广泛普及,自媒体大量涌现,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开设网络传播、网络媒体经营管理、视觉传媒声音设计、3D动画和视觉效果、网络营销、网络与新媒体数据分析、新媒体艺术创意、信息网络互动技术与应用、信息网络法规伦理等课程。
三、改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策略
(一)引入影视行业标准,嫁接业界视频项目
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闭门造车。在相关实践课程教学、选择实践教材、影视实验室建设和优秀学生等级评定等方面,不能脱离影视行业标准。
在课程标准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与视频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共同编制课程标准。改变传统单一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性操作技能培养,共同开发且合理利用、分配课程资源。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需要降低固有兼职教师学历和职称的标准,大力引进优秀企业一线后期数字技术人员、著名主持人,以及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网站的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邀请视频企业管理高层开讲座,举办各种专业文化创意活动。在专业实践方面,嫁接视频业界项目,用项目链接学校与企业,让学校充当企业的智库,通过项目实战演练,达到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建立多层次教学实践网络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较强的本科专业,其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影视传播复合型人才。编导专业应重视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鼓励编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建立“科研教学、企业实习、专业奖项”多层次的教学与实践网络体系。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不能光说不练。在排课中应优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真正熟练掌握影视设备的运用技巧;展开校企合作,联合影视企业,开展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影视企业环境,熟知视频节目的制作流程,推荐优秀学生加入实习,拓展实习就业机会。
在本科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获得一线实践实习机会。比如在主持“系列纪录片《长沙美丽乡村》的策划与制作”项目中,由专业教师及行业专家牵头,组织学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进行纪录片实践拍摄。对《长沙美丽乡村》的前期文案、视频后期及媒体宣传做全方位的了解,注重纪录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型,为广播电视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提供典型案例与参考依据。
(三)筹备马栏山视频学院
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化创意产业园,需要以开放为特色组建马栏山智库团,为园区内外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拓展园区建设内外部资源,服务园区重大决策和政策制订。同时,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应积极为数字视频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引进国际背景师资与先进设备,规划并筹建一所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马栏山视频学院”。夯实产业园区后备人才保障,为产业园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筹建马栏山视频学院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学习和借鉴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的办学经验,吸引拥有雄厚资本的视频企业、经验丰富的视频导演团队加入建设之中,由政府部门、公办高校与民营企业等多方共建,更能满足市场化需求。
注释:
①孙宜君,刘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1):120-123.
②资料来源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