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主持人应如何处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
——以芒果TV《放学别走》节目为例
2018-04-02张誉允
□ 张誉允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肩负传播、引导的责任,播音主持工作是实现媒体“四力”的重要环节。在今天,如何处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成为主持人事业提升的关键,也是研究者们值得探索的问题。
由芒果TV自制、共青团特别指导、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节目《放学别走》立足收视新宠00后,作为国内首档关注00后青少年的脱口秀节目,一经开播就广受关注,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更是凭借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为00后的孩子们做了积极正向的引导。《放学别走》的走红,直观展现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同时也为主持人应如何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做出了示范。
一、传播力和影响力基本概念简述
(一)传播力
对于媒介的传播力的概念,业内专家的理解各有千秋,笔者认为其中程曼丽的观点较为直观,即传播力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简言之,传播力就是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那么如何产生好的传播效果呢?北大陈刚教授给出了答案:“传播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传播内容,原创的、富有个性的、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才是对受众有价值的,才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对媒体才有价值,才能提升媒体的传播力。”
(二)影响力
影响力是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喻国明认为,影响力在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力,这种控制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作用”。笔者认为,影响力就是通过传播力对人产生的一种控制力,影响力一词不仅用在传播学中,在人际交往中也时常用到,往往一个有魅力的人如果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可以跨越种族、语言甚至是法律对人产生影响。
二、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
(一)传播力是产生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
从上文理论中可知,传播力是指有效传播的能力,想要提升传播效果要从内容上入手,“内容为王”在这里仍然适用。芒果TV的《放学别走》正是顺应了这一点,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对受众产生影响力。芒果TV秉承一贯的创作风格,率先推出国内首档关注00后青少年的脱口秀节目《放学别走》,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获得人民日报、网易娱乐等业内媒体以及大众的称赞,这与节目组“接地气儿”的选题不无关系。
比如,在第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就与00后观众聊起了追星,引导年轻观众正确追星;在第七期中谈到了“二胎”和“独生子”的问题;第八期中聊到的“压岁钱该不该给家长”的问题等,都是当下孩子们关心且正在经历或者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当然,光有严肃的现实问题,不足以提升传播力,节目组还选择了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如第二期中的“二次元回应质疑”;第八期中“13岁少女跳钢管舞”的问题等。除了有争议的话题,还有一些趣味讨论,比如地域方言、和父母出去玩的趣事等,为节目增色不少。
一档有影响力的节目,不仅要内容好,播出平台也很重要。芒果TV是湖南卫视唯一官方视频网站,也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唯一互联网视频平台,提供湖南卫视所有电视栏目高清视频点播以及部分电视台网络同步直播服务,湖南卫视以娱乐立台,选择年轻群体作为受众群,因此芒果TV为针对00后而创作的《放学别走》节目在提升影响力方面提供了有力平台。
有内容、有平台还不够,要想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必须找一个可信度高、公众认可的主持人,撒贝宁无疑是最佳人选。撒贝宁成名于央视《今日说法》,严肃正直的形象深入人心,后又主持《开讲啦》、央视春晚等节目,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后因在综艺节目《了不起的挑战》中“解放天性”的表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极大地增加了他的人气。撒贝宁的幽默、智慧让观众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更使他主持其他类型节目成为可能。后又参与湖南卫视《明星大侦探》节目,为后面主持《放学别走》奠定了基础。
综上,高品质的传播内容、优质的播出平台、公众喜爱的主持人等不仅能提升传播力,也是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放学别走》精准地把握了00后的收视口味,实现有效传播,获得多方好评和关注,可见传播力是产生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影响力是媒体提升传播力的终极目标
喻国明把影响力从内涵上分为“吸引注意”和“引起目的的变化”。以《放学别走》为例,在节目播出前,就出现了主持人替换风波,节目原定由金星主持变成了撒贝宁,引起不小的风波,让人们关注到了这档节目。当节目刚播出第一期时,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原因是首期节目中一位“00后”的创业者、16岁CEO一番充满嘲讽、挑衅意味的“狂言”,让观众自叹不如。哪知媒体很快就曝出小CEO这段话是和节目组商量后说出来的,于是,观众和网友开始集体愤怒,矛头直指该节目“全是套路”“制造争议”。但节目没有因此停播,反而人气越来越旺,节目尚未更新完,但播放量已达3.6亿,微博话题#放学别走#阅读量达1.4亿,讨论量达30.8万,节目中七位与撒贝宁“斗智斗勇”的00后的“智囊团”成员,想法大胆频出金句,在节目播出以后,萝卜、饶子豪、陈柯帆等“智囊团”成员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随着2018年的到来,最大一批00后已经年满18岁,至此他们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将逐渐成为收视新主人。但是仍有许多人对00后这个群体不了解、有偏见,甚至有些家长与孩子间也缺乏沟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强则国家强。了解00后、正确引导00后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放学别走》应运而生。
主持人撒贝宁在节目中,幽默、风趣又极具智慧,他总是能在玩笑后给孩子的思想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孩子们的好感。在第八期节目中,他为七位“智囊团”的成员准备了新年礼物——七条秋裤,原因是家长劝说孩子穿秋裤无果,只好请撒贝宁出面,他送的秋裤,孩子们当场就穿上了。
在第三期节目中,撒贝宁与孩子们讨论了关于“父母唠叨”的那些事,在大家吐槽爸妈神唠叨之后,撒贝宁也自爆儿时糗事引发全场哄笑,但在这之后撒贝宁说:“抛开父母唠叨的形式,回到本质满满都是爱。我现在还真是很想听到我妈妈再唠叨我一次,但是没有机会了,只能在梦里再听到,所以现在有的时候你们最烦的事情,未来有一天,也许会成为你们最怀念的东西。好好珍惜父母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撒贝宁简短的几句话,在青少年心理播下了“珍惜的种子”,善意地引导和提醒青少年要理解父母的爱,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
随后,00后嘉宾这样说:“有事讲道理,没事别唠叨。我最讨厌别人翻来覆去就说那一句话,我最希望他们用简单快捷的方式来对我说话。妈妈虽然不停地唠叨,但又充满了那么多的爱。”这句话不仅反映出00后的态度,也为00后的家长们提供了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更多人了解00后需要什么。
《放学别走》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将00后的想法通过节目告诉更多受众,让更多人对00后有了更真实和全面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总而言之,有大的影响力是各大媒体平台的终极目标,然而提升传播力是扩大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三、主持人应该如何做
(一)正确对待媒体融合下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
传播力和影响力互相影响、促进,尤其在媒体融合时代,更不可区别对待。
(二)“一专多能”新解读
1.一专
“一专”是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长,成为除主持以外某领域的专家。比如众所周知,撒贝宁是北大法学才子,主持了多年的《今日说法》,对法律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他在日后主持其他节目的时候,可以熟练说出某些条例和案例,对主持青少年节目尤其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如第八期《放学别走》中00后嘉宾在谈如何对付“熊孩子”,说了一些如炸井盖等对他人造成危险的事后,撒贝宁说:“你们知道人多大年龄承担刑事责任吗?”现场的00后基本不清楚这条法律的界定,于是撒贝宁说:“完全民事责任年龄是十八岁,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十六岁。”撒贝宁为青少年输入了正确的价值观,他凭借其扎实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主持经验,成为节目的“定海神针”。撒贝宁因在主持人中有出众的法律专业知识,使他不仅局限于一档节目,法律知识对其职业的发展很有益处。当然,在主持人当中不只有撒贝宁一人有“一专”,像董卿、李思思等著名主持人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专”。
2.多能
“多能”则是注重培养自身除节目主持以外的传播实践的能力,也就是多元传播意识。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要具有更强的平台意识、团队意识、多元传播意识和受众互动意识,应在不断推进的多元传播实践中培养自身的能力素养,以适应新媒介环境的需要。在当下,借助平台开拓视野是很重要的。主持人不应当局限在自己的节目中,而是要时常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观众互动,增加曝光率和真实感,有条件的主持人也可以做一些“跨界”尝试。像何炅、谢娜等炙手可热的主持人,很早就做了“跨界”的尝试,撒贝宁也因参加综艺,被网友称为段子手,观众还做了很多表情包表达对他的喜爱。
(三)提升公信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容易从多方面了解公众人物,因此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不仅要在节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应在其他场合严于律己,除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外,还要提升思想品格,成为有良好公信力的人,否则在媒体融合的今天将寸步难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传播力是产生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影响力是媒体提升传播力的终极目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环节,更不可秉承简单的决定论,将传播力和影响力分开考察,而是应将两者放入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当下媒体融合时代,想要做好一档有影响力的节目,必须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选择有品质的节目内容,提升传播力。同样,观众渴望看到真正有才华又有多面性格的主持人,而非一个单一、漂亮的“机器人”。因此,主持人想要适应时代更好地生存,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内容”,即主持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把节目做好,在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则,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传播正能量。
1.程曼丽.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北大陈刚教授:传播力是个很有价值的概念[EB/OL].腾讯新闻,2006-09-06,https://news.qq.com/a/20060906/002113.htm.
3.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3(01).
4.苏凡博.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生成机制[J].当代传播,2016(03).
5.张琦.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形象塑造[J].新闻界,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