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序的碰撞中重塑人性
——电影《撞车》的叙事学分析
2018-04-02王佳羽
□ 王佳羽
电影《撞车》是导演保罗·哈吉斯攻下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得力之作,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是将电影时空、结构巧妙组接的叙事策略。影片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多个复杂人物、多条叙事线索通过电影的叙事特质形成一系列不间断的、持续深入发展的故事事件。就叙事手法来说,几近完美。首尾相连的多线叙事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导演的功力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一、“多重化”的叙事策略
影片《撞车》是以多条叙事线索为叙述动力,以叙事时空上的循环往复为主导,导演保罗·哈吉斯将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的八个故事压缩在短短的113分钟内。“利用倒叙和交叉叙事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整合在36小时内,紧凑的时间里依靠多条叙事线的连接、时空的倒叙、人物角色的互相结合形成了叙事线索的连锁反应。”①
(一)交叉蒙太奇叙事
导演并非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叙事,而是编织了多个视入点,多层次构造故事的框架,又依靠各个视入点将每个人物、每个事件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事件内容往往是并列的关系。这在剪辑中加强了事件矛盾的冲突性,使影片中每个主要事件都可以准确、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1.州检察官妻子和墨西哥锁匠
影片开头描述的是州检察官夫妇刚刚看完演出,在取车途中突然被黑人团伙打劫,丈夫为了自己的名望和即将到来的选票日,选择暂时将此事压下。但妻子因为这晚的突发事件而变得心情糟糕,一回家就对丈夫冷言相对。在请墨西哥裔修锁匠来家中修锁时,她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表明了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这其中包括她的保姆。与之交叉的事件是墨西哥裔修锁匠在受到侮辱后,回到家依旧整理好心情,为曾经受到炮弹惊吓的女儿讲述隐形衣的故事,并哄她入睡。而另一个空间里检察官的妻子因沉浸在失落情绪中无法释怀,失足摔下楼梯,打电话寻求帮助时,却被最好的朋友拒绝,留在身边的黑人保姆成了她最好的安慰。妻子最终明白,最真挚的情感与种族是毫无关联的。
2.白人警察与电视导演妻子
瑞恩警官因自己的父亲尿道感染而束手无策,在电话中与不给父亲签署医疗救助的黑人女职员吵了一架之后,带着自己的警察副手开车追逐一辆并不是可疑车辆的车。车上是刚刚参加颁奖典礼回来的黑人电视导演及妻子。瑞恩因种族歧视故意刁难这对夫妇,不想惹是生非的电视导演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瑞恩以藏枪械的蹩脚理由对他的妻子进行人身侵犯。回到家后,妻子不满丈夫的懦弱与之大吵一架,双方都极度失望,却苦于无处发泄。情绪失控的妻子驾车离去,却在高速入口发生车祸,身体被卡车厢里,情况十分危急。这时一辆巡警车开来,远处跑来的正是昨晚对她进行“合法猥亵”的瑞恩警官,瑞恩试图爬进翻倒的车厢,救她于火海,结果电视导演妻子在认出了他后极度不配合,很快滴漏的汽油着了火。瑞恩的同事看情形不对将瑞恩从车厢里拽了出来,但他却选择再次爬进拼死一搏,在汽车即将爆炸前把她解救了出来。两人的命运似乎在这一次超脱种族的事件中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双方都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而在叙事情节的设置上,导演则通过不同的叙事角度、不同的人物事件,以及众多细小的叙事点完满地连缀起来,片中前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在为后一个故事情节做铺垫,非线性的叙事技巧使影片中的多条主线都能够环环相扣,在满足故事情节戏剧性的同时又不缺乏合理性。
(二)“倒叙”的时空交错
影片《撞车》的开头就是围绕了一起发生在当晚的撞车事件所展开,再由倒叙的手法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一一拉扯出来,这些叙事线索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多重交叉性和复杂变换性。“电影的这种时空性是电影叙述的一个完整故事不可缺少的元素,使得影片在艺术意义的追求上更加注重时空性,这种时空性和影片的叙事紧密关联。”②前天(夜),两个黑人混混刚从咖啡厅出来,因遭到了不公平待遇,其中一个黑人一直抱怨洛杉矶白人社会对于黑种人歧视的现象,于是抢劫了迎面走来的州检察官夫妇的车。另一个叙事空间中,黑人警探唐·奇度正在处理一桩棘手的警察枪击疑案,意料之外的是打劫检察官车的其中一个黑人混混就是黑人警探和母亲苦苦寻找多年的弟弟。导演将情节点的倒叙安排在了(当晚)黑人警探的弟弟上了一辆年轻警官的顺路车,在驾车途中两人因弟弟的言语不当出现分歧争吵,年轻警官误以为他要掏枪解决自己,先发制人开枪打死了他,而这个误杀事件正是前一晚警探唐·奇度调查的警察枪击疑案。这是在不同时间内插入的多个叙事,导演有意注重时间顺序的安排及因果关系,在叙事的完整性上并未被打断。
其次,导演在叙述当天波斯籍店主的商店被洗劫一空之后,紧接着并没有出现商店被抢之后的情况,而是选择从另一个时空角度转述了黑人警探调查枪击案、检察官的妻子在家与保姆发生口角冲突、黑人电视导演在片场被要求重新拍一场戏以及警官瑞恩祈求黑人女职员帮忙联系医疗遭拒,在叙述完这一系列事件之后才回到波斯店主面对商店被洗劫所做出的反应。这也体现了影片叙事时间上平行蒙太奇的效应。
由此可以看出,在《撞车》的叙事时空中数条错综复杂的故事线索通过运用同一时间内的平行蒙太奇叙事手法安排在了这紧凑的36小时内,使其平行推进。每个故事虽独立出现但却存在事件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穿插,本来是一群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个个偶然事件而不得不牵扯到一起,从而引发后面所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形成了极大的叙事张力。
二、“象征性”的主题呈现
电影《撞车》的英文名是“Crash”,释义为“碰撞”。影片开头用一场黑人与亚裔美国人的撞车事故作为故事冲突的切入点,而具体到此片中,碰撞产生在种族、阶级、多元文化、宗教信仰、人性善恶等各方面。在美国洛杉矶这样一个民族熔炉中,种族问题一直是比较尖锐的社会话题,平静的表面下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防范。但导演保罗·哈吉斯并不是任由冲突发展,而是将每一个固化的矛盾都一一化解,寻求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手段。这才是影片的核心点,利用人性的善良行为超越了种族的隔阂,是最本质的表现。
(一)民族熔炉下的种族冲突
导演将故事情节在有“民族熔炉”之称的美国洛杉矶这个大环境下展开,其中涉及了16个不同的种族人群,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影片中的叙事线索看似支离破碎,实际却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短短的36小时内,事件与事件间的平行或交叉都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一直以来,种族冲突是推动人物行动、事件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这是显而易见的。影片开头就是以一场黑人与亚裔美国人的撞车事故作为故事冲突的切入点,这件看似平常的大都市事件,由于种族和肤色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含义,导演有意表现了这种种族矛盾的恶劣化:只要你不是白种人,你就注定被贴上了没有文化和低质量的标签。
影片充满了各种矛盾:黑人团伙因打劫了州检察官夫妇与之发生冲突、波斯店主因不想换锁与墨西哥裔修锁匠发生口角冲突、白人警察因父亲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与黑人电视导演发生矛盾等。这可以归因于许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等),但归根结底,却来源于畏惧、成见,这种隐晦的情感正是一个孤独的人面对残酷现实的社会所产生的对抗情绪。被差别对待的黑人少年因为自卑产生畏惧;州检察官的妻子因为遭受打劫而产生了种族的偏见和畏惧;白人警员因为多疑、不信任发生了误杀事件。“当一切只能通过思想观念、言语、文字来衡量时,所有真实的东西就失去了依据,于是就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混乱之中。”③
看似无意识的种族主义分割的行为其实是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人性的本能表现。导演在影片中没有谈及任何有关人性的问题,但影片中的故事与人性密切相关。在诠释种族冲突这个问题时,导演将人性融进了美国移民下的社会缩影中,让观众可以感受到这些外来移民的生存不易、互不信任和被歧视的真实状态。影片体现出在洛杉矶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熔炉中,人性的本质才是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的根源。
(二)种族冲突下的人性光辉
电影《撞车》不仅仅停留在种族冲突的层面上,还试图找到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导演通过事件最后发生的转折点将冲突一一化解,让观众意识到解决世界上的冲突和矛盾的最有效方法是宽恕、理解和尊重他人。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种族与种族之间,虽然存在极大差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导致矛盾重重,但人性的光辉是救赎他人和自我的一把利剑。
墨西哥裔修锁匠的女儿是电影《撞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条“希望”叙事线,小女孩的纯真烂漫成为解决一切矛盾和冲突的关键。波斯店主因没有听从修锁匠让他换锁的这个提议,店铺遭到洗劫一空,并且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于是冲动之下拿起了枪想要找修锁匠报仇一泄心头之恨。正当波斯店主和修锁匠争执不休的时候,修锁匠的小女儿因为自己的父亲没有穿隐形衣而冲上前去保护他。但事实上波斯店主的这把枪安装的是空弹,所以没打中。小女儿以天使般的笑容,让被仇恨蒙蔽的波斯店主放弃了邪恶的念头。这是孩子们的纯真烂漫彻底打败了人性的阴暗面,在成人世界中无法理解和不信任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解和冲突,过激行为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它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影片中修锁匠的女儿其实是隐藏的人性闪光点,符号般的象征。电影着重讲述了种族冲突和矛盾,但其深层次的中心思想是想通过这个天使般女孩的出现,挖掘人内心深处善良意志的苏醒,也就是人性。她出现的意义在于救赎他人,将人的思想从自身的恶念中脱离出来,走向善良美好的一面。
三、种族碰撞下的自我救赎
《撞车》以“多重”的叙事策略通过一起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撞车事故展现了该地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及在这种矛盾冲突下的人性阴暗面和自我救赎。导演利用回环式套层结构和“倒叙”的时空交错将八个碎片化的故事浓缩在同一天时间的美国洛杉矶,持续深入的故事情节导致种族矛盾不断激化,但因天使女孩的出现将这些冲突和矛盾都一一融化在人性的苏醒下。这是电影取得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意在表明种族的冲突其实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过激行为去解决。影片的最后,当所有事件都已尘埃落定,所有人物都回归到人性的平衡中来,在经历了一系列荒唐事件后,每个人都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注释:
①王晓娟.论电影《撞车》的时空结构[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214-215.
②顾春花.论电影《撞车》的叙事策略[J].电影评介,2007(05):16-18.
③谢利君.对电影《撞车》中人性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4(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