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帮电影中草根人物的形象塑造
——以《古惑仔》系列电影为例
2018-04-02徐子翔
□ 徐子翔
迄今为止,香港黑帮电影的概念仍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定义,这些电影或揭示社会人物的生存状态,或透过黑帮题材传递价值观念,都将帮派故事推到最后。从20世纪八十年代的《英雄本色》《省港旗兵》,到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系列电影,香港黑帮电影日益兴盛,都以刻画草根人物的边缘生活状态为主,表现极致的暴力斗争最终获取权力,将黑帮元素贯穿全片。
一、草根人物的诞生
时至今日,“草根”这一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它被用来形容大众化、平民化的事物。“草根”一词作为形容词被广泛用于各种名词之前。在香港黑帮电影中,草根英雄人物形象众多,他们坚守道义,甚至为了道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他们没有显赫高贵的出身,成长在普罗大众的社会环境中。而香港黑帮电影众多的草根英雄就是从乡土民间奋斗起家,以暴力或者权力的斗争为手段,以此来塑造香港黑帮草根人物的形象。
以《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为例,究其人物的诞生,其实可以从社会和历史背景两方面来看。在这部影片中,通过一个摇镜头展示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一处棚户区住宅的面貌,并且以文字交代了故事背景:“1956年,石硖尾大火,香港政府为安置贫民,大量兴建徙置区。随着战后一代迅速成长,数以万计家庭生活在狭小单位中,加上父母为口奔跑,填鸭式制度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区球场是他们发挥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养古惑仔的温床。”这便足以说明古惑仔人物诞生的草根背景。首先,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安置区来安置贫民,构成了草根人物诞生的特定地缘环境,陈浩南与山鸡等人便是在此出生并成长。其次,由于父辈为了生计在外务工,使得年幼的小孩少了家庭的管教,更多的是自由的成长空间,这是“古惑仔”这一群体成长的家庭环境。最后,从社会环境来看,黑社会大亨是虚荣的、无情的恶棍,但是在电影神话中,他们却是被小人物崇拜的、令人敬畏的英雄。长期受街头混混欺负,处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之中,这群年轻人将进入黑道、江湖作为出人头地、获得美好生活的一种途径。
二、黑帮文化符号的运用
(一)对草根人物命运的预示
暴力是黑帮文化的一种标志,也是黑帮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方式。在绝大多数的黑帮片中,“枪”作为黑帮人物打拼天下的武器,使用频率颇多。例如在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在枪林弹雨中死去,子弹飘过、血肉横飞的场面就展示了暴力美学。但在《古惑仔》系列电影中,以陈浩南为首的古惑仔群体又用起了刀。《古惑仔》系列电影以导演设置的刀战场面为主,从《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开始,影片的意图就旨在为观众交代主角人物的草根出身,他们没有枪和强大的背景,只有依靠赤手空拳的原始暴力打拼来谋求生存。再如《古惑仔之胜者为王》中山鸡表哥的死亡,运用了三个定格的镜头来突出死亡的瞬间,定格的镜头使得画面的细节可以被观众捕捉到,山鸡表哥死亡瞬间睁大的眼睛、流淌的血液都能够为观众所见,其实反映的是漂泊不定、游离在生活边缘的黑帮人物的命运。
(二)主体人物的情感
例如《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中大佬B全家遇害一段,受过家法的陈浩南,哪怕顶着数十人的拳打脚踢也要为自己的大哥上一炷香。这种拳打脚踢的暴力动作,加上黑帮的权力文化,使得陈浩南在进入灵堂之时,有了形式感,更是十分感人。在这一桥段中,被帮派驱逐的陈浩南为给自己的大哥上香,跪着走到灵台前,忍受着毒打,这是片中所要表达的“兄弟之情”和“江湖之义”。虽然《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故事背景处于1996年,但陈浩南他们这一群体代表的仍是中国最古老的侠义观,讲义气、讲忠贞是他们的原则与底线。
三、“草根英雄形象”的成功
《古惑仔》系列影片的成功不仅表现在票房上,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争相模仿片中人物的服装造型,甚至是举手投足间的话语和行为,这也让陈浩南等电影人物成为成功的草根英雄形象。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草根英雄”人物的对比塑造
在《古惑仔》系列电影中,塑造的是陈浩南和山鸡等人的正义形象,虽然黑帮人物都或多或少从事着法律不为允许的勾当,但他们坚守道义并有着自己正义善良的底线。而这种正面的正义形象的塑造,往往经过对比才会更加鲜明。反派角色是黑帮片中必不可少的,他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不择手段。例如《古惑仔》系列电影里的“乌鸦”这一反派角色在帮派中背信弃义,亲手杀死自己的大哥。在香港黑帮电影中,反派的作用往往是衬托主角人物的正义形象。虽同为黑帮,陈浩南一派坚守道义和兄弟情义,反派角色一派做事不择手段,黑道英雄们对于“兄弟情义”的坚守往往将他们置于道德制高点的位置,在与反派角色的对比中,突出了以陈浩南为主的草根形象的道义,他们更接近普通人,而这种形象也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二)青少年群体对于“侠义”的崇拜
古惑仔群体的侠义观为大多数年轻人所接受,恰恰是中国古老侠义观的反映,即“重友情,轻个人”。大概每个男孩心中都曾有过一个江湖梦,《古惑仔》系列无疑是教科书一般对于侠义观进行了阐释,最直接地通过动作、暴力和生命的牺牲来维护“兄弟之情”。古惑仔的义气在年少的美好时光中,淳朴、真挚而又简单。正是这种“侠义观”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江湖梦,使得“草根英雄”的形象得到观众的认同。
(三)古惑仔的侠义观
《古惑仔》系列电影塑造的是最贴近观众现实生活的黑帮草根人物的形象,他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中成长起来。以陈浩南的外形为例,通常穿着夹克、牛仔裤、衬衣,是千万年轻男性的普遍穿着,纹身则成为陈浩南乃至黑帮的一个符号。他们从徙置区走出来,通过典型的黑帮暴力争夺而获取权力,侠义观的表现使古惑仔这一群体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人。在物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侠义”之道也逐渐淡化,但侠义却从未被大众所遗忘,《古惑仔》系列电影折射的侠义观,则反映了人性中友情的光辉。
香港黑帮电影中的侠义精神赋予了黑帮人物以人性的光辉,塑造的是重情重义、黑帮秩序下的“正义”形象,虽然这种“正义”来自于黑帮的内部秩序,并不受法治的约束,但其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社会传统的侠义观。在《古惑仔》系列电影中,陈浩南和山鸡等人物通常通过暴力解决事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帮派秩序和侠义精神之中。而这种侠义观,就是塑造“英雄形象”的支撑。
四、结语
由于种种原因,《古惑仔》系列电影没有拿过大奖,但它在社会上曾经掀起了持久热烈的古惑仔热潮,众多观众效仿学习古惑仔的形象,让少年岁月壮怀激烈。不可否认,《古惑仔》系列电影的推出给广大观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少青年观众争相学习片中人物的暴力打斗行为,但是不同的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古惑仔》系列电影的主题是“忠义”,作为草根出身的片中人物依靠自己的打拼获得成功,他们互相帮助,并非滥杀无辜或为所欲为,通过塑造坚守道义的一帮兄弟形象,传递了中国古代侠义观中重情重义的道德观念。
1.赵卫防.建构、解构与再建构——再探香港黑帮电影[J].当代电影,2015(12):79-84.
2.赵丽娜.人在江湖:经典黑帮电影大纪录[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3.杨一行.亚文化视域中的《古惑仔》系列电影[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杜梁.帮派逻辑控制下的命运浮沉:香港黑帮电影类型演变[J].电影新作,2013(06):57-62+66.
5.[新加坡]张建德.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M].苏涛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刘明月.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研究综述[J].枣庄学院学报,2012(0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