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
——以《见字如面》为例

2018-04-02周静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信综艺明星

□周静

一、《见字如面》节目顺应时代需求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档书信形式的朗读节目,《见字如面》一开播就受到观众的大力追捧,文化气氛迅速升温。该节目是由导演关正文率团队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也是由该团队实力制作,这几档高收视率的文化综艺节目充分说明受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迫切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一)再现文字之美

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的传递不可或缺。伴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现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但深度不够;便捷有余,但正式不够。21世纪以来,书信逐渐落寞,进入被人们逐渐遗忘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取代。受众能及时、快速、便捷地从“两微一端”中获取资讯,然而却缺乏一种情感的投入。书信曾是唯一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暂时不能见面的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被其他各国的人们使用。《见字如面》节目的热播,激起了受众对情感的一种需求和满足,有深度,而且正式。

(二)舍快速而求缓慢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电视行业一直以追求快为目标,导致收视率有所下降。2017年春节期间,由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迅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取得最高收视率突破一亿的佳绩。随后《朗读者》播出,致使文化类综艺节目迅速升温,口碑爆棚。《见字如面》第二季采用以台带网的方式,用书信的形式打开中国历史,重温人物情感。这类文化综艺节目都舍弃了华而不实的节目包装,舍弃了哗众取宠的噱头爆料,但恰恰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满足了受众的多重情感体验需求。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可以归结为“慢”。根据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的定义,“慢综艺”可以理解为电视屏幕都是沉浸于明星玩游戏、参加真人秀、明星探险活动的氛围中,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此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特点是静下心,慢下来。读诗、朗读、读信,用稀缺而有价值的内容作为电视节目内容来呈现,遵循了电视节目“内容为王”的要求。同时,缓慢的节奏可以使书信的具体内容和心理体验,通过明星朗读的形式和第二现场嘉宾深入的讲解,得到最大限度的集中释放。

(三)舍浅显而求深刻

提起综艺节目,受众就会下意识地和娱乐联系在一起,有一种“无娱乐非综艺”的潜意识。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综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艺节目可以尝试向中国传统文化方向探索,提升文化表现高度,从纯感官的表现方式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展现。我国的《见字如面》是对英国综艺《Letters live》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造,第一期于2016年12月29日在腾讯视频上开播,并于12月31日登陆黑龙江卫视黄金档。我国的《见字如面》和英国综艺《letterslive》的不同在于,我们放弃了复杂繁琐的节目设置议程,舍弃了富丽堂皇的舞台包装,充分展示了明星在舞台上深情用心的朗读和第二现场嘉宾主持的详细解说。比如11月15日,以“万象”为主题,以《梁启超写给孩子们》信中的一段证婚词为引子,借古喻今,净化当今的婚恋观,由当代老艺术家李立群深情朗读,被网友称为史上最毒的证婚词,实则却大有深意。可能有些观众并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证婚人在婚礼现场送给新人这样言语犀利的证婚词,梁启超、徐志摩和陆小曼三者是什么关系?面对这些疑惑,第二现场嘉宾主持在谈话聊天中为观众解答,让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可以充分体会信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见字如面》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节目形式满足了受众对隐私和历史的一种窥探

《见字如面》以书信为选题,形式展现既是观众所熟知的,又是其陌生的,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节目资源的宝库,同时采取明星读信的方式作为内容呈现的手段,极大程度满足了受众对历史和他人隐私的一种窥探心理。每期节目都会呈现一个主题,同时请明星嘉宾对每一封书信进行走心朗读,不断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书信中的情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邀请明星嘉宾去解读的方式,读出了每封书信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人们与生俱来对他人的隐私就存在一种窥探心理,愿意知晓自己以外别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加之明星本身所拥有的光环,极大地吸引着受众去了解信件的内容,成为该节目的忠实受众。

(二)表演中完成了文字的视觉化

《见字如面》节目的形式很简单,仅仅是由一封信,一个讲台,一位读信人和半梯观众组成,读信人虽是明星但并不是主角,而每封信件都是节目组精挑细选而来的,每一封书信旨在打开历史节点,引领现实中的观众进入信件中活灵活现的时代场景,体会信件中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增加观众的情绪感受。在打开每一封信件进行朗读时,朗读者都呈现与之相匹配的造型,比如出现的中山装、白衬衫、晚礼服。语气的转化,手势、肢体等副语言的运用,使书信中原有的态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原本只能用眼睛阅读的信件,被还原成了丰满、生动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书信被演绎的更加立体,更加丰富。同时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别有风味的感受。

(三)巧妙地避开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随着我国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尤其在综艺节目中愈加显著。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当出现的某档节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其他的节目为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也会纷纷对该节目进行效仿,这就导致节目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局面。比如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后,随即而来的是《爸爸回来了》等节目,造成节目的同质化问题极其严重,缺乏创新。而《见字如面》则另辟蹊径,向文化综艺道路上发展,巧妙地避开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为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树立起风向标。

三、大力发展文化综艺节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见字如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发扬和传承。在信息时代,书信正在不知不觉地走向消亡,但书信中所承载的宝贵资源不应该走向消亡或被人们遗忘。在《见字如面》这档节目中,每期节目所选用的书信,都蕴含和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精华和智慧,这档节目的宗旨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作为文化的一种有机表现形式,书信中所记录的内容本身就包含着学习的指向,把文化放于核心地位,大力发展文化综艺节目,是争取更多收视份额的一大途径。同时,《见字如面》向受众传递一种做文化的光荣自豪感,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的价值导向。

四、结语

在综艺节目越来越娱乐化、商业化、模式化、同质化的今天,《见字如面》就犹如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和满足,同时唤醒了人们对中国历史的情怀,唤醒了人们的过往时光和记忆,传达了厚重而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该节目表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脉络,通过“书信情怀”传递出一种“文化现象”,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小见大”,把普世情怀升级为文化,从书信入手去打开历史,用细节去激发观众的情感。网台融合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节目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和探索。同时,这又是一档尊重内容的节目,不以消费明星、制造噱头为目的,而是充分发挥明星的影响力,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示文化类综艺节目应有的品质。

1.见字如面[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7%81%E5%AD%97%E5%A6%82%E9%9D%A2/20346237?fr=aladdin.

2.王彦.“慢综艺”走红,让文化浸润心灵[N].文化报,2017-02-20(001).

3.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曹华飞.《见字如面》云淡风轻更能动人[N].光明日报,2017-02-14.

猜你喜欢

书信综艺明星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共 筑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