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困境及展望

2018-04-02庄娟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题材创作设备

□庄娟

一、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困境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群体作为微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需要担负起创作的重任。但由于主题选择、剧本创作、资金技术、资源平台、后期宣传等条件上的限制,大学生微电影创作遭遇了发展困境。

(一)题材选择老套,缺乏创意

一般情况下,微电影的主题可供选择性与电影的主题可供选择性相差无几,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和资金限制,大学生在确定微电影主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简单容易拍摄的题材和耗费时间、精力、金钱少的题材,比如幽默类、纪实类题材,而拍摄难度较大的动作片等题材则很少涉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题材的选择越来越单一,剧情越来越相似,微电影越来越雷同,创意也将无从体现,最终影响到大学生微电影的质量。

(二)缺乏剧本核心意识和精品意识

由于中国目前的影视行业还是以导演和制片人为项目的核心,所以导致好的剧本凤毛麟角。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好的剧本是一部剧的灵魂。但是很多大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因为资金设备、时间空间或者其他条件的不足而对剧本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精简,使得原本优秀的剧本面目全非,最后拍出来的作品差强人意。大学生微电影创作更应该加强精品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既然拍摄微电影就要拍好,不能因为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以及各方面条件欠缺就降低对自己作品的要求。

(三)资金匮乏,技术设备落后

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所以筹备的微电影作品基本都是小投资,所用到的设备都是自己的。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导演一般会对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中的很多细节进行删减,从而节省资金,保证整部影片顺利拍摄,往往缺少的这些关键性环节就是微电影最出彩的部分。例如微电影《野狗》里用头碎啤酒瓶等片段,一个道具啤酒瓶就要几百元;在微电影《逆风》拳击场格斗的场面里,一套灯光租一天就要一千多元。如果在这些地方对影片进行删减则会大打折扣。由于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走在前沿的VR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等,如果在大学生微电影中被广泛运用,将会大大提高微电影的质量,但是这些设备价格高昂,在普通大学生中很难普及,使得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在技术设备层面受到限制。

(四)资源不平衡,平台少而无名

一般普通高校都会有自己的设备库,这个设备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电影的制作水准。拥有设备比较多、设备较先进的发达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往往不用过多考虑设备问题而修改自己的剧本,在设备先进的情况下他们接触的资源也比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优渥。一般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电影节都会在发达地区开展,优秀人才都在向着发达地区聚集,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可以接触一线优秀导演和编剧,向他们请教、学习,导致发达地区的高校和不发达地区的高校微电影制作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平台少而无名,除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微电影比赛平台,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大电影、电视剧的平台,还有许多平台没有影响力,只是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而举办的小型比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积极性,导致很有优秀的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缺少展示的舞台,于是出现了名不见经传的某大学生把自己拍摄的微电影投到国际大赛上拿奖的例子。

(五)后期宣传不到位,平民作品名气低

一般大学生创作微电影都是要拿去参加一些比赛的,所以这些作品难免带有一定的侧重方向,比如公益微电影、商业微电影等。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微电影都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由于是参赛微电影,创作者更多的是注重画面、剪辑等基本的技术层面,忽略了作品上传后的后期宣传和包装。很多优秀的学生微电影在技术方面已经非常成熟,甚至可以和很多专业性的电影团队制作出来的画面不相上下,但是由于是学生作品,是小比赛的参赛作品,名气小又宣传不到位,还没进入观众的视野就已经石沉大海。

二、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展望

(一)创新题材,敢于不同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题材广泛,目前较多的幽默类、纪实类影片应该尽量少涉及,对于一些比较有拍摄难度的类型,比如动作、悬疑、推理类微电影,应多做尝试。虽然在技术和资金上有很多限制,但是在题材上如果足够吸引人,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微电影的创作也算是成功的。除了以上的几种题材外,有的比赛在设置题材的时候还会有科教片、实验片等,这种范围比较大的题材如果能够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拍摄,往往能够制作出新颖又有创意的片子。

敢于不同,不光要在题材上敢于不同,在表达上也要敢于不同。同样的一个场景,不同的导演会有不同的拍摄方法,重要的是体现个人的思想和独特见解。比如加斯帕·诺在电影《遁入虚无》中表现人物嗑药之后的反应,画面一度晃到让人无法直视的程度;在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中,为了展现女杀手被追杀而逃亡,影片运用大量跟拍晃动到模糊的镜头。在以往的电影创作观念中,这种镜头可以被当作废弃镜头,但用在这些特定场景中却成为了经典。可见,敢于不同,才能创造佳话。

(二)筛选剧本,只做精品

不要为了出作品而拍作品,也不要为了拿奖项而拍作品。遇到一个好剧本如同千里马遇伯乐一般。内容为王,剧本决定着整部剧的走向和水平。首先,在选择剧本的时候要有精品意识,不要妄想普通的剧本能在拍摄过程中变得十分优秀,因为拍摄是对原设想不断修正的一个过程,有好剧本再拍,切忌“广撒网多捞鱼式”的剧本拍摄;其次,导演和编剧协调好工作是整个电影能否顺利完成拍摄的关键,编剧和导演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编剧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跟导演说明白,导演在尊重剧本和编剧的前提下进行拍摄,能够提高效率,防止发生矛盾冲突。

(三)申请项目经费,更新设备库

高校设备库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学院、学校、国家对于技术教育都应该给予重视。在VR、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出现后,要购置无人机、VR拍摄器材,非线性编辑软件也要及时更新,从而满足学生的设备需要。这些重要项目的建设,需要学科、学院、学校去主动申请,这是微电影教学必不可少的器材。

(四)整合资源,建设平台

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使得大学生微电影的优秀资源也有不同,大多分布在东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教育资源平等化值得我们深思。将一部分优秀资源向西部、北部迁移对西部北部高校的大学生微电影的发展是一个福音。除了原有的影视资源的迁移,还可以在西北部建立新的平台。建立平台时可以以高校为依托,以影视城为依托,以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依托,建立高质量、有影响的平台。

(五)加强微电影的宣传,提高知名度

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伴随着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应把握机会,紧跟时代潮流。首先,线上可以进行分众传播,明确受众群体,在自媒体上进行微电影的前期宣传,争取一定的转量及浏览量,在宣传期间有序制造话题,运用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使微电影的宣传持续发热,提高知名度。其次,注重线下传播,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要让作品走出去,让作品走进来,不能“闭门造车”,知道自己宣传的着力点在哪、别人宣传的着力点在哪,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在互相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后,要让作品走进赛场。好的作品没有被更多人看到是非常可惜的。我国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学生们应积极参与评比,让自己的作品参与竞争,通过比赛,扩大知名度,同时提升自己的微电影创作水平。

1.阮南燕.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J].浙江学刊,2012(05):115-120.

2.马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现状探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微电影创作的调研[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30+184.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2.

猜你喜欢

题材创作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一墙之隔》创作谈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