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稼依社区运用“居民管理公约”管办客事

2018-04-02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婚丧喜庆移风易俗公约

2017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发《关于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客事从简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带领群众移风易俗。砚山县稼依镇大稼依社区积极探索运用“居民管理公约”破除农村婚丧陋习的有效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制定《居民管理公约》,搭建引领文明乡风有效载体。大稼依社区地处高速公路、国道沿线,辖15个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壮、彝、回、苗5个民族,有1869户10246人,具有民族成分多、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2014年,大稼依社区开始探索制定《居民管理公约》,加强社区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社区进一步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勤俭节约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写入《居民管理公约》,并根据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村民的合理建议,一边执行一边修改,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经过多次修改,于2017年制定印发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群众认可的《居民管理公约》。15个居民小组根据自身实际,在社区公约的总体框架下制定《小组公约》,对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标准、宴请人数等作出明确规定。公约既涵盖社区治理方方面面,又突出移风易俗的约定,明确了操办范围、宴请规模、餐饮标准等,群众对公约的态度从起初不接受转变到积极支持。

强化监督执行,保证《居民管理公约》顺利施行。为保证《居民管理公约》得到有效执行,大稼依社区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在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公约执行委员会,聘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村干部代表、群众代表等作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建立《婚丧喜庆事宜登记制度》《婚丧喜庆事宜劝阻制度》,居民办理宴席,要事先到执行委员会登记备案,执行委员会审查同意方可办理宴席,凡未备案或超出范围、不符合规定的,由执行委员会进行劝阻。成立由社区纪委书记、妇联主席、志愿者协会会长组成的社区公约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区公约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在15个居民小组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负责本居民小组婚丧喜庆事宜具体操办、管理工作。执行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积极发挥作用,利用云岭先锋平台向社区居民发送短信,将《居民管理公约》《小组公约》等汇编形成宣传手册发放到1186户居民手中,制定下发《倡议书》等宣传资料近1万份,制作文明节俭宣传广播稿并利用环卫车辆在社区循环播放,召开专题宣传会讲解《居民管理公约》,通过文艺节目把《居民管理公约》搬上舞台,自编自演《稼依人民唱起来》《我想有个温暖的家》《妈妈,我想您》《做知恩感恩的稼依人》《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等政策、法规、公约宣传曲目,让社区公约在群众中口耳相传,让移风易俗工作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员干部带头,抓住移风易俗“关键少数”。大稼依社区党委下设16个党支部,有党员357名。社区党委研究认为,很多农村陈规陋习由来已久,积弊难除,必须抓住“关键少数”,通过社区、居民小组干部和广大党员带头执行,树榜样、作表率,方能立竿见影。通过召开党委会、支部会、党员大会,在全体党员中达成了共识,300多名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承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做起,带动群众支持参与移风易俗,做到“带头不办客、带头不送礼、带头不做客”。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目前大稼依社区已有1500余户签订《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承诺书》。

初步统计,大稼依社区通过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客事不办”,劝退和群众主动取消不符合规定的宴席170次,缩小宴席规模100余次,累计为群众节省人情消费支出600多万元,不仅净化了社会风气,树立了文明新风,而且极大减轻了群众的人情往来负担,让群众有更多时间、精力、金钱发展生产。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1450元提高到2017年的10259元,烤烟、辣椒、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仅蔬菜销售收入每年就达4000多万元。《居民管理公约》成为大稼依社区走向民主、法治、团结、文明、进步最好的“嫁衣”,不仅引领了文明新风、创新了社区治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婚丧喜庆移风易俗公约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图书借阅公约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怎样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才不算违规
怎样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才不算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