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基层理论武装工作改革创新
2018-04-02
近年来,中共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用心谋划、精心组织、齐心协力、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改革创新,取得一定成效。
主要举措和成绩
强化学习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出台《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对全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规范,每年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并通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除定期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外,还要求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参照区委的学习计划,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贯彻落实。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宪法》等学习主题,每年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少于8次,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每次专题均坚持撰写学习交流心得,每位成员每年至少作一次主题学习发言。二是结合全区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每年8—10期“领导干部培训日”专题讲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内监督、廉洁从政教育、网络舆论事件与处置、舆情研判引导、礼仪修养等内容作为学习、培训重点。三是自2014年起,每年坚持举办晋宁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培训班,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分管宣传思想文化的领导干部近百名学员参加培训,结合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设置课题。四是每季度由区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5—10本理论学习书籍推荐给全区党员干部作为每季度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材料。
强化理论宣讲,凝聚发展力量。一是按照“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百姓群众讲故事”原则,组建一支学得会上级精神、把得住同级决策、讲得了群众语言、做得通群众工作的讲师团队伍,并对宣讲员进行“听、试、谈、讲”集中培训。二是全区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及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等组织宣讲,邀请省、市专家为晋宁区机关、学校、企业、乡镇、村组进行多层次宣讲。三是创新出台《晋宁区组建宣讲理论专家库的实施方案》《晋宁区理论宣讲专家库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对专家库的组建、基层理论宣讲的组织开展及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要求。四是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区委宣讲团面向党员群众宣讲活动工作方案》,抽调8名业务精、反响好的“郑和故里”宣讲团成员进行宣讲。五是结合撤县设区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干部“驻村蹲点”等工作,围绕“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在全区开展学习研讨及征文活动,并推荐优秀文稿到省市各相关媒体刊发。
强化基层调研,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印发《昆明市晋宁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调研工作方案》,组织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经验做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经验做法、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失衡的问题等专题开展调研。同时配合省市宣传部和其他县(市、区)到晋宁开展理论宣讲、对外宣传、文化文艺、智库建设等工作调研。二是依托2014年成立的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晋宁宣传调研基地,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重点课题,邀请省内专家学者为晋宁问诊把脉、出谋划策,理清发展思路;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对收集的调研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提炼,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强化活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严格按照市委建设“书香昆明”的要求,制定下发《“书香晋宁”公共阅读服务点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42家单位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并多次向基层单位捐赠书籍。二是制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依托区级示范点和区内各实体书店,每年坚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文朗诵比赛和青少年读书征文大赛等活动形式,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良好风尚。三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大赛”“践行新思想 履行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暨“改革开放我知道”知识竞赛等多类比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全区理论武装工作。
全面从严从实,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出台《党委(党工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并及时调整充实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二是自2016年以来,每年坚持由区委书记分三个层次与区委常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党组书记,与区级部门,与各乡(镇、街道)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责任书,进一步推进全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三是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部署、分析研判、报告通报、考核巡察等工作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区工作的总体部署。四是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先后出台《晋宁县重大事项舆情风险事情评估实施办法》《晋宁县网络舆情管理暂行办法》《晋宁县舆情应急处置办法》《昆明市晋宁区微平台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全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五是按照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昆明市的反馈意见及市委、区委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对照省委巡视组提出的问题和相关县(市、区)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和自我检查,并严格要求全区各相关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整改落实。
特色亮点工作
用多种形式学习提升能力。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提升全区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素质。用好“万名党员进党校暨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领导干部培训日讲座”、党性教育等各级各类培训班,邀请多位省市专家学者为全区的党员领导干部讲授党的创新理论知识、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等,采取“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现场模拟”的教学形式,让干部到先进地区的实践一线去,到示范点上看,找差距、获启发、拓思路、升格局,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用常态化宣讲凝聚人心。印发《昆明市晋宁区组建理论专家库的实施方案》,成立昆明市晋宁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和故里”宣讲团,创新方式、深入基层,围绕中央、省、市、区中心工作,深入基层开展广泛深入宣讲活动,累计参与5万余人次;创新出台《晋宁区理论宣讲专家库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常态化、规范化;2018年3月21日,获省委宣传部省级宣讲基地授牌,成为云南省第10家被授牌单位,也是昆明市唯一一家省级宣讲基地。
用特色活动树立形象。近年来,晋宁区立足服务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很多特色活动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2017年10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大美中国”,将滇池开渔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与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江源一起,作为献礼国庆的中国壮美河山代表精彩呈现;2018年2月,中央电视台《我的中国梦—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在晋宁古滇艺海大码头取景录制;2018年9月,40余家媒体到晋宁对2018年昆明·晋宁滇池开渔节暨古滇渔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千帆竞发活动、渔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秋收画卷》栏目现场直播了时长两分钟的秋收场景;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江山如此多娇、微信公众号1号线上播出、刊发晋宁美丽画面和丰收景象。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持续举办郑和文化节、古滇开渔节、古滇火把节、沙滩啤酒音乐节、鲜花文化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晋宁·起跑—万人穿城赛”、花灯小戏小品、和谐大舞台、全民阅读、秧佬鼓舞大赛、长街宴、灯艺博览会等活动。全区8个乡镇、街道依据自身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举办宝峰调子会、彝乡火把节、晋城盘龙寺庙会、六街包饷午、夕阳谷花鱼节、旧寨渔人节、古城米线节、沙堤鱼米节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节庆活动。
下一步工作思路
增强理论引导力。坚持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完善制度,以用促学,注重实效,形成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增强舆论影响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结合实际创新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高度重视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积极抢占宣传舆论阵地制高点。
增强思想凝聚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做好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等工作;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基本公民道德规范,突出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增强文化感染力。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层面上。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大力抓好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让群众文化工作全面开花结果。
增强干部执行力。着重提高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中心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增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素质,坚守思想防线,把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把上级的安排部署要求落实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