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外开放研究 推进中缅智库交流合作
2018-0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近年来,面对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中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央和云南省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精神,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充分结合德宏州实际,加强具有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一些成效和经验。
做法与成效
发挥智库作用,创设国际论坛。一是创设“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2015年—2018年,德宏州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合作,连续举办4届“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来自中国、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多边组织的专家学者、嘉宾出席论坛。二是举办“中缅智库高端论坛”。2017年5月,中缅两国官员、智库学者围绕两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及外交政策等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为中缅搭建了一个智库交流平台,致力推动形成有影响力的对话机制,共同提升智库影响力,促进中缅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深化中缅合作。2017年12月,举办中缅两国学者、工商界人士参加的“‘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研讨会”。2018年5月,第二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围绕“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展开研讨。三是举办“孟中印缅现代畜牧科技合作论坛”。论坛由云南省科技厅、德宏州人民政府于2016年3月4日在芒市举办,中国、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9个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四是举办咖啡科学大会和年会。2016年11月在芒市举办“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暨首届亚洲咖啡年会”,这是世界咖啡科学大会首次开设分会场;2017年11月在芒市举办“亚洲咖啡协会成立大会暨2017年亚洲咖啡年会”。五是分别于2016年7月、2017年4月举办了首届、第二届“中国德宏创新驱动国际合作论坛”。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缅甸、瑞士等国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参加论坛。六是于2016年5月举办首届澜沧江—湄公河大学生友好交流周活动。以“同饮一江水、共叙邻里情”为主题,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的代表参加交流活动。七是分别于2015年、2016年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暨乡村地区卫生人员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培训项目。这些论坛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民心相通、思想互通、情谊联通的作用。
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智库联盟。一是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外交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广西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多个省内外研究机构联谊,建立了战略合作意向;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外交学院、深圳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设立对缅智库人员沟通联系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以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为平台,统筹全州30多家涉缅部门的力量,建立对缅研究工作的“人才库”“资料库““信息库”。三是适时召开对缅事务专家咨询会,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根据缅甸形势发展,为及时分析研判新时期缅甸局势和中缅关系发展走向,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邀请中央部委、省级相关部门、与缅甸接壤边境州县市的有关领导以及省内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召开“新时期缅甸事务专题专家咨询会”和“‘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专家研讨会”,形成高质量的咨询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紧扣缅甸国情,彰显研究特色。一是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创办了《缅甸研究》刊物。《缅甸研究》是目前全国唯一对缅研究的专业刊物。二是赴缅甸调研考察。2016年、2017年组织德宏州社科联、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人员赴缅甸曼德勒、密支那、东枝、仰光等地,就缅甸经济社会、中缅经贸往来情况进行考察。三是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实践及中缅关系研究工作,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积极开展社科课题研究,完成了《德宏参与重振南方丝绸之路战略举措研究》《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缅甸当前局势和我方对策建议》等重点研究课题。四是提高对缅研究人员实际工作水平。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派出工作人员,到德宏州驻缅甸曼德勒商务代表处跟班学习考察,提高对缅事务的了解熟悉程度,为深入开展涉缅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经验和体会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关键。德宏州的智库建设工作,始终得到德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德宏州委、州政府始终从全国全局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德宏州的智库工作,把德宏州智库建设放在全国全局的重要位置来谋划和考虑。德宏州委常委会明确提出,德宏州的智库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及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周边是首要”“亲诚惠融”的外交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德宏州对缅特殊区位优势,加大德宏州对缅研究机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德宏州对缅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德宏州在全省、全国对缅研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德宏州打造成中缅关系研究的前沿新高地。
定位准确,机构设置是前提。德宏州委对德宏州智库建设的定位就是以对缅研究为智库建设的突破口,发挥德宏州区位优势,把德宏州打造成中缅关系研究的前沿新高地。德宏州委对州社科联工作进行研究和加强,要求发挥社科联“联”的作用和“智”作用,加强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应用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做到既推动德宏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推动美丽德宏的建设,又为马克思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巩固作出新的贡献,取得新的突破。
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保证。德宏州智库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有德宏风格、德宏影响、德宏品牌的新型智库。德宏州社科联、德宏州中缅关系研究所把智库建设作为对缅研究工作的主要突破口。一是在“联”字上做文章。与全国各涉缅研究机构及相关的大学智库机构取得联系,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外交学院、深圳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在“智”字上做文章。创设了“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研讨会”“孟中印缅现代畜牧科技合作论坛”等国际性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将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专家学者、议员、相关部门官员、媒体记者请到德宏州,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交流。三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锻炼研究队伍。德宏州社科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对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课题研究,全面调动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开展研究。
对策及建议
立足区位,打造品牌。论坛是智库建设的支撑平台。建议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推动“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中缅智库高端论坛”永久落户德宏州,适时推出具有自主品牌的“瑞丽江-伊洛瓦底江国际智库高端对话”。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省社科院共同努力,主动向国家高层汇报论坛情况,引起上级领导关注和重视,力争将论坛打造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并实现定期在德宏州举办的既定目标,为智库建设奠定扎实基础。面对德宏州内越来越多的国际性论坛、会议,要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可考虑隔年错开各举办一种论坛,避免出现“疲劳感”,增强论坛吸引力。
加强合作,培养人才。人才是智库建设的关键。要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智库专家等的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边疆高校潜能,努力培育地方智力资源,为边疆人才培养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打牢基础。加大缅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形成梯队人才结构。继续加大对外交部、中联部等国家部委的请示汇报,争取“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为举办论坛、培养人才提供政策、资金保障。
丰富内涵,突出特色。特色是智库建设的立家之本。要立足地理区位,紧紧围绕“一路”(“一带一路”)“一山”(喜马拉雅山)“一江”(瑞丽江——伊洛瓦底江)来展现德宏州的优势和特色。合理调整论坛举办时间,避开雨季、选择在德宏州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时举办论坛,合理布局和安排参与论坛的政要、专家学者参观考察德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沿边特色,丰富论坛实际内容。不断创新论坛参观考察模式,突出展现中国边疆各少数民族和谐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建设新成就,展现德宏州与缅甸邻邦友好交往的生动场景,树立“经济发展靠中国,民族团结学中国,打工学艺到中国”的对缅开放交流特色品牌,以吸引中外智库学者更高的关注度,提升德宏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面参与,转化应用。转化应用是智库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探索解决智库研究与实践活动相互脱节、成果转化应用不高的问题。凡是德宏州内涉及缅甸事务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安全等会议、会晤,只要没有特别参会限制,争取安排中缅关系研究所的人员及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便于及时全面掌握信息,提供决策咨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