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支高素质扶贫工作队伍
2018-04-02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郎乡人民政府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郎乡人民政府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扎实开展“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狠抓干部队伍政治、组织、作风、能力建设,促使干部作风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坚持党委统筹、政府全力推进,压实“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县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表率,结合大遍访和“六个百家”(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活动,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查实情、摸真底。二是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实施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双推进”工程。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干部、村小组长,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组考核制度,推进村组活动场所建设,实现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全覆盖。坚持因村施策,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团结群众、落实工作、领导脱贫的能力。三是落实激励机制,关心关爱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注重从脱贫攻坚工作中锻炼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及时把政治过硬、履职尽责、能抓会干的干部选出来使用好,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让扶贫干部驻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只有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扶贫领域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干出工作实绩。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优良工作作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之以恒筑牢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扭转一些基层干部浮躁、畏难的思想情绪,引导党员干部时时想着群众、帮助群众,自觉摒弃不良作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二是严格监督执纪,用好“四种形态”。通过随机抽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对工作作风、驻村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办事效率等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作风漂浮、弄虚作假、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驻村干部,严格追责问责。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对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强化执纪问责,严查快处,通过监督执纪问责整顿脱贫作风,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高效落实、有力推动。
加强能力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只有高素质的扶贫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脱贫工作落实。一方面,选调精干人员充实扶贫队伍,把各单位政治素质高、能力强,懂扶贫、会扶贫的干部充实到扶贫干部队伍中来,保证脱贫攻坚工作有人干、干得好;另一方面,强化业务培训,打造脱贫铁军。通过举办“禄劝领导干部大讲堂”、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精准扶贫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政策水平。采取轮训方式,分批次开展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方面的培训,让扶贫一线干部学政策、懂技能、会帮扶。
严格奖惩制度。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一是成立脱贫攻坚督查组,以督查巡查促进工作落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成立县级脱贫攻坚督导组,对全县所有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巡查,紧盯重点对象督查,紧盯管资金、管项目、管物资的工作人员,紧盯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帮扶干部等责任主体,开展警示教育,以督查巡查促进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常态化的领导约谈机制。对县、乡、村三级履行脱贫攻坚责任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约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于那些不胜任的及时撤换,对于弄虚作假的坚决问责。三是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突出正向激励,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科学性、准确性,坚持年度集中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相结合,不搞“一锤定音”。建立奖罚分明的用人导向,对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对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安排到重要岗位,让有为者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