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抓产业为突破口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18-04-02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级农业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通过“三个坚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质量兴农,让乡村产业强起来。一是抓“四化”促转型。充分发挥大理州生态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引导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推进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创建,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一批绿色优质品牌,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坚守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底线,强化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系,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抓“融合”提效益。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做大做强“三产融合”大文章。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特色消费、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增长点。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以争当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排头兵为目标,以盘活土地、资产、机制为导向,坚定不移深化农村“三权分置”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改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绿色发展,让乡村生态美起来。一是以绿色发展引领现代农业。以洱海保护为重点,全面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行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模经营、生态种植、打造品牌原则,实施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制定和推行水稻、玉米、蚕豆等12种主要农作物生态种植技术规程,全面实施绿色生态化种植,把洱海流域建成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先行区。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严守耕地红线,加大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到2020年,确保全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83.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81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到2020年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以上。三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认真编制实施大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
坚持改善民生,让乡村群众富起来。一是持续深化产业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总结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金互促”等产业扶贫模式,探索经营主体带动、股份合作、电商带动等模式,主动将企业的管理、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用工等优势与贫困户的土地、人力、政策等资源有效对接,努力增加贫困户资产性、资本性、工资性收入,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到2020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以上的目标,围绕全州“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六大产业”发展、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围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田间渠系及管网建设为补充,加快推进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宽带光网自然村通达率和4G网络覆盖率,扩大光纤入户能力覆盖率;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让乡村优特农产品走向全省、全国、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