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原特色品牌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18-04-02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宾川县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宾川葡萄特色

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宾川县委书记

云南省宾川县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部署,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打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牌”,加快发展优质水果、特色蔬菜、有机烟叶、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生物药业“六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

品牌化引领,调结构创品牌。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为契机,建设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积极参加“云品入沪”“云品入港”等品牌推介会,提升“宾川红提葡萄”“朱苦拉咖啡”“宾川柑橘”“宾川鸡足山旅游”“海稍鱼”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其中“宾川红提葡萄”品牌市值达18.66亿元,朱苦拉百年古咖啡享有“中国咖啡活化石”之美誉。坚持以名牌创建引领结构调整,围绕“坝区葡萄园、坡地橘果园、山区核桃园、江边咖啡园”的“四园”产业布局,构建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利用高效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优化区域结构。坝区重点发展葡萄、柑橘、软籽石榴、黑腰枣等水果产业和冬早蔬菜;山区及冷凉地区重点发展苹果、冬桃等水果产业和附子、重楼等特色中药材以及冷流水高端水产品养殖。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培育克瑞森、阳光玫瑰等耐储运、口感好、品质优的葡萄品种;发展沃柑、岩溪晚芦等晚熟柑橘;发展软籽石榴、黑腰枣、冬桃、火龙果等特色水果。三是优化熟期结构。调优“葡萄求早、柑橘求晚”熟期结构,研究推广葡萄错季栽培、作物间作技术措施,发展葡萄园冬马铃薯产业,努力调优柑橘早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比例。

规范化生产,建“园”“区”增效益。发挥宾川县“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集聚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优势,重点规划建设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即以金牛、州城等乡镇为主,建设10万亩葡萄产业园;以宾居、金牛等乡镇为主,建设10万亩柑橘产业园;以宾川县淼溪湾高原特色庄园项目建设为重点、鸡足山为核心、大永高速及联络线景观化为纽带,融入大理白族自治州“6+2”旅游圈,推进大理双廊至鸡足山大景区建设,建设农旅结合的大健康产业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好以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为核心的工业园区,研发生产葡萄气泡香槟、柑橘发酵酒、果汁等精深加工产品。支持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挥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围绕“村在果林中、房在画图中、人在美景中”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建设高原特色优质水果种植基地4600亩,已建成葡萄种植基地1100亩,即将发展柑橘种植基地2000亩、油橄榄荒山绿化林果基地1500亩;建成全国首个现代化、智能化、农光互补的鲜活葡萄博物馆,4000平方米标准化、智能化温室种植实验室,2000平方米标准化、潮汐式温室育苗中心;1万吨葡萄深加工全利用生产线,3000吨仓储冷库、分拣包装中心、物流及供应链运营中心即将投入运营。

标准化种植,兴科技提质量。通过推广农业标准化种植,加大秸秆腐熟还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县、乡全域发展有机食品和“三品一标”认证,生产让消费者安心、放心的有机食品。一是科技兴农。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研院校以及本土专家,加强新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推广高产创建、间套种、种养良种化等骨干技术措施和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和香葱、大蒜等优势特色产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宾川冬桃、石榴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宾川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宾川红提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被列为云南省地方农业规范。二是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省、县共建宾川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建立“宾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平台”,完善“源头可控制、过程有监管、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跟踪、质量可溯源、信息可查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绿色兴农。健全农业化学品投入监管体系,推进土壤质量提升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生物腐熟还田、生物菌剂改良土壤技术。全县有5户企业11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认定面积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2万亩,38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规模化发展,建体系育主体。通过实施出口基地备案、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农超对接等项目,构筑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分类扶持单个市场主体不断扩大规模。完善冷热链配送系统,加快构建全县统一的“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金牛镇菜甸村探索了“党组织+合作农场+农户”统一规模经营模式,由17户农户自愿将相邻70亩土地合并入股,组成统一生产、销售的合作农场,成立合作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农场所有投入资金按面积分担,农场生产工人另外聘请,社员也可以参与,收益一年一结算,每年利润的90%按面积分配到户,10%作为集体资金专项用于村集体公益性支出,以“小田变大田,农民变股东,个体变集体”抱团发展,将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衔接。目前,该合作社“楼铁源”阳光玫瑰葡萄品牌以60元/公斤实现订单销售。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5户、农业庄园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02个、家庭农场161户、出口备案企业36户,农地备案面积27万亩。

设施化保障,推改革增动力。致力于建设高效智慧水网,推进“三农”改革创新,保障了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构建起以引洱入宾工程为龙头、中小型水库坝塘水窖辅助,干支渠为骨架,节水滴管为末梢,西水东调、南水北输、东水西送的多水源联合调度的高效水网,建成输水干支渠411公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5万亩。通过开展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云南省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三资”等改革试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六证”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和抵押融资体系建设,有效破解农业发展融资难、农民资产性收入增长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宾川葡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宾川行(四章)
宾川行(三首)
宾川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