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示范引领 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解读《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8-04-02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示范区农民

本刊记者| 孙洁

1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了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有关情况,并解读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着力打造先行区和试验区

徐南平介绍了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此次出台的《意见》,是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对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意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推动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把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意见》明确,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显著提高示范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坚持“一区一主题”,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意见》部署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任务。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孵化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创新型企业。二是做强主导产业,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三是集聚科教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向示范区集聚。四是培训职业农民,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五是促进融合共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六是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七是强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八是加强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意见》提出了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土地利用、科技管理等政策措施,还从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建设流程、做好监测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有关保障机制。

《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抢占世界科技、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三大主要目标:

解决农业弱势地位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

关于《意见》出台的背景,徐南平指出,这主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

首先,从坚持目标导向看,国家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让“三农”随着国家整体同步进入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所以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意见》的重要目标导向,此次《意见》的出台就是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

其次,从坚持问题导向看,是要解决我们在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以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基本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的目标,实现了粮食自给,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阶段性的困难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农业还是一个弱势产业,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土地贫瘠,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技术上的差距,国家农业的竞争力是有一定的差距,与欠发达国家相比,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我们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渐失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整体上不强。第二,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八分之一,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左右,导致农业产业的要素不断流失,农民工进城打工,这实际上是一种要素的流失。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建设示范区就是要通过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通过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

接下来,在记者提问环节,徐南平对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八大重点任务:

复制杨凌模式 一区一主题为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现实样板

《意见》中,通过“一区一主题”的设计,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若干重大瓶颈问题。这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路?

对此,徐南平指出,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重大瓶颈问题的制约。比如,我国有近60%的耕地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半干旱干旱地区的农业是一个大问题;我国有近5亿亩的盐碱地,把这些盐碱地高效利用起来空间巨大;我国有7到8亿吨的秸秆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处理,还有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有机质流失等。对这些问题国家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但很多问题都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体制机制的约束。

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坚持“一区一主题”的原则,围绕这些重大的瓶颈问题,集聚创新资源,协调各类主体,特别是调动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来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其他同类地区做出示范。比如杨凌示范区就是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设的,20年来已经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干旱半干旱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杨凌示范区将近20年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接近400项,国家科技成果48项,在全国建设的301个推广示范点,每年推广获得的收益超过170亿元,这是第一个示范区。今后农业高新区建设主要是复制杨凌模式,希望“一区一主题”解决制约我国家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徐南平表示,农业科技的研发,技术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有自身的规律和困难,我们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研发,提供源源不断技术的供给,更要做好技术推广应用的试点示范,要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要通过示范区建设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来理顺体制机制,为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现实样板。

对于示范区建设将如何分布,徐南平表示,现在已经有两个示范区,1997年和2015年,国务院分别批准建立杨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计划到2025年,国家要布局不超过30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希望每个省能有一个示范区,但是能不能建设,哪个省先建,要看各地的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础。我们的要求是高标准、宁缺毋滥。

下一步,科技部将制定工作指引,指导各地制定落实方案,做好宣传工作,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

示范区姓“农、科、高”

《意见》部署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任务,即培育创新主体,做强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培训职业农民,促进融合共享,推动绿色发展,强化信息服务,加强国际合作。《意见》提出了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土地利用、科技管理等政策措施,还从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建设流程、做好监测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有关保障机制。

徐南平表示,《意见》有三方面亮点需要进一步强调。

首先,示范区一定要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国家布局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载体,还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辉煌业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很大的不同,示范区要坚定不移地聚焦“三农”主题,把乡村振兴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不管示范区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没有农民,不能没有农业,也不能没有农村。不管示范区发展到什么程度,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坚持发展农业的目标不能动摇,坚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望不能动摇。所以,评价示范区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是否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是否增长了,农村是否更美了,这是跟其他示范区不一样,也是《意见》很重要的亮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第一个要姓“农”。

第二,示范区必须要姓“科”。要通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来打造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高级发展形态,“科技”是它的身份标签,“创新”是它的本质特色,这一点必须要坚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科学制定园区规划,提出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所以创新高地是它的本质特征。国务院文件明确示范区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要求示范区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示范区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必须要姓“科”。

第三,示范区必须要姓“高”,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姓“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坚持“高”标准,到2025年,创建总数不能超过30家,宁缺毋滥。建设示范区,就是要树标杆、立典型,不坚持高标准就不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申报示范区建设,不思虑周到不行,规划不好不行,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不行,工作基础不具备也不行。同时,还要探索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不搞终身制,确保示范区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二是培育“高”技术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是示范区建设重要目标。示范区必须坚持“一区一主导产业”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培育企业主体、发展科技服务、促进产业融合,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打造农业创新人才高地 推动农民职业化

农业高新示范区建设,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但我国农业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此次《意见》中对此是怎样设计的?

徐南平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示范区很重要的目标。示范区的定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高质量发展,怎么样推动高质量发展?高端人才是很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才驱动发展,所以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但问题是,现在农业要素在不断流失,高端人才怎么样才能从事农业工作,服务农业,这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很多人才都是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流转,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关键核心还是科技进步。如果有好的技术,就会带来投资,带来人才从事农业工作。如果劳动生产率低的话,投资回报率就低,高端人才就不愿意投身农业。建设示范区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把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示范区内使用,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提高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高了,高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才能从事这样的产业,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根本上,还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走高端的路线。

那么,对于科学素养不是很高的农民或基层人员,如何做到让高技术和他们有效衔接呢?

徐南平说,示范区的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农村目前的实际状况,衔接起来的工作要一步一步的推进。以杨凌为例,杨凌示范区的农民培训学校建设已有20年之久,受到培训的农民有670多万人次,同时对于职业农民也进行了培训,现在已发了12000多个农民技术职称证书,这个证书成为现代职业农民身份的标签。这些农民的收入普遍比较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半干旱干旱地区进行技术推广。山东寿光农业科技园也有一些职业农民,他们到别的地方从事技术指导,已经与产业技术工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农民的职业化会带来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带来先进技术的不断传播。建设示范区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做,要让一些好的模式、好的经验能够在全国推广,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示范区农民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