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师范生信息技能培养的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8-04-02陈小玲
陈小玲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0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首次专门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章[1],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教育信息化是依托各个教学要素的信息化而发展,而教师作为教学要素之一,其信息化要求指教学信息化。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其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未来教育质量,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对师范生进行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之适应时代对教师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微课程是“微时代”在线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以其易获得性、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等特点满足了广大用户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需求[2]。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人们在进行微型学习时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希望能在合适的时间获取有用的知识信息。本研究是在我国微课程研究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构建微课程作为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开发微课程学习平台,使得师范生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1 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问题
1.1 面向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在平台设计前期,笔者通过选取某师范院校的大一至大四的师范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随机调研,对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调研,包括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掌握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四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的整体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不高,而且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其中大四年级的学生相比其他年级学生在技术掌握和信息化教学意识上要高。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要高,这与学生的教学实践经历与学科背景相关。笔者及团队成员在访谈时得出,学校在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上主要技术学习课时占大部分,理论学习只占很少部分,甚至有些是在考核时再对理论知识进行硬性记忆。在技术应用上也很少,总的来说,学习者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时,没有很好地将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
1.2 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2.1面向师范生信息技能培养的具有体系性的平台甚少
随着网络、电子学习设备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还有面向各类知识学习的网络平台的涌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就了许多课外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纵观现有的学习平台,不管是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学习平台,还是规模比较大的MOOC学习平台,少有是针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的学习平台,因此,为了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使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融入到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中,最大效度地融入到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中。构建具有系统性的信息技能教育平台急具紧迫性与重要性。
1.2.2鲜有结合具体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手段的培训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目前高校对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相关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大都是以全校一致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课程内容来完成,大部分师范院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培养的途径,而且各个学校的课程内容、评价标准不统一,总而言之,目前高校在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中的培养内容无法深入到具体学科中,很难结合具体学科需要的软硬件工具和针对性的教学理念,从而会降低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价值观。因此,除了授予公共基础技术,比如办公软件、常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及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音视频资源制作等,作为组织培养一方,还需深入调查研究和明确具体学科所需要的设备、数字资源的制作、使用等。
表1 微课程学习平台内容大纲
1.2.3缺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实践环境
信息化教学的最终成效是由信息化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体现出来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是检验信息化教学有用性的试金石,通过教学实践将所学的所有技能整合成具有体系性的知识系统,将原有的理论和零散的知识升华到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但是据笔者及团队调研了解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实践环境匮乏,目前大部分的实践环境是普通的微格教室,主要是用于教师技能的训练,不能满足用于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环境要求。
2 微课程学习下的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内容、模式
2.1 平台的培养内容
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由浅层向深层、由意识培养到实践应用慢慢逐级地完成,本研究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价值观为起点,在此基础上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笔者结合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微课程学习环境、相关的调研结果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条件,并向相关的专家咨询过后,最终确定本微课程学习平台的培养内容和模式,本平台培养的内容分别有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态度、技术掌握以及技术的应用三大模块。其具体内涵释义及对应内容如表1。
2.2 基于微课程学习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平台的学习是基于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下进行,学习者首先要注册等登陆学习平台,首次登陆平台会提示做个小测试,通过测试分析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学习者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技术水平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包括公共课程学习和学科专业课程学习模块。课程学习模块的内容是以某种技术或者某种技术的一种教学作用来划分的,每个完整的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意识态度、技术学习掌握、技术的应用案例三个不同层次的微知识点构成。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会有相应的网络辅导员线上或者线下疑惑解答。本研究中基于微课程学习的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微课程的学习模式
3 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 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原则
3.1.1自主学习原则
自主学习是指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3]。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传统教育方式只要求学生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成了典型的特征,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智慧发展,基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4],本研究设计开发的微课程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微课程学习中,学习者能意识到自身在信息技能方面的不足,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并与同伴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3.1.2个性化学习原则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如何从海量的资源中挖掘出对教师和学习者有用的信息,以提高教育管理绩效和学习成绩。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以人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让每一个学习者个体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并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而且由于学习者的自身基础和学科专业背景是不同的[5]。因此,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本研究平台支持学习者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大量学习资源所带来的查找困难,在个性化学习中,筛选出符合学习者自身基础和学科专业的微课程学习内容,在避免学生盲目选择、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3.1.3学习内容微型化、模块化原则
本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许多改变。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它们的存在越来越普遍,在非正式学习时间,人们可以随时根据当下的学习需求,利用移动设备和网络进行学习。但是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所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库。本研究设计开发的平台是基于微课程的内容形式进行学习的,每个课程内容均有由意识态度、技术学习、技术应用三部分组成,三个微型知识点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3.2 微课程学习平台角色、功能设计
本微课程学习平台设置的角色有学习者、网络学习辅导员和平台管理员。其中学生功能包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课程学习、资料下载、个人学习空间构建、参与讨论的功能。网络辅导员功能包括课程资源制作,收集学习者学习疑惑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讨论等功能。管理员功能包括平台管理、资源管理、课程管理、通知发布等。微课程学习平台主页包括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学前自测、课程学习、我的学习空间,形式动态五大模块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个人信息:主要记录学习者的姓名、学科专业等个人信息。
学前自测:平台管理员实现按照每个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做成相应的测试题,在学习者首次登录时会提示学前自测,根据学前自测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
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模块主要是平台管理员实现做好的课程上传到平台,每个知识点作为一个课程,每个课程包括“形成意识、加强态度”、“技术掌握”和“技术应用”三方面的微知识点。
个人学习空间:学习空间模块主要包括我的课程、学习笔记和我的讨论等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其中在“课程学习”模块选择的课程内容会添加到个人学习空间中,便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学习进度的记录;我的讨论是由网络辅导员根据各个课程知识点、或者当下热门的信息化教学话题而设立的讨论话题。
形势动态:形势动态是国内和国外关于教育信息化最新的发展动向,包括相关政策、初级教育、高等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动态,学习者通过了解信息技术在各国的教育中的影响度、对个人发展的正面作用,从而能激发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教育技术价值观,这对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融合的探索形成很好助推效果。
3.3 微课程平台资源设计
微课程学习内容包括公共技术学习模块和专业学科知识模块。本研究的公共技术学习模块主要涉及常用、通用的硬件设备、软件工具,比如多媒体教室使用、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和多媒体课件、微课的制作等数字资源的操作步骤及原理等等,除了公共技术学习模块,平台还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工具的使用会有所差别,或者有些学科会有专门的教学工具,基于此,本平台还包括专业学科技术学习模块。本平台的资源呈现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微课程平台的功能设计
3.4 平台优势
微课程学习平台是开放性学习平台,学习者只要登录学习平台即可进入学习,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平台中的学习内容具有结构性与系统性,不是零碎的内容的组合;(2)平台内容分为公共基础学习内容与学科专业教育信息化中技术影响与应用现状和相应的学习内容。(3)平台的学习界面简洁易操作,不会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造成额外的操作压力,提高平台的可用性。(4)平台的角色中设置有相关专业的网络辅导员,能在学习者遇到问题时给予答疑,并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专题讨论。(5)平台不仅提供与实际环境相符合的学习内容,还会及时更新教育信息化的国外国际的形式动态,让师范生能及时了解当下的态势,在大层面上指引师范生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
图3 微课程学习平台呈现形式
4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各地各校迅速发展,这给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应该及早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积极的态度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时了解当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态势和优势。本研究结合微型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信息时代学习方式,以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意识态度、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为目标,构建了面向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微课程学习平台及培养模式,并设计了相应课程资源,在平台运用后,学习者反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提高了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于教育信息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笔者后期还会最继续完善平台的使用功能、课程资源,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DB/OL].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3(5):31-35.
[3]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32-33.
[4]http://www.moe.gov.cn.
[5]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