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教育理念渗透的教学研究

2018-04-02姜献群

记者观察 2018年3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文 / 姜献群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公共通识性课程,是人生规划的必修课。课程围绕为什么要进行职业指导、如何进行自我规划、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发展满意度的评价标准,构建起个人——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三个层面要求逐一对应,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实施就业指导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通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要素在课程中渗透,实现通识性课程向思政课程的转化。

一、在态度层面帮助大学生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四年是大学生由“自然人”向“职业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人生态度往往决定着今后发展的成败。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并以此引导大学生整个生涯发展的进程,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一般要经过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中的渗透则为正确态度的形成提供了活化载体。

依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首先是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其次是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念;第三是界定好个人发展、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第四是形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思维定势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个人的职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支持,只有个人意志和社会环境高度契合,才能施展自我才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职业人在社会实践中,也应自觉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准则。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密不可分,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有“国”才有“家”,报效祖国是每个职业人的最大追求,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目的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态度层面的首要教学任务。

二、在知识层面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指导,也是学生就业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政治意识向政治素养转化的重要过程。依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应当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尤其是处于 “职业探索期”的大学生,学习、践行、目标认同是关键要素;其次要科学认识自我特质、认识职业世界、认识社会环境;第三是了解就业形势与劳动法规;第四是掌握就业信息获取的方法及其相关知识。

个人与社会相互适应知识体系为渗透思政教育提供了路径,因此要完善教学设计,嵌入思政内容。在“自我认知”教学活动中,强化自我道德素养、自我政治素养的探索,指导学生发现自我的政治优势,及时补足道德方面的短板。在“职业世界探索”中,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入手,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寻找个人职业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寻找自我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在“实施路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在“职业目标评估与调整”教学中,自觉将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作为个人职业选择和评估调整的主要依据,始终将国家人才需求、地方人才需求作为自我职业发展方向的首选。

三、在技能层面帮助大学生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依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掌握生涯发展技能,掌握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大学生生涯技能的生成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职业发展总方向。

具体来说,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掌握自我探索技能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自我探索过程,辩证看待探索工具、测评过程和测评结果;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教学中,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职业信息,进而形成科学的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在生涯决策技能教学中,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方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同样,生涯决策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求职技能教学中,坚持诚信原则,依照“好干部”的标准撰写求职简历,即强调: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沟通和团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实践体验,使学生深化对“归属感、团队精神、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的认识,最终升华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怀,形成我为祖国和人民献青春的思想认知。自我时间管理技能则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工作任务规划和训练,帮助大学生正确分辨工作中的“重点与非重点”以及“工作、生活、休闲时间”等,帮助学生最终成为遵纪守法、服从党的领导和服务于人民的建设者,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法论。解决问题技能和创新技能的训练,职场模拟演练遵循从理念到方法、从过程到结果,从反思到评价的原则,这种系统化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能够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用十九大报告中的“十四个坚持”作为工作的方法论。

四、课程教学与评价方法改革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动态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完善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对于知识层面的教学,要积极采用“讲座、讨论、视听”等方法;对于培养品质方面的教学,应采用“小组调查、模拟、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技能形成的教学,应采用“实操、角色扮演和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实际效果。

在课程评价方面,坚持过程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的原则。虽然高校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只安排36个学时,但本课程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全过程。过程评价可以采用档案袋法,档案袋内容可包含: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职业规划大赛、实习见习、三下乡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设计报告、求职简历、职业资格证书等过程内容。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撰写求职信、撰写求职简历、求职体验报告等能够体现出职业态度、职业认知、求职技能等三个层面的课程目标,全面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和技能水平。一般过程评价占60%,形成性评价占40%。

五、结语

综上可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能够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既符合学生的求职诉求,又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崇高政治觉悟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创新型人才,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价值观(二)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