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说文解字》玉部字分析古代玉的用途

2018-04-01张美玲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佩玉玉佩说文解字

张美玲(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说文解字》是东汉和帝时许慎所著,大约成书于公元100年。它是根据当时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写成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全书共十四篇,连叙十五篇,共收录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按照字体偏旁分作五百四十部首。每字按偏旁分门归类,使九千三百余字统辖于五百四十部首之中。《说文解字》中对“玉”字的解释是: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1]也就是说,玉即漂亮的石头,凡是温润而光泽的漂亮石头,古人均视之玉。不仅如此,“玉”在人们心中已不只是“器物”,它具有德行,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种美好品行。在我国古典文献资料中,对于“玉”有这么几种描述:《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玉”大致意思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里指“指玉制的乐器。”朱熹集注:“玉,磬也。”宋陆游《烧丹示道流》诗:“明年服丹径仙去,洞庭月冷吹横玉。”此指笛。《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此处“玉”则表示“比喻美德、贤才。”清代俞樾《群经平议‧尔雅二》:“古人之词,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这里“玉”代表一种美好的形象,“形容美好。”通过对玉部字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玉”在古代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装饰用品

因为玉有五德,人们认为玉饰同样高贵典雅,古人在腰间、头发上总要设法点缀上玉,人的身上总得有玉。《礼记·曲礼下》“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的解释为:自士以上皆有玉佩。上云君无故不去玉,则知下通于士也。”就是说,佩玉不限于统治阶级上层人物,下层的士也要佩玉。词语“玉佩琼琚”就泛指玉制的佩饰。《诗‧郑风‧有女同车》中:“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宋代辛弃疾的《沁园春‧期思旧呼奇狮》词:“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也就是说,在古代,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玉佩、玉饰。宋梅尧臣《天上》诗:“紫微垣里月光飞,玉佩腰间正陆离。”从诗句中就可看出玉佩在古代是腰间饰物,这是其用途之一。

《说文解字》中“璬”字:璬,玉佩,从玉敫声。《段注》:“璬之言皦也。玉石之白曰皦”。可以看出,“璬”是用白玉做的佩饰。在《周礼·玉府》、《礼记·玉藻》都解释为玉佩。

“珩”字:珩,佩上玉也。《段注》“从玉行者、会意。所以节行止也者、谓珩所以节行止。”也就是说,珩是玉佩最上面的玉。《诗·郑风·杂佩以赠之传》杂佩,珩璜琚瑀冲牙之类。《释文》:“珩佩,上玉也。”《后汉书‧张衡传》:“辫贞亮以为鞶兮,杂伎蓺以为珩。”李贤注:“珩,佩玉也。”这里的“珩”作为玉器,不但有装饰的作用,还有“节行”也就是说人们用玉来调节自己的行止。

由此可见,古人不仅用玉来作为腰间配饰,发冠上也有玉饰出现,玉饰不仅美观大气,还能代表品行。在古代的生活风俗中,“玉”作为饰物出现次数颇多,覆盖范围也很大,男子、女子、贵族、平民都可用玉来装饰,玉佩、玉簪、头饰、耳饰等。《玉台新咏‧古诗》:“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璫。”吴兆宜注:“穿耳施珠曰璫。”曹植《洛神赋》的“披罗衣之璀灿兮,珥瑶碧之华琚”,就是描写洛神身披罗衣,浑身佩带玉饰的美好形象,从赋中的“珥”、“瑶”、“琚”等玉饰品,不难想象到洛神当年的风采。这说明,玉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常见性。

二、用于礼仪活动、赠送物品。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一些玉器就用于礼仪活动,作为赠品出现,比如《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玉佩作为礼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些用来标志统治阶级上层集团的权势和等级,以及用于政治礼仪活动的专用玉器,比如用于表示权力、职官等级、国事礼仪以至宫廷婚聘诸种礼节的玉器。”[2]《说文解字》中很多字体现了这一点。

“璧”字:瑞玉环也。从玉,辟声。《段注》曰:“璧,瑞以玉为信也。在《汉语大词典》中对于“壁”的解释是:“玉器名。扁平、圆形、中心有孔。边阔大于孔径。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也作佩带的装饰。”《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邢昺疏:“璧亦玉器,子男所执者也……璧之制,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明张居正《答廉宪王凤洲》:“叠辱慰奠,深荷至情。但厚惠概不敢当,仍璧诸使者。”这里“壁”作为一种赠礼出现。也就是说,在古代,璧是一种用作印信凭证的物件,是可用于赠礼之物,而且也用于出席重要场合,是一种有礼仪的象征。

在古代等级森严,从举行祭祀、典礼之时所执之“玉”就可以看出,男、女、君、臣都是有规定的。从《说文解字》中这些字可以看出,玉的用度都打上了森严等级的烙印,这正是汉民族等级观念的体现。

三、总结

“玉”在古代占有很高的地位,重大场合都有其身影,无论是祭祀活动还是君臣之间的政治活动,亦或是军事活动中“玉”都有一定的地位。古人对于“玉”的热忱,从这些字就可以反映出来,在“克己复礼”的周代,君子以玉比德,孔子将玉归纳为“仁义礼乐忠”,许慎则将其归纳为“仁义智勇洁”。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揭示了玉与人的相通之处:“玉润而不污,至清洁也,故君子比之于玉。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被誉为“礼仪之邦”,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礼文化。”[3]

由《说文解字》玉部字来看,玉器在古代多是用于装饰、祭祀丧葬、礼仪赠品、军事物品等,当然也有一些字是描绘玉的色泽、品质、声音等的。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玉”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们观念意识,而且由于玉之珍贵,更因为它已成为德的化身,它作为一种信物、凭证更是体现了古人赋予它的美好品质与寓意。从玉作为装饰物品出现,以及它的形状、样式,就可以看出古人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识,追求生活品质。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些社会等级观念。

注释:

[1]汉许慎撰,请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2]杨淑丽,《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

[3]蔡亚琴,朱金凤,《玉部字及其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文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佩玉玉佩说文解字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姜永满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冰盒电池
最美大同我爱你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说文解字》视域下的先民生活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羊部字研究
佩玉琼琚,洵美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