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及其木部字研究综述

2018-04-01许文静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六书说文解字部首

许文静(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和文字学史上第一部为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察词源的而编成的字典,开启了按照部首编排汉字的先河。全书收字9353个,分列540部,另收重文1163个。

一、《说文解字》研究简况

在《说文》成书不久,就已为当时的学者所重视。郑玄在自己所注的《周礼》、《仪礼》中,曾引其书以解词义。应劭注《风俗通义》、晋灼注《汉书》也都引用过该书的注解。

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自汉以后便已开始,至清代以前,主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修订和补正,兼有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

唐代学者李阳冰刊定《说文解字》,作《刊定说文解字》20卷,现存木部残卷,一百八十八字。至南唐徐锴,对《说文解字》进行注释,代表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其兄徐铉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这些校勘补订之作流传至今,对后人研习《说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清代,对小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学者们从音韵、训诂等不同的角度对《说文解字》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其繁盛程度为后世所不及。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戴震、段玉裁、朱骏声、王筠、桂馥、王氏父子、俞樾等学者为代表的说文学研究热潮。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读》和《说文解字注》,后者在《说文解字读》的基础上,对许书作了非常全面细致的整理。朱骏声对《说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文通训定声》、《说文段注拈误》等著作中。他对汉字系统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也对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词汇系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考察。王筠主要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两书,前者用以阐释《说文》和六书理论,后者主要目的是“疏解许说”,即对许书进行解释和说明。桂馥则是以文字学、金石学闻名,著有《说文解字义证》、《说文谐声谱考证》、《说文统系图》等著作。

除了上述四位学者的理论成果,丁午、钱侗、孔广居、俞樾等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或全面系统、或细致入微地对《说文》及《说文》的相关学术著作中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到了清末,随着西方科学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传入,学者们对于语言学和文字学都有了新的认识,《说文》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如章太炎、黄侃、丁福保、刘师培、沈兼士、杨树达、孙治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后人整理出版有《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黄侃手批说文解字》等。丁福保的《说文诂林》、钱玄同的《说文部首今读》、马叙伦的《说文解字研究法》等书。

建国以后,《说文》学有了新的发展,有陆宗达的《说文解字通论》、马宗霍的《说文解字引经考》、殷孟伦孟伦的《说文解字形声条例述补》等,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六七十年代以后,学者们结合西方语言学理论,从不同角度深入考察了《说文》系统。有蒋人杰的《说文解字集注》、董莲池的《说文解字考正》、《说文部首形义通释》、裘锡圭的《〈说文〉与出土古文字》等。在“六书”理论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也多有成果,如何九盈的《〈说文〉省声研究》、刘又辛《“右文说”说》、俞敏《六书献疑》等等。

二、《说文解字》木部字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木部是收字较多的部首,共有421个汉字,其中6个象形字,3个指事字,7个会意字,403个形声字,重文39个,新附字12个。历来学者对该部字的研究颇多,随着更多资料的发现,需要我们更加系统、全面地进行研究。

近些年学者关于《说文解字》各部的研究均有涉及,例如犬部、女部、竹部,肉部等等,对于木部字的研究,学者少有专门性著作,主要是散见于一些研究《说文》的专著和一系列的期刊论文中。

李遥玲在《<说文>木部字研究》、《<说文解字注>木部字形校订研究》、《<说文解字注>木部字校勘说略》等文章中,从木部字的形义、校勘等方面着手,窥探《说文解字注》和《说文解字》中木部字的概貌。

文字校勘方面的论文不多,主要有高美林的《敦煌<篆书千字文>字形研究》 和聂小刘的《<说文解字>木部五十字集释研究》两篇论文。

释义方面对《说文解字·木部》进行研究的论文主要有三篇,卢巧琴的《<说文解字>木部语义场浅析》、梁伟的《<说文解字>中木部字释义方式初探》和张沈园的《试析<说文解字>中名物词的训释方法,以木部字为例》。

传统文化方面,主要有田穗的《<说文>木部田间农具字管窥》、孙黔蜀的《<说文>木部字与木文化》、陈树的《<说文解字>木部与中国古代文化》等论文。

“六书”理论是许慎归部和释义的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从该角度对《说文解字·木部》进行研究的主要有黄聪聪的论文《<说文解字>木部研究》,该论文以“六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说文解字·木部》的字形结构,又从树木种类、树木用途两方面阐述了木部字的意义类别,以求把握《说文解字·木部》字的基本面貌。

总的来说,学者对《说文解字》木部字的研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方向单一、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因此,关于木部字,未来也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探讨的地方,笔者希望通过对部分论文资料的整理,能够架构出当前对《说文解字·木部》字研究的概貌,便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猜你喜欢

六书说文解字部首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弄清偏旁与部首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系在绳上的“冬”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同部首的字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译的修辞选择——以“六书”名称英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