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泸溪苗族哭嫁歌在当地教育传承的现状

2018-04-01李水方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苗族少数民族民族

李水方(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一 哭嫁歌特征

哭嫁主要是女青年这个群体。在封建思想浓烈的苗族,女性生来就受到家族不平等的对待,尤其在婚姻方面,由于长期被压迫又不能追求自由恋爱,所以只能用哭诉的方式表达她们内的愤愤不平。

1 哭嫁的内容

哭嫁的内容一般是以歌曲的形式叙述新娘本人的身世背景,以及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不舍之情,在新娘即将出嫁的前一天晚上,由新娘哭诉,姐妹们安慰,劝诉,告知的方式,新娘主要哭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嫂多年来的照顾之情、哭昔日的姐妹情深。其曲调优美,带有委婉的忧愁,旋律柔和,音调低沉给人一种特别悲哀的感觉,使人听了了催人泪下,久久不能平息。

2 哭嫁的意义

对于现在泸溪苗族哭歌,虽不多见,但却是能够反映苗族人民婚姻习俗的特点。苗族民族歌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说法,作为新娘子,出嫁时哭嫁哭得越厉害,那么在今后过的日子就会越红火,越幸福。所以每位新娘再出嫁时,都会哭得声嘶力竭,以渴求婚嫁后日子过得幸福无忧。同时也就从侧面揭露苗族人的婚姻制度是带有封建思想的婚姻制度,深刻的反应了苗族女性想反抗但又必得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选择自己婚姻的悲惨的社会地位。

二 针对泸溪哭嫁歌在当地学校艺术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和政府加快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推动泸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泸溪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当地人们与外来民族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此外,哭嫁歌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与时代的步伐一同并进,流传也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

1 哭嫁歌在流传过程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哭嫁歌只有青年女性在此传承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所以男性基本将被排除在外,因此女青年不仅是哭嫁歌的传承者而且还是哭嫁歌的发展着,受众面相对狭隘,。哭嫁歌自我更新能力不强,缺乏与时俱进和时代特征,现代的女青年一般都接受到了学校的教育后,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在婚姻上大部分都接受自由恋爱,哭嫁歌若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对她们就不再适用了。有时作者会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使得哭嫁歌失去原有的艺术性,变得庸俗,变得有低级趣味。这样方式会使得哭嫁歌的在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上大打折扣,缺乏活力,和发展空间。

2 哭嫁歌遭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

虽说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是在少数民族区域里依旧还是得以发展民族文化为中心,以发扬民族特色文化为主要任务。因此才能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永久的富有活力。还有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不能满足当代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特别是青少年这个群体,他们更愿意也更乐意去接受新文化,他们对现代文化充满着好奇和憧憬 ,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充满无视和淡漠,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主体流失的重要原因。

3 传承方式以学校教育脱节

哭嫁歌是苗族娱乐形式之一,由于少数民族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大多数都采取非正规的、口耳相传的形式。而正规的学校教育是较为官方的,以参照相应教材为辅助,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在采用母语为基本载体,其母语是没有文字可以表述的,因此这也是哭嫁歌难以融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哭嫁歌受众面狭隘,形式单一,很难成为当地的主流文化,也很难正常的融入正规的学校教育。

三 针对目前哭嫁歌传承现状的建议和保护策略

1 增强哭嫁歌自身发展活力

哭嫁歌的传承如果一成不变,许多原有封建庸俗的文化很难与迎合现代人审美文需求,哭嫁歌就会缺乏活力。应该深入到欣赏主体的内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人们审美兴趣,这就要求创作者以时代性为背景,以民族性为主题,以艺术性为向导,发展大众所新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文化。另外改革哭嫁歌传统而单一的内容模式,增加各种新的形式,例如传播仁义道德、歌颂尊老爱幼、弘扬勤劳节俭等中华传统美德。扩大受众面,使创作主体和传承者不单单只局限于女性这一层面,还可以涉及到男性这一群体。

2 增加创作主体对本民族感认同感和自信心

哭嫁歌是泸溪苗族文化发展的烙印,连接苗族人们情感的纽带,实现苗族人们携手并进的桥梁。也代表着苗族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灵魂,任何民族、任何文化都无法取代和无法比拟的精深文化,哭嫁歌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推动苗族自身的繁荣发展,同时也为世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哭嫁歌应该受到应有尊重和重视,让哭嫁歌在世界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一枝独秀。作为一个苗族儿女,要为自己本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骄傲和由衷自豪,为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同时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缔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

3 维护哭嫁文化传承的多样化

哭嫁歌传统的传承方式:口耳相授,已经不再受用于当代人。所以在继承方式上必须不断的革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及时抢救一些即将消失的哭嫁艺术,通过访问健在的优秀艺术家,整理出系统哭嫁歌的乐谱或编订成特地学校教材。通过学校教育,使哭嫁艺术突破传统传授方式,也使受教育者能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开阔了人文视野。其次对原有的哭嫁歌进行全新整合,重新编排,并且加入一些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积极元素,不仅大众容易接受,也实现了以哭嫁歌的传承和发展为主的主要目的。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独特传奇文化特色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要拓宽苗族哭嫁歌单一的传承方式,使哭嫁歌在不同场所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得以实现,例如以“哭”,“唱”,“舞”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从哭嫁歌自身改革创新出发,结合学校教育和群众对哭嫁歌自身的认可,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新辉煌。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刘胤承.湘西苗族哭嫁歌的艺术风格分析——以凤苗和花苗的背景和演唱风格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05)

[2]刘洁.湘西凤凰苗族哭嫁歌音乐艺术特征探析[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2,(04)

[4]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N].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5]马胜强.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校,2008,(05)

[6]赵塔里木.少数民族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传承[J],艺术评论,2007,(12)

[7]宴鲤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J],思想战线,2007,(05)

[8]罗连祥.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J]人民论坛,20013,(01)

猜你喜欢

苗族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苗族古歌《仰阿莎》
多元民族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苗族民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