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学作品对舞蹈作品的意义

2018-04-01崔光裕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编导孔乙己文学作品

崔光裕(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引言

文学和舞蹈都属于艺术范畴,它们表现的方式不同,文学是语言艺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人体造型来塑造人物,舞蹈都有音乐伴奏,表演者随着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产生的年代来看,舞蹈产生最早,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不及舞蹈历史悠久。但是在今天,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很多经典舞蹈来源于文学作品,通过舞蹈的方式重新诠释那个时代的印记。

一、文学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时,语言还没有被人类使用,身体与面部表情成为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通过身体的扭动与传达,来表现自己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之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舞蹈有了多种含义的象征,如庆祝、社交、祭祀、丧事等。历史在发展,各种艺术也在推陈出新,随之而来的文学作品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占据一席之地。虽然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和刻画人物,并没有舞蹈的直观性,但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阅读文字,想象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之间的情感,人物的各种动作与声音,这都是舞蹈所难以表达的。

在现代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中,都是建立在文学作品之上,以观众所熟识的情节,通过舞蹈的改编、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如通过电影、话剧《雷雨》改编而来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雷和雨》、鲁迅作品改编而来的《孔乙己》,舞蹈《凤悲鸣》则来自巴金的小说《家》等等。都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舞蹈创作的灵感源泉来自于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有着文化底蕴与广泛的影响力,能够被大众所熟识,利用舞蹈的创编与表现手法,刻画出故事的情节与人物情感,走入人们的内心,引起共鸣。

二、文学作品对舞蹈作品的意义

(一)赋予舞蹈作品的文学性

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所难以呈现的东西,如内心的情感表达,人物的性格、人与自身的矛盾冲突等,在不悖离作品的前提下,通过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承与改编,表达人性、揭露社会等,赋予了舞蹈作品的文学性。

大家所熟识的现代舞中经典作品《雷和雨》,是由王玫老师所创作,她在遵从话剧《雷雨》的基本框架下,自由表达出封建社会的禁锢,追求新生的呐喊,打破黎明前的黑暗,使作品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去表达人物内心,揭露当时社会的折磨。纵观《雷和雨》,编创者演绎了三个女人独立的故事,弱化了原著中的阶级矛盾,人伦矛盾,而是把在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命运放在了首位。以“三个女人”为中心构建起来的矛盾冲突,线路的改变,势必影响着人的思想。“四凤”、“侍萍”“繁漪”在雷声中翩翩舞动,透过她们的舞姿,我们仿佛从中可以看到世界的美好,忘却了烦恼和悲伤,留下的是对禁锢心灵的解脱与释放。这是编创者为她们营造的美好世界;在话剧中周朴园是封建社会与权力的象征,而在《雷和雨》中,他成为了被一群黑压压叫嚣者中的一个毫无反抗力的老人,而这也是在新的创编下的必然走势,同时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雷和雨》演绎和升华的故事中,包含了窒息、挣扎、闪电、破灭、解说等章节,透过舞蹈动作、演员的眼神、肢体语言,体现了时代的悲哀,我们读懂他们所要表达的细腻的情感,对自由的渴望、对封建制度的呐喊,控诉,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女性人性自由和人格独立的抗争和呐喊。这一作品很好地体现了编创者所想要的意图,观众在享受精美舞蹈的同时,领略着人性的美好与丑陋。

(二)赋予舞蹈作品的创作性

舞蹈《凤悲鸣》改编自巴金的《家》,揭示了旧时代封建社会大家庭中一个叫鸣凤丫鬟的悲惨命运,她的悲剧性体现在“当时封建礼教统治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无法实现的冲突”,编导通过舞蹈刻画出人物的命运来揭露一个时代的特征,将文学人物转换成舞蹈形象,并利用封建社会与鸣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编创中运用对比手法,大量运用色彩,如舞蹈演员的黑色衣服,黑色手帕等,结合队形的来回变换、大量的黑色在舞台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黑色象征着封建主义,也似乎在传达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和对鸣凤的一种深深的哀怜,与此同时,以代表光明与美好的鸣凤形成强烈对比,大大增强了艺术色彩,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两种情感互相交织。一个短短八分钟的舞蹈,确把人物性格、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紧凑完整、结构与人物、情绪相辅相成,作品的呈现充分展现了编导独具匠心的构思技巧,除此之外,借助小说《家》广泛的影响力、作品矛盾的冲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物形象的深入性,这样的主题在被改编成舞蹈之后,两者相加表现力大大增强,广受观众好评。

大家所熟识的还有以鲁迅小说《孔乙己》改编创作的同名舞蹈,小说中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生活与精神上困顿潦倒,抱残守缺,伴随着人们的调笑与戏谑虚度时日,最终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舞蹈《孔乙己》借助小说中情感的表达、情节的展现,又加上舞蹈动作的表现来进行编创。孔乙己穷困潦倒、爱喝酒、受封建教育制度影响下有着书生特有的清高本质,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从事劳动赚取钱财,这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而情节的展现主要讲述了孔乙己喝酒、偷书、被打断腿后成为乞丐。在舞蹈的动作表现上,编导通过三个部分来讲述,第一通过出场时典型形象长衫,表达他文人的身份,破旧不堪体现了他生活的穷困潦倒,出场时往怀里揣东西暗示着偷书,以手当酒杯时饮酒的惬意,这些都是与小说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随后,通过凄惨背景音乐的转换,舞者的表情动作来表达挨打后的凄凉,两者相结合使观众能更加直观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最后,孔乙己被打致残失去行走的能力,只能靠双手的支撑艰难向前,配上舞者木讷呆滞的表情,将小说中穷困潦倒绝望的形象活生生展现在观众面前。编导不仅仅遵循了舞蹈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原则,没有相悖于原著,而且加入自己舞蹈的创新与艺术手法,使孔乙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还有许多的舞蹈作品也是如此,编导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形象改编成舞蹈作品,使这些文字中的人物化身为舞台上的真实人物,赋予了舞蹈作品的编创性。

(三)赋予编创者的启发

在舞蹈中,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优秀作品的产生取决于背后的力量——编创者。一个编导不仅要精通舞蹈语言,还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与文学素养。文学作品为编创者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素材,提高了舞蹈作品的艺术底蕴,同时也给编创者带来了新的启发。

编创者应该加大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人的知识与见识总是有限的,当编创者遇到了不了解的生活素材时,最好的捷径就是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足不出户,广闻天下事,来弥补不足。当自身的知识视野扩大后,就会变得游刃有余。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与文学、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编创者除了要增加艺术修养外,还应该善于向相邻艺术文学来学习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在舞蹈的创作中,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文学有着相通之处,从中得到启发,才有可能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除此之外,能够取其精华,为自己灵活运用,创作的源泉才有能够源源而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编导。舞蹈艺术通过丰富多变婀娜多姿的肢体语言来展现文学的魅力,同时文学也赋予舞蹈作品强大的历史人文与内涵,它们都相继折射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舞蹈编创者理应多多关注文学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趋势,加强自身的阅读量,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启发。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无论是舞蹈还是文学,都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行创新,要与时俱进,让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舞蹈与文学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光芒。

猜你喜欢

编导孔乙己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