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西壮文图书出版发行的困境与对策
——以《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为例

2018-04-01赖铭洪池庆松

视听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童谣壮族

□赖铭洪 池庆松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制定了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相应优惠政策,给予资金和制度支持。2017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征集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的形式,向全国出版机构开放申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项目。得益于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广西壮文图书出版的种类和印数呈上升趋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上市后,受到广大壮文爱好者和研究民族文化读者的喜爱,还被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评为2017年度优秀出版物。本文以《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为例,对广西壮文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进行分析。

一、广西壮文图书的出版发行现状

广西对壮文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非常重视,长期以来广西区内各出版社积极策划出版了大量的壮文图书选题。广西民族出版社一直以来是广西壮文图书出版的主力军,近年来,广西各出版机构也纷纷加入壮文出版的队伍,为广大壮族读者出版了法律法规、民族文化、科普、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和音像制品。

(一)宣传党的政治思想和国家政策题材。如广西民族出版社从20世纪50年代始,积极配合各时期党和国家开展的民族工作,出版了大量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壮文政治读物,向广西各地壮族群众宣传国家重要的法律法规,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广西民族出版社编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壮文版图书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题材。我国的文化政策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出版工作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措施。广西近年来大力开展壮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壮族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工作,出版了《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壮族传统古歌集》《壮族科学技术史》等传播和弘扬壮族神话传说、壮族风俗、壮族歌谣、壮族传统医药的壮文图书。

(三)壮族文化学术著作题材。这类作品属于专业出版的范畴,它们的出版承载着壮族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是时代对壮文出版物提出的要求。其代表作品有《壮语熟语》《壮族医学史》《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等学术著作。

(四)传播科普知识和文化教育题材。这类作品主要有生活科学常识、健康保健、壮族传统医药等出版物,如《健康科普壮语有声读物》《实用壮医药丛书》《新生宝宝育儿科普丛书》等。

(五)发表壮文作家优秀作品。广西活跃着一批优秀的壮文作家,他们用壮文或壮汉双语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在广西区内甚至国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壮文文学已逐渐形成由韦以强、黄自修、覃祥周、蒙飞、莫克利、潘朝阳、钟希增、刘敬柳等老、中、青壮文作者构成的作家群。蒙飞的《节日》获得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余执的短篇小说《好心人》获得第二届壮文文学奖等。广西壮文图书出版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发表这些优秀作品的平台。

二、壮文图书出版发行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壮文出版工作对促进地域文化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大的意义,且近年来壮文作品出版的种类增多,壮文出版物形态越来越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壮文普及率不高,壮文图书难以推广。广西境内讲壮语的人数超过1400万人,但讲壮语并不等于会读写壮文,很多壮族群众只会说壮语而不会读写壮文,壮文的使用范围逐渐变小,年青人学习壮文读写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因此壮文图书的推广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壮文出版选题缺乏市场调研,没有针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开发选题。由于长期以来壮文出版物的资金来源大多是政府扶持资金资助,因此出版社在策划壮文图书选题时缺乏选题市场调研机制和意识。虽然每年有不少壮文出版物出版面世,但是大多数壮文出版物选题是简单地将汉文图书进行译制,编辑没有对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因此,很多壮文图书出版上市后无人问津,甚至很多只能待在出版社的仓库里。

(三)壮文出版物内容展示形式单一,数字化进展缓慢。目前,很多一般图书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内容生产和呈现形式的创新,图书的内容呈现方式不仅有文字、图片,还可链接动画、音频、视频,甚至还应用了VR、AR技术。但许多出版社编辑在策划壮文图书选题时没有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观念滞后,没有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出版融合发展,给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三、壮文图书出版发行的改进策略

(一)选题策划遵循实用、贴近生活原则。为广大壮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内容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策划。策划壮文图书时应考虑选题定位准确,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坚持贴近壮族群众的实际生活。《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包括《壮族经典儿歌童谣》《壮族经典民间故事》两分册,《壮族经典儿歌童谣》选编的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壮族聚居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儿歌、童谣。丛书在策划阶段,出版社就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壮族群众有从小就喜爱吟唱儿歌童谣的生活习惯。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经典的民族文化,让读者有兴趣去读、去听、去吟唱这些经典儿歌童谣,是丛书在策划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内容写作板块时,出版社和作者设计了壮文原文、汉语大意、词语解析、精美插图、壮语范唱范读等实用、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板块,保证了图书的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二)出版社要积极探索,创新图书呈现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智能手机、电脑等新媒介的普及,读者对各种阅读方式的要求更加挑剔。这也对出版社壮文图书的呈现形式和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播媒介方面,《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针对部分群众看不懂壮文文字但是听得懂壮语的情况,将儿歌、童谣、故事等壮文内容译制成音频,通过扫描链接的方式将二维码印刷于图书的相应位置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动态的壮文文化作品。同时还为儿歌、童谣编写了吉他谱,为读者学习和弹唱壮语经典儿歌、童谣提供方便。因此,《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在图书内容呈现形式上进行了极大的探索创新。

(三)壮文图书发行工作应与时俱进,注重社群营销模式。壮文图书出版虽然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不存在一般图书销售所面临的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但出版社应更新观念,除了通过传统的图书销售渠道发行推广图书,还可以充分发挥社群营销的优势,进行社群的聚众传播,以促进读者的购买行为。壮文图书作为小众图书,在书店上架动销率较低,因此书店很少进货上架摆放销售,而社群营销具有成本低、目标读者精准、获得读者反馈信息及时等优势,有利于实现精准营销,促进图书的销售。《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通过论坛、微信群、QQ群等社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社群成员通过评论、互动、分享图书内容,扩大图书口碑传播,最终引发广大壮文爱好者群体的自愿购买行为。

(四)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对图书进行宣传推广。出版社不仅要从源头策划好选题,推出精品好书,还应在壮文图书出版后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利民政策进行推广。《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出版后,鉴于以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销量少、读者少的现实状况,书店几乎不进货,读者无法从书店渠道购买。但出版社积极采取向农家书屋采购目录推荐,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扶贫活动,举行儿歌童谣进校园活动等举措,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童谣壮族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童谣里的童年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快乐童谣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