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
2018-04-01支皓
支 皓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当前,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其原因在于我国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00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6年,老年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4.3%增长到了16.7%,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毫无疑问,老龄化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当前尤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该怎样做才能使得二者协调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于二者协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近五年的数据看,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和基数一直在增长,其运转更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到现今来看,每次的改革都是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目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统账结合的养老金保险制度模式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的替代,是顺应国情的体现,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养老金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对养老金进行监督的载体,而我国的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是判断养老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方式之一,然而我国的养老保险会计信息并没有有效的建立,同时对养老金会计信息缺乏有效的监督。养老金会计信息关于养老金的运营情况等体现的是一种非营利活动的信息,从会计信息宏观角度考虑,养老金会计信息也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其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也有利于各级监管部门,广大职工,养老金行政管理机构了解并且做出决策。那么探索在我国制度背景下如何完善养老金信息披露制度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就十分有意义。
二、养老金及其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养老金是指确保能够满足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者在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以一定的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养老金的性质是养老金会计处理的基本问题,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养老金的性质。
(一)养老金的性质
目前对于养老金性质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观点:社会福利观和劳动报酬观[1]。社会福利观认为养老金是国家关怀职工的体现;而劳动报酬观将养老金视为在职工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递延形式,与工资即期支付不同的是养老金是延期支付。相对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劳动报酬观。第一,从养老保险金改革的历程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支付给工人低工资,然后对资本进行累积以便金雄统一的调配使用,同时通过单位给职工发放福利。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职工工作期间的工资在工作期间与退休后进行分摊;在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大覆盖,虽然仍然属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但是养老金也是职工在工作期间的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如果你没有为这个企业工作过,那么就无法享受下个代际为其提供的养老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统账结合的模式也是这样的体现。第二,从会计处理上看,在劳动报酬观下,在每一期间计提养老金负债,计入相应的成本或费用[2]。这种做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并且使企业可以了解未来应付养老金数额,以便在资金等各方面做出合理安排;而社会福利观不对养老金费用预提,只在领取时一次性支付,使企业无法了解未来应付养老金数额,并使一些企业出现无法足额支付的困境,影响企业形象。
两种观点的各自优缺点互补,因此我认为可以将二者相结合来考虑,以此满足其他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与养老金会计信息等相关的概念
会计信息主要围绕为谁生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这三个主体展开,养老金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为谁生产是前提,生产什么是内容,怎样生产是方式。
1.养老金会计的定义及目标
养老金会计信息是指养老保险基金的有关单位提取或加工的与养老保险基金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信息[2]。
学术界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倾向于信息的客观性,后者倾向于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但是二者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用于不同的外部环境。笔者认为,养老保险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企业年金,初始的委托人是广大缴费群众,通过多个层级的委托代理,最终实现养老金投放到市场运作产生收益。养老金的所有者们虽然不注重盈利,但是侧重考虑风险等问题。
2. 养老金会计的基本假设
2.1 会计主体假设。就基本养老保险来说,以养老金管理机构作为会计主体,其提供的信息包含两部分,不仅要提供机构本身的会计信息,还要提供有关养老金的会计信息。
2.2 持续经营假设。养老保险金的持续经营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
2.3 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的假设使得对养老金会计的收入、支出等的确认有了实际的意义。 财会[2017]28号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2.4 货币计量假设。对于养老金而言,以货币计量的方式反映其报告内容无疑是必须的,但是其中隐含的企业人才计划等不能以该方式计量的,应当以其他方式披露,补充货币计量的不足[2]。
3. 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根据财会[2017]28号,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及附注,养老金财务报表的内容同样包括这些。养老金的资产与负债反映资金的来源与性质,净资产反映基金的结余,表示投入者投入资产的余额。一般的经济主体通过利润表反映资源的盈利情况,而养老金运营产生收益并不作为主要内容,因此用对养老金运营的核算通过收支表替代,主要反映基金收入的来源,哪些来源于财政补贴收入,哪些来源于转移收入,哪些来源于委托投资收益等;反映基金支出的情况,基金支出是用于哪些方面,是否合规等;而在报表附注中则要反映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相关信息,包括养老金支付的运营政策,支付标准,缴费比率等。
(三)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养老金的提存,核算,发放等历时长,其在会计处理上需要大量的精算工作,例如职工死亡率,离职率,养老基金资产的预期收益等,诸多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其本身的复杂性,其自身产生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同时经手养老保险基金的机构等,由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不一致,这种外在的情形结合其自身的复杂性,产生了信息不对称。
2.信号传递理论。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健全导致的信息的滞后、失真等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在对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的强制性规定方面较薄弱,因此会降低信号理论的价值应用。因此需要加强我国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
三、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养老金会计信息也不例外。养老金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包括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广大职工、监管部门,养老金行政管理和经营机构等等。第一,对于广大职工来说,养老金的安全性、风险性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通过披露养老金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养老保险机构向上级解缴积累基金、管理费以及上级向下级拨入调剂基金等情况,从而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了解资金的安全。第二,对于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等部门来说,他们的职责在于制定政策,法律等来规范各个主体的行为。通过披露养老会计信息,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责,例如确定和调整养老保险基金缴纳比例和给付标准,规范国家,企业,养老保险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第三,对各级监管部门来说, 保障养老金制度的健康发展是职责之一,而通过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了解到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效果和财务状况,从而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助于政府更好的完善法律政策[2]。因此,披露养老金会计信息非常有必要。
四、 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建设不完善
2017年11月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将财会〔1999〕20 号是对养老金会计准则建立的一大进步,同时将财会〔2003〕19 号,财会〔2008〕1号,财会〔2011〕3 号,财会〔2013〕21号,财会〔2014〕19号的规定都废止了,同时对制度衔接方面的内容也较全面。这是一大进步。然而在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有关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形式和截止日期等重要事项缺乏具体规定,更没有规定如何处罚那些没有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机构[1],这暴露出我国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和法制建设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地步。
(二)养老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合理
首先,在很多省份的人社局所披露的养老金会计信息中,载体不统一,例如各省份的社保统计信息公开报告的名称五花八门:“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公告”、“社会保险基本情况”等[3]。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政府是主动披露养老金会计信息的,但是仍然有些信息并没有公布。 从数据查询得知,收入总额、支出总额以及余额的信息披露最及时并且披露的最充分,但是在其他内容方面披露的内容不充分。
(三)养老会计监管体制存在漏洞
对于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披露主体是养老金的管理机构。 对于养老金的管理机构,作为投保人,我们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去选择将自己缴纳的养老金投放在哪个管理机构下。养老金管理机构对外披露的信息肯定是对自己本身有利的,而对于不利的消息则是不披露或者少披露。那么监管养老金会计信息就非常有必要。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对养老金的监督管理负责,但是单纯由政府部门对养老金的管理进行监督,有时并不能防止养老金被用作其他用途,比如政府为了平衡当年的财政收支、重大项目的建设等,这是政府短期利益的表现。但是投入着确是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利益。二者的利益并不一致。而且在养老金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方面,政府还是经验不足、力度不够。
五、完善我国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建设
我们无法保证信息提供者的信息是否可靠、真实,但是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信息提供者,以确保提供养老保险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完整性。国外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早,经验较丰富,借鉴国外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改革。同时,在完善我国的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不仅应该明确规定养老金信息披露的范围、方式、时间,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确保的改革力度。
(二)省级社保部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社保基金的透明度[4]
最早在2007年,人社部就发布了《关于建立社会保障信息披露制度的指导意见》,但是在披露过程中,有些内容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披露,如“参保人员基本养老账户个人基本积累”的信息。大部分的省份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湖北,海南,西藏等地区对养老会计信息的披露就很充分。这说明并不是由于披露难而不愿意去做,更多的是想要将各自省份的缺点掩盖,突出业绩。因此加强省级社保部门的工作作风十分有必要。
(三)加强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在养老金会计监管方面是中坚力量。但是并不能保证监管者的独立性。因此,我认为可以成立民间的监督管理部门,其不应该隶属于地方政府,从而使得双方之间互相监督,保障养老金会计制度的平稳运行。同时,我们不仅要确保民间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而且还要赋予其实实在在的权力。
参考文献:
[1]陈爱伟.企业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应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2]伍敏.我国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郑春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公共治理评论,2014(01):100-113.
[4]郑春荣.社保基金信息的透明公开是必由之路[N].第一财经日报,2013-09-10(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