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基于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
2018-04-01李佳琦
□ 李佳琦
作为社会学家的布尔迪厄以习性、场域、象征暴力等概念为中心创立了建构主义的结构理论。《关于电视》一书,是布尔迪厄于1996年在法国巴黎一台进行的两次电视公开教学课的内容修改汇编而成。布尔迪厄在本书中揭露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个基本功能:1.反民主的象征暴力;2.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①如今运用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的观点来看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一、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真人秀节目最早起源于西方。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尚没有很规范的定义,多指“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也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②
电视真人秀的浪潮于2000年登陆到中国,当时广东卫视引进的《生存大挑战》被认为是我国内地首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当时在国内这种类型的节目很少,所以《生存大挑战》的出现对当时的电视产业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从那时开始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在我国真正流行。接下来2005年湖南卫视与湖南娱乐频道联合打造的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把真人秀选秀类节目推向了高潮。2010年,东方卫视从英国引进的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再加上同年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火爆荧屏,电视真人秀节目继而走向繁荣。近年来明星参加真人秀节目开始成为一股浪潮,在湖南卫视播出第一季《爸爸去哪儿》时,其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更是遥遥领先于当年其他的综艺类节目。电视真人秀在之后的发展如火如荼,2015年更是被很多媒体人称为“真人秀”年。
时至今日,随着真人秀节目数量倍增,以及各大卫视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使得真人秀节目一直以来所具有的泛娱乐化问题、同质化问题和过度的商业利用问题再次得以放大,而目前真人秀节目又极大地占据了电视市场,如此现状引人深思。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布尔迪厄提出的象征暴力理论和场域理论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象征暴力体现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指出:“象征暴力是一种通过施行者与承受者的合谋和默契而施加的一种暴力,通常双方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施行或在承受。”③他认为“支配”只有变得不可被辨识时才会被人接受,而象征暴力是一种经过审查的和委婉化的,难以被辨识和承认的暴力。
(一)“台前幕后”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控制
因为电视外部受制于收视率,内部则有一系列控制手段和程序。迄今大受欢迎的某大型相亲节目,被网友爆料出场女嘉宾身份造假,甚至有个女嘉宾被指是40岁的已婚妇女。该节目先后出了马诺、闫凤娇、俞夏等有噱头又有看头的“极品女”。以出位言行走红一时的一些嘉宾,在牵手完成后不久就会“顺利”分手,征婚成不成功并不重要,却借此成功混到了一份或是品牌代言、或是节目主持、甚至是出演影视剧的“活儿”。④
如今一些电视台为了赚取收视率与商业利益,常通过一系列“台前幕后”的手段来对真人秀节目加以控制,以致形成了电视传播场域中的象征暴力现象。在电视台对真人秀节目的审查控制过程中,电视台成为了这种象征暴力的施行者,而电视观众则无意识地成为了承受者。但当电视观众在得知了电视台对节目采取了怎样的控制手段后,便会使隐藏的“暴力”得以显现,这样的话电视观众在心理上会产生受骗感和不公平感,这样的真人秀节目也就不会被受众所接受。换句话说,这些电视真人秀不惜违背职业道德进行的节目造假现象,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内容的同质化
在真人秀节目大热的今天,各家电视台为了尽最大可能地赢得受众的青睐,都竞相推出了属于自己频道的真人秀节目,以求区别于别的同行和其他电视台。表面上这种竞争将导致真人秀节目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但实际上对于收视率的追求导致了真人秀节目的争相效仿,这样的结果便是真人秀节目和内容的内在同质化。
布尔迪厄认为,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是电视传播场域象征暴力体现的一个方面。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同质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即由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眼光和电视行业的内部循环所导致。一方面,如今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人员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尤其一些从业人员在节目制作方面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他们在创作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节目时,只会对某档成功真人秀进行仿制,再对节目主题等细节方面稍加修改后便搬上荧屏。另一方面,在电视真人秀节目靠收视率一统天下的今天,一种能满足大多数受众收视习惯和审美期待的真人秀节目形式会迅速地被无限复制。比如在国内真人秀发展的早期,当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一鸣惊人之后,相同的节目作品便在行业内被循环复制,在短短一年之内,野外生存类节目便充斥荧屏,诸如《走入香格里拉》《峡谷生存营》和《夺宝奇兵》等节目被相继推出。因为电视真人秀所面对的受众类型比较固定,所以在同样的竞争机制下,导致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泛滥荧屏,而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严重匮乏,观众只能退而求其次,被动接受这些同质化真人秀节目,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电视真人秀节目下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一书中,“场域”的概念贯穿于全文之中。场域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他看来,社会文化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领域,而不同领域的运作就像物理学意义上的“力场”一样,是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构成的。在书中,布尔迪厄认为电视场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自身难以自主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它场施加控制力。
(一)电视真人秀受经济场利用影响
我国媒体在经历制度改革后,逐渐走上了“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道路,在广电媒体集团化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媒体集团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地方电视台为了盈利,想尽办法提高节目收视率,于是便推出了一些极具商业化的真人秀节目来迎合观众,以至于使电视沦为一种典型的商业操作行为。
真人秀节目凭借着其超强的娱乐性质,为电视台赢得了高收视率与高收益。另外,针对有良好发展势头的真人秀,各种名牌企业也竞相给节目投资赞助,以期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布尔迪厄认为,电视的商业化受制于收视率,而收视率又是追求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高收视率必然为电视场带来丰厚的广告利润和商业资助,这同时也使得电视场从民主的工具沦为被经济场利用的商业工具,导致电视节目内容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真人秀节目在赢得受众的同时,其节目内容普遍过于娱乐化,而缺失了电视具备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教育。真人秀节目该如何才能做到寓教于乐,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这些问题值得电视节目制作人来思考。
(二)电视真人秀对其他场域施加影响
在如今这样高度商业化的市场背景下,一些电视台为了赢取收视率,利用电视所具有的公信力,制作并推出了一系列选拔类、竞赛类真人秀节目来对其他场域进行“判决”。在这些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电视台通过对规则、情节等进行设定,来决出“胜者”。于是形成一种误导,好像在电视真人秀上得到认可的选手就会是其所处场域里的精英,而这种评价并不是其所处场域内部同行的评价,这无疑会干扰其他场域的内在固有游戏规则。
《超级女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节目的主旨是为平民搭建一个表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超级女声》通过民间海选、明星点评和观众短信投票的方式来挖掘歌唱人才,而在这三种评判方法之中,观众的短信投票成为了决定歌手“生死”的主要手段,一个选手只要能获得较高的短信支持率,那么她就将成为优胜者,甚至在将来被捧为偶像明星。电视真人秀在获得商业利益的同时,却将音乐艺术变成了一种“全民公决”的游戏。如布尔迪厄所说:“科学理论和艺术价值能以公决的形式来裁判吗?”布尔迪厄认为:“由于电视所拥有的影像手段远非其他媒介所能比拟,所以电视可以制造现实,控制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并达到特定的目标。”⑤由于电视似乎代表了公众的评价和舆论的认可,因此电视上不断出现一些选拔与评奖活动,来对其他场域施加影响。
四、规范发展电视真人秀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增强自律意识,抵制作假
目前一些电视台制作的真人秀节目为了赢取收视率和商业收益,搞出五花八门的作假手法来增强节目效果,这样做不仅使电视媒体丢失了“社会守望者”的责任,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和媒体公信力。电视真人秀行业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来抵制作假。
防范电视真人秀作假现象,首先应该对电视真人秀节目加强行政监管。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媒介,往往在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建设社会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解决节目作假现象,就必须从高层管理入手。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政管理和监督,为净化媒体环境提供法律保障。针对触碰到法律规范的作假行为,政府就应该加强行政执法,通过检查、惩处、曝光等手段来发现、整顿这些作假行为。针对那些未上升到法律规范层面的作假行为,则需要行业系统内建立一套统一的管理规定和标准,来限制节目作假行为。只有统一的规则,才能使管理的办法有依有据、合理合法、公平公正。
其次,还应发挥广大受众的监督作用。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大大地拓宽了媒介批评的渠道,使得普通受众的声音得以放大,并且随着我国受众审美层次、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的提高,来自受众的感知与话语正在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监管体系中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再者,应该增强电视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要对电视从业人员加强教育,使其牢记法纪,恪守职业道德,用法纪观念和道德观念约束自己,提升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努力增强节目创新能力,避免节目内容同质化
目前,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大多是通过引进国外成功模式或者相互抄袭来的,再加之真人秀节目本就是“舶来品”,所以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达到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创新。一方面,电视台需要改变电视节目的制作观念,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技巧和流程,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目,之后再根据对新节目投入市场后的跟踪调查,根据所得反馈,来把握观众的心理需求,逐步完善节目形式与内容,使创作的节目贴近时代潮流和受众审美。另一方面,更应该培养节目制作人才,提升创作团队的水平。电视台首先要对已有创作团队的成员进行教育培训,提升这些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作理念;其次还要再通过人才招聘,发掘行业内的新型人才,不断为节目创作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如此双管齐下,必定会使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焕发出后劲十足的生命力,走出内容同质化的窠臼。
(三)寓教于乐,抵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过度娱乐化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本就具有教育功能,布尔迪厄认为电视本就应该是启迪民智、普及知识的民主工具。然而,如今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过分注重赢得收视率与商业赞助,而对于电视本身所具有的公益与教育价值的体现欠缺考虑。虽然电视真人秀的娱乐性是其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但电视真人秀更应该做的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赋予节目以内涵,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彰显社会正能量,担当起媒介责任,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拒绝“娱乐至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抵制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过度娱乐化,而且还有利于净化荧屏生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四)坚持场域间的自律性,避免负面干预
在电视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背景下,节目的高收视率为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的广告利润和商业资助,布尔迪厄认为这样的行业环境使得电视从民主的工具沦为商业的工具,从而使电视场牢牢受制于经济场。
电视真人秀作为商业化电视的产物,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场域的控制。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中也曾为此开出“药方”,他认为带有自主性的文化生产者只限于“有限生产场”,在该场域里,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同一群人,他们利益相同,不用相互迎合;而投身于“大规模生产场”的生产者,常常以牺牲其场的自律性为代价来迎合受众,在该场域里,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不同群体。所以布尔迪厄提出一种建筑“象牙塔”来防止场域间相互干预的策略。
显然,这种“精英主义”的策略已然不适用于解决当下电视场与经济场的关系。如今社会背景下,各场域间的相互干预不可避免,而该避免的则是场域之间产生的负面干预。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我们应该坚持电视场域的内在自律性,既要走通俗化路线,也要走精英化路线,在追求娱乐效果的同时,更应坚守电视媒体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功能,来为社会传播公益,培养受众的价值观念,实现市场与公益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电视场凭借着其优势对其他场域同样产生负面干预的现象,这一现象当然也体现于电视真人秀,对此,电视真人秀还是可以通过坚持场域自律性来解决。电视真人秀可以充分利用电视传播信息的广泛性和有效性特点,为大众提供其他场域的信息,帮助大众了解其他场域,成为场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而不是在场域之间扮演真理裁判的角色。
五、结语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针对电视在经济场压力下一味追求收视率,而导致的电视节目“反民主”、商业化以及对其他场域的负面干预,提出了“必须建筑一种象牙塔”的策略,即带有自主性的文化生产者,往往只限于“有限生产场”,而在这个生产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应是同一群体。⑥这样的观点难免带有“精英主义”色彩。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通俗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必然需要走向另一条路径,即电视台在加强监管,增强自律意识的同时,还要增强节目的创新能力,并寓教于乐,来实现节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注释:
①③⑤⑥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②宫欣.从《偶像来了》分析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J].视听,2015(12).
④殷亮.电视真人秀作假现象的管控[J].青年记者,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