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8-04-01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治校民族团结党组织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党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的重要指示,在管党治校工作中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以一流党建引领争创“双一流”建设,切实提高校党委在管党治校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抓改革、促发展的能力和定力。

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基础让党建工作活起来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增强理想信念。“善治人者必先自治”,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首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校党委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制定、实施并长期坚持学校党委、二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近年来,先后组织全校处以上领导干部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延安干部学院、老山干部学院等知名高校及干部学院学习培训;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了“百堂党课进支部”“百场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微党课”大赛等活动,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全校党员干部讲授党课300多场(次)。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履行社会职责。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也是办学兴校的必然要求。校党委审时度势,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一跨越、三定位、五着力”发展战略,内引外联,先后建成了中印瑜伽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等一系列新的人才培养高端平台,成立了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云南扶贫开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校党委扛起脱贫攻坚责任,先后6次带领200多名处以上干部深入彝良县实地调研,协调落实资金600多万元,“扶志、扶智、扶治、扶资、扶学”五扶并进,十件实事一一到位,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建成了学生事务中心,对学生事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学生宿舍楼配设电吹风220台,免费为学生提供服务;每年投入80万元实施“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行动计划”“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免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提供考研、考级、考证、各类招考考前辅导,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考研录取率稳步提高。

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焕发党建活力。探索创建“大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创建的评价结果将作为正式党员年度评议,预备党员转正、党员发展对象与入党积极分子资格确定的重要依据。加强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成立“云南民族大学社区党工委”,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实行一栋楼成立一个功能型党支部、一个楼层建立一个功能型党小组,改善以院系、专业为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空间局限,消除党员管理上的“盲点”。开展“争创育人成才先锋,争创‘三型’党组织”活动,创新活动形式,设立政策宣传、就业咨询、治安巡查、扶贫帮困、纠纷调解等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岗52个。

以强化组织建设、正风肃纪、制度建设为抓手让党建力量强起来

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校党委在推进落实“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各项任务中,坚持问题导向,找问题、补短板、建常态、求实效,落实落细落小基层党建工作。调整规范了二级党组织设置,对148个党支部进行分类定级,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10个;按照换届选举“九步工作法”,完成了84个学生党支部和65个教工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在24个二级党组织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配备了二级纪委委员和书记;为每个二级党组织配备1名专职党务干事;成立了校级党建工作督导组,加强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的落实;推行支部主题党日,确定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下午为全校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间;确定每月1日为党费日,全面推行证表登记制度;对照党员发展工作流程5个环节25个步骤要求,总结出党员发展94个节点管理规范;细致排查党员组织关系,查找联系率达99.36%。将教师党支部、党小组建到教研室、实验室、课题组、科研团队,深入开展“一带一、一促一、一帮一”工程。

强化正风肃纪,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净化校园政治生态。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持之以恒开展专项整治,从严从实规范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行为,建立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凝聚正气、整饬风气,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环境氛围。严格执行《云南民族大学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目标绩效任务制;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实施办法》,明确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的18种情况、9种处理方式;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抽查核实制度等。把好选人用人关,推行干部选聘“五公开两差额一不用”,突出干部考核评价,把考核结果充分应用到干部的升、降、留、用和绩效工资上。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规定或者未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行“一案双查”;编制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以单明责、据单履责、依单考责、依单问责;专题研究部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速推进各项党建任务的落实。

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以章程为统领的依法治校进程。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把制度建设贯穿到管党治校全过程中。以《云南民族大学章程》为统领,废、改、立了190件规章制度,其中包括30余项落实落细落小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规范、制度体系实现管党治校工作全覆盖。二是规范治理体系,提升学校依法治校能力。校党委提出了“决策权的规范运行、执行权的阳光公开、监督权的有效保障”的治理思路,实行“正职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治理模式;推行“四马拉车”治理结构,制定了权力决策目录、四清单一流程图等,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提升了学校党委班子及各级党组织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行“六权治本”和“阳光治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清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监督预警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的“六权治本”,实现了管党治校的“六个阳光”,即:干部在阳光下成长、风气在阳光下升华、制度在阳光下完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民生在阳光下改善、学校在阳光下转型,营造政治生态清明、学校风气清正、党员干部清廉的良好氛围。

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党建、互联网+党建、文化党建“三大特色”,让党建方法新起来

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校,谱写党建工作新篇章。校党委印发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学校的实施意见》,从2014年至2017年分阶段推进“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途径与载体,并赋予时代特色,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出了新贡献。组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编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云南25个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回访调查,形成百余万字调研报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各民族师生一直坚持用民族语言传播党的声音、用民族文字解读党的政策、用民族干部开展党的教育、用民族艺术弘扬党的文化、用民族节日宣传党建成果,形成了师生到边疆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的好传统。少数民族大学生组成志愿服务团深入全省16个州(市)用当地民族语言文字宣讲党章党规,被中宣部、团中央授予“2016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通过“六个示范”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在师生中落地生根。

打造“互联网+党建”,彰显党建工作新成效。开发智慧党建系统,按照“互联网+”的理念,构建党建系统12大模块,打造集党建宣传、党员教育、党务工作、党建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化平台,不断增强党建传播力、扩大党建影响力、提高党建透明度,实现了党务工作的全程监控,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窗口、新平台。开发党员积分制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党员积分制工作,促进党建管理方式创新;打造民大“党建e家”项目,用互联网思维拓展党建工作模式;相继开通“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大先锋”等6个微信、微博平台和“云南民大先锋”专题网站,建成了“网上党校”;开通云南民族大学干部微信群、基层党组织建设微信平台“雨花湖畔”。

凝练党建文化特色,促进党建文化蓬勃发展。学校围绕“团结进步”的民大精神,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成了以民族博物馆、校史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廊为主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支持各族师生开展民族文化研习、传承,打造各族师生“团结进步”的精神家园。按照“强化党建引领、构筑学院文化”的要求,各学院总结凝练出自己的院训、办学理念,建成了党建文化宣传栏、党员之家等,开展马克思主义讲坛、征文比赛、演讲大赛、党史、党章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举办“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弘扬五四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一院一品”的院级党建文化蓬勃发展。开展“民族风情文化周”“民族文化体验之旅”等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精品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猜你喜欢

治校民族团结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民族团结之歌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