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管党治党:福建时期习近平党的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2018-04-01林善炜
林善炜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福建 福州 350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总结回顾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从严管党治党的思想和观点,作出的科学指示和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重视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也是我们夺取胜利的思想保证。在思想建设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本领,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习近平同志认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宁德期间,他就经常劝告官员多学习理论知识,他还为干部规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中国革命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990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一文中,特意提到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好法律方面的知识以适应领导工作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
在福州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在新班子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并带动全市广大干部老老实实地学习,努力解决基础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他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政治素质的重要措施,在他的领导下,市委建立了以中心组学习为主要形式,短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各级党委都根据市委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市委常委每一季度都围绕一个主题,联系各自的思想工作实际,开展学习讨论,互相交流体会,通过学习,每个成员在政治理论水平、领导工作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新的提高。同时,市里还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学习:对县处级以上干部,采取进党校学习轮训的方法;对科级干部采取举办辅导讲座的方法;对35岁以下中青年干部,采取强化系统学习的方法组织理论学习,如1994年,市里用半年时间组织450名35岁以下的市直机关干部学完哲学、市场经济理论等6门课;对基层普通党员的学习,则采取适当集中学习轮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注重实际效果。
习近平同志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去指导实践。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什么时候我们的同志能够自如地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说明我们真正把东西学到手了。”[1]
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实践。”[2]习近平同志非常注重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发表后,市委及时组织常委集中七天时间进行学习,并围绕如何搞好福州市的各项改革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根据大家学习讨论的意见,初步形成了福州发展战略构想,先后推出了25项内容涉及生产、流通、科技、教育、城建、投资体制、人才引进等方面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全市各级党组织都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大讨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努力破除影响改革开放的本本主义、求稳怕乱、小富即安、等待观望、与己无关、怨天尤人、无所作为等思想障碍,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推动了全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同志还认为,“学习,不仅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像列宁所说的那样,用全部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头脑,做一个清醒的,有政治头脑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本事的革命者。”[2]在组织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市委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了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本领。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习近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看成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他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3](P18)
习近平同志十分注意把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改进领导方法和作风,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密切联系群众看着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3](P14),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他在宁德倡导的“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成为转变干部作风、推进工作落实的好办法,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也进一步转变了领导的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是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始终把转变作风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并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点。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他的倡导下,福州市大力提倡面向基层,主动服务,建立了市县区领导联合接访和现场办公制度。从1991年起,福州市每年都开展市、县(市)区领导联合接待来访群众,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进行解释疏导。接待来访所受理问题的办结率连续几年都达到95%以上,社会反映良好,受到群众赞扬,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下,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举行一次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的现场办公会,深入县(市)区、基层单位现场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既为基层排忧解难,又对基层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帮助。这两项活动开展之后,来访来信数量大幅度下降;县(市)区反映的问题也逐渐减少。市直机关干部主动下基层,解决问题的多了,“文山会海”现象也有了改变。
习近平同志深感福州作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加快运转速度,特别是克服一些具体工作部门中存在的办事效率低、工作不落实的状况。他刚到福州工作不久就指出,“我们要办的事很多,要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这就需要提倡一种满负荷的精神,反对拖拉扯皮和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他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上,鼓实劲、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关系到群众冷暖安危的急事、要事,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精神,紧紧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真正干好,取信于民。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深入基层,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讲实话。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变工作作风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不是‘主人’,不能当官做老爷,摆架子,向人民耀武扬威。为此,要改变‘衙门’作风。”[4]1991年初,习近平同志从省委“抓落实、见成效”的口号中得到启发,提出了“马上就办”的要求,并在全市机关倡导“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以此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突破口。在他的倡导下,福州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着力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三、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堡垒工程”计划
基层党组织是党整个体系的组织支撑,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巩固基层政权、推动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政策措施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好坏。
在宁德时,习近平同志就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的重点工作来抓。面对宁德地区的广大农村,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感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他经常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基层党建工作,农村中存在的“少数党组织落伍了,散伙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见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见了”[3](P160)的现象,引起了他高度的重视。他强调,“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3](P159)他明确指出:“为什么有的村党支部,说话没力气,农民不愿听,那一定是因为这个党支部的作用已经日薄西山。”[3](P162-163)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村一级,党支部是领导核心,这一格局只能坚持和完善,不能动摇或削弱。他从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入手,强调“要建立健全一套基层支部的制度”,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宁德地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召开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党建专题会议,地县都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解决了有关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待遇问题,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制度,制定了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直指问题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习近平同志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思考与做法有效加强了闽东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也为闽东党建工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福州是全国的重要海防城市,也是非公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但是,沿海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并不十分尽如人意。从村级组织现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还有相当数量的村级组织不配套、不健全;少数班子涣散;部分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心和真本事;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5]到福州工作后,习近平同志感到福州沿海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要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那么,我们上级机关的工作就成了一种自我循环式的‘空转’,我们的各项部署、决策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6]为改变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一些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现象,针对福州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1991年,习近平同志积极采纳有关部门的建议,主持制定并实施了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内容的《党的“堡垒工程”建设三年纲要》,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实施“堡垒工程计划”,着重抓农村后进支部和“空壳村”的转化工作,并加强街居和“三资”企业党组织工作,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堡垒功能”。这一计划三年为期,突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到新水平,并充实完善党内各项制度。通过三年“堡垒工程”计划的实施,农村、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四、始终重视廉政建设,严厉惩治腐败
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持不懈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割除腐败毒瘤,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针对社会上流传的进行改革“腐败不可避免论”的谬论,进行了严肃反驳。他指出,“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都决定了我们不能容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3](P27)他明确告诉宁德各级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如果我们不能承担起这种历史使命,我们就会失去民心。”[3](P26)“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3](P27)他对廉政建设的论断与推行,为宁德地区的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
宁德是福建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但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私房却蔚然成风。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宁德地委把严肃查处干部违法乱纪占地建房确定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敢于动真碰硬,抓反面典型,严厉惩治腐败,把廉政建设引向深入,宁德惩治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同时,廉政制度建设也逐步完善,地县相继颁布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使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在宁德从深度、广度上推开,交出了一份令宁德人民满意的答卷。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惩治腐败和廉政建设需要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对腐败现象的治理与遏制,不仅在于依法严惩,更在于预防。习近平同志认为,干部素质低,思想意识不好,不但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惩治腐败的障碍之一。“自身不正,何以正人?”[3](P28)并直指根本,提出要彻底解决这个滋生腐败土壤的因素,就“必须先正其身”。因此,他要求党员要用党性作为行为的准则,并用简练的语言阐述了“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朴素道理,强调“当干部的宗旨首先就是讲奉献,就是讲服务”,要求宁德全区“各级领导首先做好洁身自好,正人先正己,从我们做起,当好表率。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涉及亲友的问题,要做到不庇护、不隐瞒、不说情,用党性作为行为的准则,严格执行已经拟定的廉洁自守的规定。”[3](P30)同时,他还就党员队伍中存在个别人员的党性不坚、思想腐化等问题作出警告:“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他强调,“腐败现象与党的宗旨水火不容,如果腐败现象蔓延下去,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嫉恶如仇,坚决同腐败现象做斗争。”[6]他要求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当好人民的公仆,并始终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认为,廉政建设的关键是领导带头。“保持廉洁,首先要从市委领导做起,从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做起。既要廉洁自律,独善其身,还要敢于碰硬,大胆同腐败现象作斗争。”[6]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和领导下,从1990年开始,福州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贪污受贿、干部家属子女违反规定出境出国、干部违法违纪建私房、利用公款请客送礼、清理整顿公司等五个方面问题开展惩治工作,并取得成效。
五、狠抓制度建设,从严治党管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管党的必然要求,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重视制度建设,紧紧抓住依规治党管党这一关键环节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同志一贯的政治本色和政治风格。
在宁德工作期间,针对当时廉政成为党风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种情况,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制度建设,重视用制度来预防腐败,他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他指出,“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在使用权力的时候就要让人民放心。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呢?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3](29)
根据这样的思路,1989年3月底,在习近平同志推动和主持下,宁德出台关于地委和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12条规定。一个多月后,1989年5月,又出台了5条补充规定。这些规定有力地刹住了宁德地区存在的干部乱建违建私房腐败问题,促进了党风的好转。
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同样注重用制度建设来加强党的建设。他多次强调要抓好廉政制度建设,认为制度建设是保证。他指出,“不受制约限制的权力极易产生腐败现象,我们要强化建章立制的工作,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7]他把建立健全各种防范监督机制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极力推行“两公开一监督”的廉政制度建设,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不断扩大覆盖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推开,从基层廉政建设推广到行业廉政建设,做到行业抓廉政,行业树新风,并收到明显的成效。他认为,“凡是可以公开的党务、政务都要公开,扩大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制定、完善各种廉政制度,减少执行制度的随意性和弹性。”[7]在与群众、基层关系密切的1100多个单位实行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公开与监督项目100多项。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制度建设,点上进一步深化,面上进一步推广,并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从1992年开始,又对全市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党内监督通知书》制度、干部离任审计、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人民代表评议基层所站等制度。此外,习近平同志还特别重视发挥党外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全市聘请了2000多名社会各阶层人士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防止和清除了党内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但是,习近平同志认为,从反腐败斗争中已经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建设上还有很多漏洞,在领导作风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使犯罪分子、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遵照党章、法律的总原则,制定一些制度与规定。“要对过去的规定和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不适应的要废止,有的要修订、充实,有的需要进一步强化。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实际需要,尽快制定与市场经济运行同步的廉政法规,包括行为规范和监督制约。”[8]
同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使执行民主集中制真正成为党内生活的准则和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90年代初,市委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报告工作、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并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经常性的民主集中制教育,严肃查处党内违反民主集中制的人和事,使领导行为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结语
唯有追本溯源,才能探寻历史轨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党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其后续党建思想的凝练、拓展、深化奠定了基础,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来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党要管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福州市委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8月31日).
[2]习近平.重在鼓劲贵在落实——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1年2月21日).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4]习近平.在全市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1年12月19日).
[5]习近平.全面实施“堡垒工程”计划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全市村级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991年4月24日).
[6]习近平.团结一致 继往开来 为建设安定繁荣文明开放的福州而努力奋斗——在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1990年8月11日).
[7]习近平.切实加强纪检工作 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建设——在全市纪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0年8月31日)
[8]习近平.在反腐倡廉汇报座谈会上的讲话(1994年4月4日).